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完成l~3题。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

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完成l~3题。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完成l~3题。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退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昊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分析“吴丝蜀桐张高秋”一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人从乐师李凭演奏时所用的乐器落笔,写那件箜篌是用昊地的丝弦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强化了乐器本身的精致,也是为了突出表现音乐的高雅。“高秋”一词,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是秋天,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声所表达的一种清澈澄洁的高远境界。
2.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箜篌声有时清脆得像昆仑山上玉碎,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的呜叫,有时凄伤哀怨得像是芙蓉花在哭泣,有时又明朗欢快得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诗人选择了形象感特别强的一些优美的事物,以视觉感受的美来写听觉感受的美,从而引发听者的想象与联想,让人能够同样感觉到乐曲丰富的层次和乐声的优美。
3.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一个“教”字,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是誉之为仙乐了。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老”和“瘦”这两个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赢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根据此诗内容填空。
首联两句写景,“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也透露出作者愁苦的心情,这里采用的是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的声音,“滚滚”写出了_______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颔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的“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何特色?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全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与回忆联结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注]浦。
  [注] 芙蓉:荷花的别称。
1.《苏幕遮》以什么为描写重点?词共分为几个层次,试简要概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荚蓉浦”在写法上有何特色?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