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刘禹锡《石头城》,回答问题。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下列各项解说不合理的一项是(     ) A.“石

阅读刘禹锡《石头城》,回答问题。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下列各项解说不合理的一项是(     ) A.“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刘禹锡《石头城》,回答问题。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下列各项解说不合理的一项是(     )
A.“石头城”即今天的南京市,六朝时均建都于此,称之为“金陵”,由此可推断《石头城》为怀古之作。
B.“空城”的空给人冷落荒凉之感,“寂寞回”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这里指“潮水”。
C.三、四句中“女墙”指较矮的城垛,这两句描述了淮水东边的月亮今夜又照在久已残破的古城上,通过比较说明昔不如今。
D.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到带有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答案
C
举一反三
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回答下面两题。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对这首词的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十四字,写作者寻觅排遣愁绪的景色,遇到的冷冷清清的环境,结果心里更加凄惨、悲戚了。
B.“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C.“独自怎生得黑”写她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说时光真正难熬。
D.“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她无法把愁绪排遣的苦况。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半阕写词人无法排遣愁绪,借酒消愁愁更愁的苦况。
B.上阕以见“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对往日的怀念,更增添了伤心的程度。
C.下阕写黄花堆积,自己无心去采摘,细雨打着梧桐,无心去听,有如朱自清的“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同样的孤寂的心情。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因而又蕴涵着对时代的悲叹,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辛弃疾《鹧鸪天》,回答下面问题。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对这首词中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鹧鸪天》又名《千叶莲》《于中好》等,是词牌的名称,双调,按字数多少有人把它称为小令。
B.上阕中,“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在点染早春的乡村景象。
C.“斜日”是说晨辉斜照,“暮鸦”即黄昏的乌鸦,一早一晚,另有情趣。
D.“城中桃李愁风雨”,用了拟人修辞格,“愁”字用得格外传神,是意动用法。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着意写景;词的下阕由景及人,使词有生气、灵性。
B.“城中桃李愁风雨”和辛弃疾的《摸鱼儿》里的“匆匆春又归去”表达的情感一致,都是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苦。
C.“春在溪头荠菜花”一句,作者由悲苦转到寄予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
D.这首词写得有起伏有波澜,中间虽有悲苦之音,但从首尾看基调是愉快的,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押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2.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3.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分几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每一个乐段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本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