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一天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动蔽白日,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一天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动蔽白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一天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动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忽复道,努力加餐饮!(选自《古诗十九首》)
1.这首诗的开头,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个“重”字绾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批评诗歌时常有“诗眼”之说,所谓的“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请指出“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极言其行走之远,兼有分离久远之意。用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使痛苦伤感的氛围笼罩全诗。
2.“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的“老”“晚”是诗眼。“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是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指身心憔悴,有似衰老之感。“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上(一)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注释】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1~3题。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最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3题。喜迁莺·端午泛湖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1.作品显示端午习俗的词语有龙舟、________、________等。
2.作品生动描写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1)色彩,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2)____,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