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辽宁省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问题。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______________。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注]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注],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现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宋词,回答问题。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宋词人。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所作。②波神:水神。③准拟:预料,打算。
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