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金人元好问的《摸鱼儿》,完成1~2题。  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

阅读下面这首金人元好问的《摸鱼儿》,完成1~2题。  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金人元好问的《摸鱼儿》,完成1~2题。
  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注:作者自序: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
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首句的诘问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析“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这几句话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拟人手法。首句的诘问引发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尤其是“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奇伟之力。
2.答案示例:在前面极力渲染大雁殉情的基础上,作者又想象千秋以后,一定有文人来拜祭“雁丘”,从而再一次讴歌了这对痴情大雁,进一步突出了真情的无价与不朽。 (意思符合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孤兰生幽园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陆游
南岩路最近,饭时已散策。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1)两首诗中的兰花都有怎样的自然属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王诗前二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唐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zēng zhu6):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1.“渔父”是古代诗人经常描摹的对象。不少诗人笔下描写的渔翁都是“烟波钓徒”之类的高人隐士,请你说说徐照笔下的渔翁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本诗的结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