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注)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注)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四川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注)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蛾眉亭:据《安徽通志》载,蛾眉亭在当涂县北二十里,据牛渚绝壁。前直二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然。
(1)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试问谪仙何处?”蕴含了作者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夸张:“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牛渚山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壮美之景。
   拟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句运用拟人手法,写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凝愁带恨,寄寓作者内心的愁苦。
   比喻:“天际两蛾凝黛”句将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比作女子娥眉,突出青山的秀美。(答“移情于景”并作分析亦可)
(2)①山水触发的对于江山沦陷的愁恨;
   ②心系边关,收复失地的渴盼;
   ③欲摆脱苦闷而不得的无奈。(须联系词句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梅花引·荆溪阻雪
(南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 “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
C.“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愁情的?请加以解说。古诗词中写愁情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另外举例,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下:指出兵。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注]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补充注释]①红颜:指年青的时候。②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③卧松云:隐居。④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的意思。⑤清芬:意为高风亮节。
(1)从整首诗的构思角度入手,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主要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病牛[注]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注]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得众生皆得饱”一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