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秋望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秋望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天津期末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赞美之情,但写景的角度和表达感情的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首诗是站在楼台的角度,后首是沿着山路的角度。前者是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在描写秋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精神性格,诗人笔下的高远、辽阔、明净的秋色实际上是诗人胸怀的象征。后者是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热爱之情,为了观赏,竟然顾不上驱车赶路。(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乐府旧题,题目一作《边情》。②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预知战事。③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品位不高。
1.这首诗层次鲜明,情感富于变化,请你结合前八句诗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用了苏武的典故,在表述中有一处细节极为感人,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来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真珠:即珍珠。②攲yǐ:斜靠着。③都来:算来。
1.这首词不直言秋而却使人知秋,请分析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家认为,下片写“愁”,神形毕肖,请分析作者写出了“愁”的哪些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浣溪沙
周邦彦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注]①翠葆:指草木新生枝芽。
1.赏析“新荷跳雨泪珠倾”一句中的“新”和“跳”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本诗别具一格,全诗六句,无一句透露作者心情;也有人认为,作者心情在本诗中处处流露。对此,请结合本诗的写作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