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9 期末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问题。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敌意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这四句诗重在写出歌者地位的不凡。
B.“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两句中,“清商”写出乐曲特点,音调清越;“徘徊”,写出歌者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C.“不惜歌者苦,但伤敌意稀。”中的“知音”指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引申为了解对方内心抱负的人。
D.这首诗歌所吟咏的是高楼上的弦歌,那激越悲哀动人的乐曲之声,引起了一个楼外人对歌者的同情和知音稀少的感慨。
2.“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评价这四句诗“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日 暮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与颔联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棹歌:渔民的船歌。兰溪在浙江兰溪县西南。
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景物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画面清新而情趣纯朴。描写有静有动,情景交融。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tu)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