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用植物生产塑料最近,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利用植物”制成的电器外罩和汽车配件等塑料产品。这表明,利用玉米或者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用植物生产塑料 最近,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利用植物”制成的电器外罩和汽车配件等塑料产品。这表明,利用玉米或者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所剥成的“聚乳酸”塑料,已经开始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割造的塑料比较,利用植物制造的这种聚乳酸塑料,成本较高,而且在60℃左右就会变形。由于存在这些缺点,这种材料至今难以普及。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非常看好聚乳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以植物作为原料。且聚乳酸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和地球变暖两大难题做出巨大贡献。 聚乳酸是一种在地球环境下“容易被生物分解”的塑料。所谓容易被生物分解,就是说,这种塑料不久就会被微生物降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在这里,微生物对聚乳酸所起的作用,同微生物在堆肥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传统的塑料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他们在自然环境下不会分解,因此越积越多,结果造成了污染海洋和破坏生态系统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全世界都十分重视对废物再生利用,可是,如何处理那些无法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始终是困惑着人们的难题。大量使用能够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为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这个难题提供了希望。 聚乳酸在大气中遇火也不会燃烧,这是它受到各家企业关注的一个很大的优点。聚乳酸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螺旋结构。如果使它变成晶体,就有可能提高它的耐热性和强度。但是,聚乳酸变成晶体后,就失去了透明特性。若要保持透明特性,就只能把它应用于不高于60℃的环境。在许多应用场合,需要所制成的产品是透明的。要求不透明时,需使用结晶聚乳酸,但是聚乳酸的结晶过程十分缓慢,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某公司在2005年1月推出了一种其外壳使用了聚乳酸的笔记本电脑。据该公司的发言人介绍,这种聚乳酸是用玉米制成的,由于在其中掺入了一种叫聚碳酸脂的合成树脂,保证了这种新材料具有同传统的塑抖外壳一样的耐热性。 在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十分看重聚乳酸材料能够在人体内被分解和吸收的生物吸收特性,因此,对它进行了积极的临床实用研究。例如,如果把聚乳酸用作医治骨折的结合材料,那么,随着断处的愈合,聚乳酸会逐渐被分解,最终完全消失。而且,聚乳酸分解以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它们被代谢后排出体外,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目前,这种聚乳酸已经被制成医疗器具,用于医疗实践中。在日本,市场上已经能够买到这种医疗器具。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对聚乳酸塑料特性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聚乳酸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螺旋结构,所以遇火也不会燃烧。 | B.聚乳酸塑料是以玉米或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在地球环境下很容易被生物降解。 | C.聚乳酸塑料制成的医疗器具只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可以直接排出体外。 | D.聚乳酸塑料有可能帮助我们解决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和地球变暖两大难题。 |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聚乳酸塑料”难以普及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同传统的塑料比较,利用玉米、甘蔗等植物制成的这种聚乳酸塑料成本较高。 | B.聚乳酸塑料耐热性差,在60℃左右就会变形,因此其使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 | C.由于聚乳酸的结晶过程十分缓慢,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聚乳酸塑料的制作比较困难。 | D.如果提高聚乳酸塑料的强度,它的透明性就可能受到影响,这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推动聚乳酸塑料的广泛运用,科学家们将寻找加快聚乳酸结晶过程的有效方法。 | B.大量使用能够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就能解决那些无法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的处理问题。 | C.聚乳酸粒料缺乏耐热性的原因,是聚乳酸握料中没有一种叫聚碳酸脂的合成树脂。 | D.由于聚乳酸塑料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它会逐步取代传统的医疗器具。 |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所以遇火也不会燃烧。”错,文章第三段中为“聚乳酸在大气中遇火也不会燃烧”。C项“聚乳酸塑料制成的医疗器具只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错,文中为“聚乳酸分解以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D项并非“有可能解决”而是“为解决做出重大贡献”。 小题2: 试题分析:D项中所描述的两者没有因果关系。 小题3: 试题分析:B项在第二段最后一句“大量使用能够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为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这个难题提供了希望”;C项文中找不到相关的描述;D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的依据。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22分) 今夜的泪水 李汉荣 ①那个星期天,我在山上漫步,沿着野草缠绕的小径随意走着,我不想寻找确凿的目的地,我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就由它们把我带到哪里算哪里,即便被带进密不透风难辨方向的林莽,我也不会埋怨,就迷一次路吧。这么多年,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一切都设计好了,规定好了,人只要一动身,就进入了固定的程序,就踏上了锁定的路线,红灯停,绿灯行,就这么笔直地走来走去,直至终点。一条路走到黑,这使我们失去了对路的感激。这就如同把一个无味的梦做到天亮,而且夜夜重复,那个梦早就不是梦了,全然没有了梦的神奇浪漫。被同一个梦占据的睡眠与无梦的睡眠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 ②我就在野草杂树中胡乱走着,天渐渐黑了,我正可以在夜色里迷一次路,对黑夜的到来我有了一种隐隐的快感。一条野径把我带入一片竹林。早听人说过,南山上有一个竹海,与更南的四川相连,在南山的“海域”也有近千亩。那么我是下海了?至少已来到浅海湾。我折了一根干瘦的竹竿作为探路的拐杖,边走边敲敲这根竹子,敲敲那根竹子,既是为自己壮胆,也顺便对寂寞中坚守的竹子们表示敬意和问候。天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在林子里行走更能真切地看到夜晚是怎样一笔一笔很快涂染了它漆黑的形象。然而林中似乎又有了亮色,竹子与竹子之间断续传递着神秘的光线,我仰头一看,竹叶交叠的高处,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小孔,光,正是从那里漏下来的。此时,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比如野猪、松鼠、刺猬、山羊、兔子、猫头鹰……虽然,在这严酷的世界上,没有谁帮助它们同情它们,在自生自灭的命运里,它们是何等孤独悲苦,天敌的伤害,饥饿的打击,病痛的折磨,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地活着。然而,我似乎夸大了它们的痛苦。至少,阳光雨水对它们是免费供应的,还有,在黑夜降临的时刻,天上那些伟大的星星绝不因为它们卑微就不关照它们,相反,与它们的实际需求相比,大自然把大额度的光亮赐给它们。 ③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我折回身,向来时的方向走。我没有迷路,星星们不让我迷路。莫名其妙地,我竟流出了眼泪,我觉得这伟大的宇宙固然充满莫测的危险和深奥的玄机,但壮阔的宇宙毕竟对人、对生命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仁慈。此时已是深夜,这寂寞的山野也许只有我一人独行,当然也许还有一些保持着夜游习惯的伙计,比如猫、狗、松鼠也在夜的某个角落散步或恋爱,但是,毕竟此地就我一人呀,宇宙却为我准备了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华灯!整整一条银河都陪着我漫游,天国里全部的照明设施都归我——一个凡夫俗子使用!这是怎样的大恩大德啊。我就想,在如此壮丽无比的夜色下,谁能忍心辜负这皎皎明月盈盈星空?这伟大深邃的星空,正是神的无边胸怀,在这神圣星光的映照下,人只能去热爱,去歌唱,去进行美好的创造和劳动,去沉思,沉思存在的源头,沉思无限时间和空间向我们暗示的神秘寓意,或者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睡眠……我想,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除了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影响了他们,他们更重要的道德和心灵源头当是这伟大不朽的宇宙星空——这浩瀚无涯的时空之海光芒之海召唤和启示了他们心灵里潜藏的浩瀚崇高的道德冲动:必须熔铸一颗崇高清澈的大心,才配面对这星空。经过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他们终于有了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 ④可是,曾几何时,这崇高的精神的星空渐渐成了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气象学的星空,商业的星空,间谍卫星的星空。它渐渐从心灵的天幕暗淡下来。古典的、天真的激情退潮了。人类的目光,更多地锁定在自己制造的符号网络里;人类的心灵,更多地沉溺于物质福利的狭小池塘里。星空依旧如公元前一样浩瀚壮美,星空下,却少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星空,徒然地照着失去神性失去信仰的现代的荒滩。 ⑤我在竹林里,借着朦胧而亲切的光线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对“红灯停,绿灯行”“笔直地走来走去”的生活方式是不满的,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的生活。 | B.作者认为,壮阔的宇宙星空对人、对生命是仁慈的,具有着崇高的精神;作为人,就应该具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 | C.“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一句,点明了现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破坏了星空的环境,表达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的不满。 | D.“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整整一条银河”一组数量词连用,加强了语气,深切地表达出作者对仁慈宇宙的感激之情。 | E、文章语言流畅,联想丰富,由眼前之路联想到生活之路,由平常人联想到智慧卓越的人,意味深长,给人启迪。 小题2: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就迷一次路吧”?第三段星星没有让“我”迷路,“我”为什么流出了眼泪?(6分) 小题3:文章第二段写“野猪、松鼠、刺猬”等小生灵的意图是什么?(6分) 小题4:作者认为,历史上出现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的条件有哪些?(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从富贵高逸到市井民间 “明四家”之一的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从小攻读诗书,才华横溢,准备走“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道路。29岁时中应天府解元,后入京会试,却因一件科场行贿案被牵连入狱。从此他看破世情,绝意功名,以风流荒诞的生活态度,饮酒赋诗,乘兴作画,玩世不恭,以致在民间留下了“三笑姻缘点秋香”一类的逸事佳话。这种生活态度,完全打破了宋元文人士大夫高逸化的形象,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心境的暗转。就绘画而论,其态度也是如此。与宋元士大夫的“自娱”观不同,他公开提出其绘画在自写胸臆的同时,也是用于谋生的工具,所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也许,正是因为卖画为生,所以需要画家具备多方面的绘画才能,而不能局限于某一画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买主的多方面需要。 唐寅于人物、山水、花鸟均擅长,其画风学周臣,青出于蓝,同时又受到沈周的影响,在传统上取法南宋刘松年一路,兼学元代赵孟頫,画得秀润缜密,严谨而不失韵度,率意中透出工致。于吴门画派画家中,自树一帜。人物画在唐寅的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仕女形象,注意造型优美。其人物画的作风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水墨淡写,另一种工笔重彩,但二者的艺术氛围都是文静的,绝无浙派的浮躁霸悍之气。《秋风纨扇图》是唐寅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此图描绘一位手执纨扇的侍女,身材苗条,圆润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的轻愁和忧郁,下方湖石坡地,几枝修竹摇曳风中,加强了萧索的气氛。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此图诗情画意,寓意殊深,反映了唐寅饱经人世沧桑,郁郁不得志的处境和时世态炎凉感叹,吐露积郁和牢***,发泄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的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唐寅人物画中小眉小眼的造型,以及整体的文静气质,与前代,尤其是唐代的仕女画判然不同。唐代的仕女形象丰肌硕体,雍容大度,有一种富贵的气派,其原型是上层社会的贵族妇女,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挥扇仕女图》等。而唐寅笔下的仕女形象则显出一种穷酸气,其模特显然是当时社会下层的那些青楼妓女。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气质的变化贯穿在唐寅乃至整个昊派仕女画的创作之中,并成为一种典型的样式。如《孟蜀宫妓图》用工笔重彩的方法画成,勾线工细严密,赋色妍丽浓重。图中的四位宫女虽然浓妆艳抹,但所给人的感受却没有雍容富贵的气息。它既不同于唐宋宫廷美术“富贵”的庙堂气,也不同于宋元文人美术“高逸”的山林气。这一画品不仅反映于吴派的仕女画中,进入清代以后,更鲜明地反映于扬州画派的花鸟画中。 (节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小题1:下列对“从富贵高逸到市井民间”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是唐宋宫廷美术、宋元文人美术到明代唐寅绘画的气质变化。 | B.是唐宋一直到明代唐寅,文人士大夫形象及其绘画观的变迁。 | C.仕女画造型上表现出丰肌硕体、雍容大度向小眉小眼的流变。 | D.中国绘画在明代从富贵高逸走向市井民间,唐寅是集大成者。 | 小题2:下面对唐寅绘画“市井民间”气质的形成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场的失意使他看破世情,用风流荒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对待绘画。 | B.认为绘画是自写胸臆的同时,把绘画作为谋生工具,努力适应买主需要。 | C.是在学习周臣、沈周、刘松年、赵孟頫等人的基础上对前人的自然发展。 | D.郁郁不得志的处境,使唐寅更多接触到社会下层并从中选取了绘画原型。 |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富贵高逸到市井民间,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比之唐宋元时期已大为下降。 | B.唐寅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他的人物画均为仕女画,表现出市井民间的气质。 | C.唐寅仕女画显示出的穷酸气成为了明代绘画的典型样式,可见其在当时影响之大。 | D.唐寅市井民间气的画品不仅对吴派仕女画的影响深刻,还对清代绘画产生了影响。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分) 我的叔父弗雷德 【德】海因里希·伯尔 ①1945年以后的岁月不堪回首,只是我的叔父弗雷德,才使这段回忆留存在我心里。 ②一个夏日的下午,他从战场回到家里,衣服上没有饰物,唯一的财物是一个锁得严严实实的箱子。他拥抱我的母亲,亲吻我的姐姐和我,喃喃地说:“面包、睡觉、烟草。”接着就往我们家的长沙发上一倒。在我的记忆中,他个子很高,躺下后比我们的沙发长出好多,这就使他不得不蜷曲两腿,或者干脆把腿伸到外边。这两种睡法都使他恼火,但他又觉得,这并不妨碍他在上面痛痛快快地睡个够。 ③那时我14岁,是和那个我们称之为黑市的奇特机构进行联系的唯一纽带。我的父亲已经阵亡,母亲领一份微薄的抚恤金。我的差事就是几乎每天把轰炸时抢救出来的小部分财物拿出去变卖,然后换回面包、煤和烟草。煤在那时是造成严重损害财产观念的原因,这种损害行为今天就得使用“偷窃”这个严厉的字眼来表达。就这样,我几乎天天出去偷窃或变卖。我母亲尽管心里也明白这种丢人的行为是出于无奈,但她每天早晨总是眼泪汪汪地目送我去尽我这份艰难的义务。 ④弗雷德叔叔的到来唤起了我们的希望,大家都期待这个强壮的男人能给我们有力的帮助。一开始他就使我们大失所望。从第一天起,他的胃口就使我非常不安。当我毫不犹豫地把这种忧虑告诉母亲时,她要我先让他“苏醒过来”再说。他的苏醒花了差不多八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他不断咒骂那张不够长的沙发,可他在上面睡得还挺香。 ⑤我们再三要他谈谈战争中的事情,他一次也没答应。他说,那不值一提。 ⑥他过去当过会计。当他在我们的沙发上度过了头四个星期以后,我的母亲就亲切温和地劝他去打听一下从前那家公司的下落。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经过一个小时费力的打听和奔波,我在一个破坏了的城区找到了那家公司:一堆8米来高的颓垣断壁。弗雷德叔叔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 ⑦他把身体往后一靠,给自己卷了根纸烟,洋洋得意地对我母亲点了点头,然后请她把所有的财物找出来,还有他那只放在卧室的一个角落里锁得严严实实的箱子,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它。从里面拿出来的东西有:20本厚度和质量都属于中等的小说,一块金怀表,两副吊裤带,几个笔记本,一张商会证书和一本有1200多马克存款的存折。他把存折交给我去取钱,其他东西拿去变卖。 ⑧这样,我们有四个星期不用为面包、烟和煤发愁了,这使我感到非常快慰,尤其是这时所有的学校又打开了大门,欢迎入学,而叔叔劝我完成我的学业。 ⑨然而这个时期的大事是:书雷德叔叔在他令人欣喜地回到家里整整八个星期以后开始行动了。 ⑩夏末的一天早晨,他从沙发上起身,将他的胡子刮了又刮,所花的工夫使我们吃惊;然后要了洗干净的衣服,借了我的自行车骑走了。 11很晚的时候,他带着一片嘈杂声响,和一股强烈的葡萄酒味回到家里。酒味是从他嘴里喷出的,响声是由一根粗绳子拴着的半打锌桶发出来的。直到他说决定在我们这个惨遭破坏的城市做鲜花买卖来谋生时,我们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对新的价值世界极端怀疑的母亲反对这个计划,她说鲜花没人要买。可是她错了。 12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早晨,我们帮弗雷德叔叔把装满鲜花的桶送到电车站,他在那里开张营业。那些黄的和红的郁金香、露水晶莹的丁香至今还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叔父站在一片灰蒙蒙的身影和废墟中,用他响亮的嗓门吆喝起来:“鲜花——”那个时候,他是多么神采奕奕。关于他生意的兴隆发达,我就毋庸赘述了,简而言之:就像彗星一般。四个星期以后,他已是3打锌桶的业主,两间分号的老板;一个月以后,他已成了纳税人。我感到整个城市都改观了:许多角落里如今都出现了花摊。鲜花供不应求,花桶不断添置,新的木房陆续修建起来,手推车也愈做愈多了。 13现在,我们不光鲜花时时有,面包和煤也源源不断得到供应,而我也可以不再当中间人了。我的叔父弗雷德也早已是一个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人了,他的分号是那样生意兴隆,他已有了一辆小汽车。 14今天,当我见到他:一个魁伟的人,坐在漆得红艳艳的汽车驾驶室里,就觉得十分诧异,在我的一生中竟会有一段时间为他的胃口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有删节) 小题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小说对弗雷德的“睡”着墨较多,这表现了叔父在经历战争之后困顿、疲惫的情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的伤害。 | B.第③段着意写14岁的“我”为家庭几乎每天出入黑市之中,既表现了我们家当时艰难的生活处境,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 C.第⑥段“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又“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刻画了弗雷德的矛盾心理,就其本心,他并不愿出去做事。 | D.第⑨段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令人欣喜”一词表达出我们一家对弗雷德叔叔终于“开始行动了”的欣慰之情。 | E.小说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母亲反对叔父做鲜花生意、城市中出现了许多花摊属于后者,对弗雷德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小题2:小说主人公弗雷德叔叔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3:小说写弗雷德行动前,用大部分篇幅来写弗雷德回家后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请结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它给你的启示。(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现代新儒家”的困境和理论局限 所谓“现代新儒家”,是由—批抱持传统文化本位主义立场而又具有现代经世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建立的、力图通过吸纳西方文明而重建儒家道德形而上学以抗拒全盘反传统思潮的攻击、寻求中国现代化理想道路的思想流派。这个思想流派是在儒学受到全面批判处于“花果飘零”时期在中国曲折成长起来的。从思想发展的背景看,现代新儒学主要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兴起的全盘反传统思潮(实质上是全盘西化思潮)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的“文化回应”。这一思潮大体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奠基于张君劢、熊十力,系统化于牟宗三的“新心学”和冯友兰的“新理学”,而普及于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国际新儒学思潮。现代新儒家做了许多理论创新工作,其中最有成效的是熊十力、牟宗三和冯友兰。熊、牟二氏弟子众多,在台港形成一大学派,其理论臻予精密;冯友兰则是孤将独帅,虽有弟子而未成军立派,虽有理论而未臻精密。 然而,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严重的理论缺陷:第一,他们怀有过多的悲情意识,因此不能客观理性地评价马列主义与共产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不能全面公正地从识与解释中国传统学术的缺陷以及西方新学的精华。第二,他们试图纯粹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开出或转出原本没有或极其贫乏的资源(诸如民主政治、现代科学与知识论)的努力是事倍动半的,在理论上充满矛盾与困惑。第三,他们虽然有“援西入儒”的思考,但他们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根本精神的认识是不深刻的。例如牟宗三提出“本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命题,仅从外王的制度之用去理解西方民主价值观,就反映了其固守传统不求变道的思想局限。第四,他们具有强烈的道统观念和卫道意识,缺乏新时代应有的博大胸怀和融摄多元文化的气度,因而在理论上表现为相当程度的主观独断性和排他性。至于冯友兰的“新理学”,更是一个粗糙而非精密的、矛盾而非一贯的理论体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其人生遭遇了过多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批判运动,因而干扰了他的“精神反思”,同时也由于冯氏在创建“新理学”过程中深受西方知识论和逻辑实证论的影响,过分注重了对理学概念的抽象分析而忽略了对儒学道德人文精神的阐发。因此,现代新儒学还只是应对型、精英型的,称不上是变革型、大众型的。 (节选自2011年10月31日《北京日报》) 小题1:关于“现代新儒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由心存传统文化本位主义立场并具有现代经世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建立的思想流派。其主要代表是熊十力、牟宗三和冯友兰。 | B.有“援西入儒’的想法,力图通过吸纳西方文明而重建儒家道德形而上学来回击全盘反传统思潮、寻求中国现代化理想道路。 | C.是在儒学受到全面批判时期成长起来的,是对“五四”运动以来兴起的全盘西化思潮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的“文化回应”。 | D.他们试图只是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开出或转出原本没有或极其贫乏的民主政治、现代科学与知识论等资源的努力,收效不大。 | 小题2:下列有关于“现代新儒家”困境及理论局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马列主义与共产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的评价,未能做到客观理性。 | B.因怀有过多的悲情意识,故未能做到全面公正地认识与解释中国学术的缺陷以及西方学术的精华。 | C.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根本精神认识欠深刻,牟宗三“本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命题就体现了这一点。 | D.缺乏新时代对多元文化应有的包容胸怀和融摄气度,因而其理论的主观独断性和排他性表现相当明显。 |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是现代新儒学正式诞生的标志,而张君劢、熊十力是这一思潮的奠基人。 | B.牟宗三的“新心学”和冯友兰的“新理学”是现代新儒学系统化的表现,这两人是其各自学派的代表。 | C.遭遇了过多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批判运动,干扰了冯友兰的‘精神反思”,这是造成其“新理学”理论局限的主要原因。 | D.西方知识论和逻辑实证论,注重对理学概念的抽象分析而忽略对儒学道德人文精神的阐发,给“新理学”带来了不利影响。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力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喘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个铺里。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小题1:文章开头第一段,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2:文章以“—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结尾,水到渠成而又让人深思,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分) 小题3:文章多处描写达子香花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4:联系全文,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小题5:本文中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无可比之处?请加以探究。 (3分) 小题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第①段中的“积雪”有双重含义,既指自然界的积雪,又指人性的冷漠。 | B.这篇文章表现了老哑巴因社会地位低下而被人忽视、遭人歧视、最终遭到抛弃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老哑巴的深切同情。 | C.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的描写刻画了老哑巴宽厚、仁慈、善良、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形象。 | D.作品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行文自然。 | E.第⑦段中写到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有人接替了老哑巴的工作,表明作者已将老哑巴淡忘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