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缸中日月张金刚①缸,或泥或陶,或大或小,或精致或粗糙,或年轻或老迈,皆如农家一员,静坐屋里屋外,角角落落。承载着农人的辛勤与汗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缸中日月张金刚①缸,或泥或陶,或大或小,或精致或粗糙,或年轻或老迈,皆如农家一员,静坐屋里屋外,角角落落。承载着农人的辛勤与汗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缸中日月
张金刚
①缸,或泥或陶,或大或小,或精致或粗糙,或年轻或老迈,皆如农家一员,静坐屋里屋外,角角落落。承载着农人的辛勤与汗水,存储着季节的收获与更迭,与数辈几代相伴日月,见证千滋百味的岁月流年。
②不知是何材质煅烧,是何工艺打造,何时陆续进家,缸,就这样融入农家,参与着琐碎的烟火生活。缸,无言,却如睿智的老者,用或空洞或殷满的肚量激励着农人的干劲,过出火红的日子;缸,无声,却如魔术般神奇,占气候之天时,与时间交挚友,融调料入食物,发酵、腌制出醇厚的美味,积淀成舌尖上的故乡。
③缸,堪称农家的脸面;撩开缸,便可知家况。新脱粒的小麦、玉米、芝麻、谷类,刚下场再上房,晾晒风干,绽放一片金黄。满满地盛入簸箕,扬高、倾倒,但闻“刷”的一声延音,粒粒粮食如疾雨般欢快地滑入缸底;接续,慢慢堆积;留在簸箕里的顽皮颗粒,跳跃、滚动,拨动着喜悦的心弦。
④一家人,欢聚忙乱,片刻间,丰收的粮食,盛满了大缸小缸,冒着尖儿;用手抹平、轧实,盖上盖子,便储下了一年的收获、来年的希望。取粮时,打开缸盖,一股粮食的清香扑面而来,心中荡起自足的涟漪。串门的乡亲,习惯望望别人家粮缸的大小、多少,或者干脆揭盖观瞧,咂舌夸赞一番,主人家自是喜笑颜开。
⑤母亲攒下的生鸡蛋,洗净、控干;将盐、花椒、大料放入水中,熬煮、晾凉;取小缸清冼、抹净、晾干。将鸡蛋整齐码入缸内,灌入盐水,没顶,盖盖儿;只待腌过时日,捞出煮食。腌制越久,味道越美;略带臭味,越品越香。煮熟的咸鸡蛋,用水拔凉,敲开剥食;或纵切两片,用筷挑食。蛋清细腻滑润,蛋黄鲜艳流油,或泛青呈黑,滋味悠长,令人回味。时常受缸内腌鸡蛋的牵引,回到老家,亲近那口缸;母亲总会颤巍巍捞出,煮好,给我带上,那滋味铭心一生。
⑥秋末冬初,大小缸集中亮相。罢园的黄瓜、豇豆、辣椒、韭菜、番茄,精切细作,佐以配料,分别腌制在缸缸罐罐中,打造出五彩缤纷的精制小咸菜,清新爽脆、风味独特,成为食粥、吃肉、卷饼的绝配。最隆重的当属腌萝卜、制泡菜。将成堆的新鲜萝卜洗净、晾干,分层码入大缸、撒上块盐即可;芥菜、洋芋、胡萝卜、大白菜、卷心菜等随意搭配,精心调味即成。菜在缸中奇妙地发酵成酸爽利口的腌泡菜,丰富了农家一年的餐桌。
⑦***年猪,腌腊肉,好似过年的序曲。方块五花肉、条状排骨肉,大锅煮好;糖色着色,沸油炸烧,裹上细盐,盛于缸内,灌上猪油;腌制的腊肉,美味喷香,随时可炒、烩、炖食。生活清苦的童年,母亲会趁农闲翻山越岭,采摘大量酸枣,泡在大缸内,制成清淡的酸枣醋;舀上一勺直接饮用,酸爽解暑。新摘的柿子,麻涩难食;置于缸内,在院中围上秸秆、锯末,定时点燃加热沤制数日,柿子便可变得甘甜爽脆,颇为神奇。
⑧这些缸,一如农人的品性,朴实无华、默然无语,盛放着农家的智慧和日子。小城一酒店院内,放置两口大缸,清水悠悠、浮萍朵朵、游鱼款款;白天映着红日,夜里盛着皎月。我甚是欣喜,一时勾起了无尽的遐思。忽觉这缸,已植入我的血脉,映照出不老的日月,更盛满了浓浓的乡愁。                         (选自《甘肃日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5分)
小题3:文中说缸“见证千滋百味的岁月流年”“积淀成舌尖上的故乡”,请概括文中写了哪些“舌尖上”的滋味。(5分)
小题4:本文写了与缸有关的人和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答案

小题1:(4分)点题:缸与农家相伴日月。(2分)总领全文:缸见证岁月流年。(2分)(只写“点题”“总领全文”不给分)
小题2:(5分)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2分)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描写,(2分)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富有韵味。(1分)
小题3:(5分)咸鸡蛋的香味;咸菜的清爽风味;腊肉的喷香;酸枣醋的清淡味;沤柿子的甘甜爽脆。(每点1分)
小题4:(6分)①缸无言无声,一如农人的品性:对朴实无华品质的赞美;②农人用缸储粮腌菜等:对农人辛勤智慧的赞颂;③回忆母亲、农村生活场景:对亲情与乡情的珍视;④无尽遐思、缸植入我的血脉: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每点2分,写出3点得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针对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句子或段落的位置,放入全篇中,结合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然后阐述其具体作用。从结构上来说,“与数辈几代相伴日月”照应文章题目;全文主要写了缸“见证千滋百味的岁月流年”,因此,第一段还总领全文。从内容上来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对故乡的热爱。
小题2: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大多是修辞),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从修辞角度来看,“粒粒粮食如疾雨般欢快地滑入缸底;接续,慢慢堆积”运用比喻的手法,“留在簸箕里的顽皮颗粒,跳跃、滚动,拨动着喜悦的心弦”运用比拟的手法,把作者收获的喜悦心情形象的表达出来。从描写角度来看,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全方位的体会这种幸福之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本段语言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临其境。
小题3: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题***“舌尖”二字。根据题干要求,划定答题区间,本题答案要点主要集中在文章的⑤⑥⑦三段,把要点筛选出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小题4:根据题干要求,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可以从与缸有关的人和事角度入手。与缸有关的人主要写了母亲和家乡的农人,他们用缸储粮腌菜,在生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却可以可以满足农人的味蕾。文章中还回忆了农村收获粮食和生活场景以及母亲腌鸡蛋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乡情和亲情的珍视。作者对缸的描写,实际上寄予了作者对像缸一样无言无声的农人的品性,对朴实无华品质的赞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做人和做事
周国平
①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在自己良心的法庭上公正地审视自己,既不护己之短,也不疑己之长,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足以使他哪怕在全世界面前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淡然面对哪怕来自全世界的误解和不实的责骂。
②做事即做人。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注重做事的精神意义,通过做事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始终走在自己的精神旅程上,只要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有意义的,而所做之事的成败则变得不很重要了。
③做事有两种境界。一是功利的境界,事情及相关的利益是唯一的目的,于是做事时必定会充满焦虑和算计。二是道德的境界,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做人。因此,做事时反而有了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
④人生在世,既能站得正,又能跳得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跳得出是站得正的前提,唯有看轻沉浮荣枯,才能不计利害得失,堂堂正正做人。如果说站得正是做人的道德,那么,跳得出就是人生的智慧。人为什么会堕落?往往是因为陷在尘世一个狭窄的角落里,心不明,眼不亮,不能抵挡眼前的诱惑。佛教说“无明”是罪恶的根源,基督教说堕落的人生活在黑暗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相反,一个人倘若经常跳出来看一看人生的全景,就不太会被那些渺小的事物和次要的价值绊倒了。
⑤权力是人品的试金石。恶人几乎本能地运用权力折磨和伤害弱者。比如一个办事员,手里有了一点小小的权力,即使办一个正常的手续,他也会百般刁难,以显示他的重要。而善人几乎本能地运用权力造福和帮助弱者。他们都从中获得了快乐,但这不同的快乐,体现了多么不同的人品啊。一切世俗的价值,包括权力、财富、名声等,都具有这样的效应,能彰显其拥有者的善和恶。
⑥天赋,才能,眼光,魄力,这一切都还不是伟大,必须加上真实,才成其伟大。真实是一切伟人的共同特征,它源自对人性的真切了解,并由此产生一种面对自己、面对他人的诚实和坦然。精神上的伟人必定是坦诚的,他们足够富有,无须隐瞒自己的欠缺,也足够自尊,不屑于用做秀、演戏、不懂装懂来贬低自己。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小题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做人与做事”的关系。(6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6分)
小题3:结合文本,请说说你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分)
小题1:“长坂桥头***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一诗赞赏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位人物?请简述诗中相关情节。(5分)
小题2:请概述《茶馆》中秦仲义的遭遇并简析其性格。(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全民焦虑”也称集体焦虑,它是一种广泛的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紧张心理状态。近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当下中国人为何焦虑?”做问卷调查,结论显示“全民焦虑”是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病基本成共识;而且焦虑问题多,焦虑度较高,特别是公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焦虑程度远超对宏大命题的焦虑;更可怕的是这种焦虑情绪还可以相互传染,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
近年来,社会流动渠道堵塞,处于较低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人几乎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流动,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被冷酷的现实打破,这种心理落差使他们感到失落、挫折和无助,于是就焦虑起来,浮躁起来。再者,在吃饱穿暖之后,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健康安全,但是,因为对“看病贵、看病难”等医疗保障不完善的忧虑,对食品、药品不安全的担心,对能否长寿以及长寿了生命、生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疑惑,加上一部分人的关注过度,出现了“关心则乱”的焦虑障碍。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机制,旧的游戏规则被打破,而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建立之中,激烈的社会变迁使社会规范也变得不确定。在大多数人还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在富裕起来的人中,又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和财产与非法、违法、犯罪有着难以切割的联系,更有一部分官员通过贪污受贿来敛财。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在道德方面的严重焦虑。然而,要对这种普遍的焦虑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能简单武断,操之过急,只对公众的焦虑进行批评指责是不明智不公道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彻底治愈“焦虑症”绝非朝夕之功。
(选自2013年《人民论坛》,有删改)
小题1:从材料看,“全民焦虑”有哪些特点?(3分)
小题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全民焦虑”。(6分)
小题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治疗“全民焦虑”。(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20分)
父亲的树
阎连科
①记得的,有段年代的1978年,是这个时代中印记最深的,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让人以为天蓝是染杂了一些假——忽然的,农民分地了。政府都又把地分还给了农民们,宛同把固若金汤的城墙砸碎替农民制成了吃饭的碗,让人不敢相信着。让人以为这是政策翻烧饼、做游戏中新一次的躲猫猫和捉迷藏。
②田是我的了,物随地走,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先把树伐掉,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这样儿,人心学习,相互比攀,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③我家的地是分在村外路边的一块平壤间,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的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为砍不砍那棵树,一家人是有过争论的。父亲也是有过思忖的。他曾经用手和目光几次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就是把它卖了去,也可以卖上几十近百元。
④几十近百元,是那年代里很壮的一笔钱。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在田头笑着回人家:“让它再长长”。路人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小盆一样粗,两丈多的高,有许多“杨眼”妩媚明快地闪在树身上,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与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还有一部分政府要重新收回去,分给那些新出生的孩子们。于是间,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⑤可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母亲和二姐们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还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茬。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一家人立在那树桩边,仿佛忽然立在了悬崖旁,面面相觑着,不知二姐和母亲说了啥,懊悔、抱怨了父亲一些什么话。父亲没接话,只看了一会那树桩,就领着母亲、二姐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锄去了。
⑥到后来,父亲离开人世后,我念念想到他人生中的许多事,也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父亲入土为安了,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树。不是箭杨树,而是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柳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粗状。在酷夏,烈日如火时,那树罩着父亲的坟,也凉爽着我们一家人的心。因为至今乡村的人多还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和大地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寂时伴你说话和私语,闹时你可躲在树下寻出一片寂。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也正是上天和大地对人生因果的理解写照和诠释。我为父亲坟头有那棵树感到安慰和自足。每年上坟时,哥哥、姐姐也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虽然寂,却更能寂出乡村的因果道理来。
⑦可是今年正月十五间,我八十岁的三叔下世时,我们一片雪白地把他送往坟地时,忽然看见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也都一律不在了,被人伐光了。再看远处、更远处别家坟地的树,原来都是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今天各村村头都有昼夜不息的电锯轰鸣声,与公路边上的几家木材加工厂和木器制造厂的经营和发达;想到那每天都往城市输运的大车小车的三合板、五合板和胶合板;想到路边一年四季都赫然竖着的大量收购各样木材的文明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只有了沉默和沉默,无言和无言。
⑧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⑨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2009.10有删节
小题1:文中四次把树比喻成旗或旗杆,分析这个比喻的含义。(3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3分)
(2)我为父亲坟头有那棵树感到安慰和自足。(3分)
小题3:文章倒数第三段连用 “想到”引起五个句子,有何作用?(5分)
小题4:“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王澍:我从来没有妥协过
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公民,也是第四年轻的得奖者。普利兹克奖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
在东南大学建筑系读书时,王澍以狂傲著称。他曾在硕士答辩时放言:“中国没有现代建筑师。如果有,最多一个半。我算一个,我的导师齐康算半个。”获得普利兹克奖之后,对此,他强调,“我只是要表达,中国建筑界虽然不时有思想的火花和批判的意见,却没有持续和深入,没有积累和传承,永远处于开端。”
2000年以后,王澍不再言辞激烈,只是埋头工作。他说:“我从来没有妥协过。作为建筑师,能够说服别人和自己一样有不可动摇的信念,这是一种能力。”他曾背着行李,按照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行走,用几个月的时间寻找书中提及的村落。
王澍一直有古典文人著书立说、传道受业解惑的强烈愿望。王澍有几十张古代书画的珂罗版,用来研究传统绘画。进入大学后,王澍开始临帖,最开始是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时至今日,他依然保持这个爱好。
一直以来,王澍都被归为“实验建筑运动”一分子。作为实验建筑的代表人物,王澍曾三次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王澍曾经把6万片拆迁下来的旧瓦带到威尼斯,搭建“瓦园”。中国当代建筑研究学者王明贤回忆:“西方盖一个建筑,是把旧的推翻,用新材料重做,但中国老建筑的旧材料可以继续用,建筑可以再生。威尼斯双年展是很喧闹的地方,可看到‘瓦园’,人们就会变得安静,这是让人沉思的地方,让人沉思建筑到底该怎么发展,城市该怎么发展。”
王澍的刻苦、克制与坚持被认为是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坚持“实验”十几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完全没有其他建筑师身上出现的“分裂”现象。
很多现代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很突兀,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提醒了整个世界建筑界,中国有这样一条独特的建筑道路,对世界建筑而言是补充或者新的出路。王澍也表示,有一群建筑师,在做不起眼的建筑,这不是因为他们年轻或者分量不够,而是选择了一条反标志建筑和巨大建筑的道路,自己得奖是对这个群体的巨大鼓励。
“我在学生时代已经很突出了,很多同学很羡慕我的工作状态,但是他们又说,等我赚到钱或等我评上职称了,我就像你一样工作,”王澍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但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到他们赚够了钱、评上了职称,就已经在另外一条路上走得太远,无法回头了。
小题1:请简要概括王澍取得成功的原因。 (4分)
小题2:王澍获奖对建筑界有什么深远意义?  (6分)
小题3:如何理解“但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到他们赚够了钱、评上了职称,就已经在另外一条路上走得太远,无法回头了”这句话?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