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代名士张伯驹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代名士张伯驹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代名士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卢盐运使张镇芳。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仍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他从《说正经》《千字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九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其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记事诗注》《从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于王羲之的《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宝森、王福山习武功。学戏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国剧学会”。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现代中国最后的名士生活。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漠,在他人眼中,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常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虽拥有偌大家业,但其生活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饮食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他曾花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当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经他收藏的书画名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细心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它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师张伯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并能摒弃世俗,悠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B.张伯驹自幼喜爱京剧,曾师从名家学戏,苦下功夫,进步很快;后来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国剧学会”,他在京剧艺术方面造诣很高。
C.民国时为防止国宝流失,张伯驹债台高筑、生命堪虞之时仍坚持收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而捐,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D.文革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
E.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和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
小题2:张伯驹作为“一代名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写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成为“大怪”?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出身”“趣味”“品格”“机遇”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缺少的条件。请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从中任选两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8分)
答案

小题1:(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
小题2:①他热爱国家,多才多艺,对感兴趣的事坚持执著,是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②他为人狂狷洒脱,又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富有奉献精神,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③他生性豁达乐观,恬退隐忍,“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具有强大的文化和人格力量。(答出1点给2分)
小题3:①表明张伯驹对世俗淡漠,言谈举动不循常规,十分“怪异”;②侧面突出张伯驹不追求升官发财、生活崇尚简单、为人率真单纯的性格特征;③结构上承上启下,说明他将精力多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答出1点给2分)
小题4:出身:良好的出身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能给人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教育条件,有利于人的成长与成功。(1分)张伯驹出身显贵,受过良好的教育,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又不必为生计犯愁,有时间有条件成长为文化大家。(3分)(观点明确给1分,联系文本深入分析得2分,语言准确,逻辑性强、书写工整再加1分,以下三个方面评分标准相同,从所给的四个方面选择两个方面分析即可,如果四个方面都分析,以前两个方面为准)
趣味:高雅的趣味能引导人追求有格调、有理想、有意义的生活,并且能为此锲而不舍,客服障碍,进而实现人生境界的突破。(1分)张伯驹志趣高雅,不为流俗所动;尤喜读书,工于诗词、字画,热爱京剧与收藏等,最终成长为一代文化名士。(3分)
品格:好的品性与风格会让人高尚脱俗,心有大局,面对困境时不会降格以求,而是愈挫愈勇,历久弥坚。(1分)张伯驹淡泊名利,不媚流俗;有气节,国难当头时为避免国宝外流,不惜倾家荡产,置生死于度外;乐于奉献,建国后将价值连城的收藏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文革落魄时仍乐观豁达。(3分)。
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只有那些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才能抓住它,获得成功。(1分)民国混乱,张伯驹痛惜大量国宝流落国外,为此他努力搜求精品古字画,一有机遇,就不惜倾家荡产,坚决买下来,为拯救国宝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成就了他收藏鉴赏家的美名。(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A.逻辑错误,“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与“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再说自幼也不可能具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E.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错。D.不够准确,是“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
小题2:这道题问的不够具体。一般来讲,题目问的是表现在哪些方面,需要将具体表现分类归纳,这样才能符合题目的要求。比如说爱国情操、大德懿行、文化奇人和人格魅力等。作答时,既要有高度概括的面,又要具体表现的点,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小题3:本题实际上是作类的题目,本题可换成这样的问法:写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成为“大怪”有什么作用?这样,其答题思路就是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方面。当然对这两个方面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材料的分析,也就是要理解“大怪”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思考可以表现人物的什么品格。至于结构方面的作用,那就要看这一部分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小题4:本题要求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从“出身”“趣味”“品格”“机遇”中任选两个方面来谈对这些条件的认识。因此,答题前先作一番思量,就是想对于自己来说哪两个方面好写,又好谈。千万不要抓住就写,写到中间才发现遇到了难处,写不下去了。答题时,要先写出这些条件中传主的人生经历,再写出自己对此的看法。当然,也可以先谈自己的看法,再佐之以传主的人生经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马语
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 ——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无限辛酸的往事
马说: “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了两个场面: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
B.小说以马开口向人倾诉这一荒诞手法写“我”和马重逢,写人与马的情感交流,蕴含着深刻哲理,给人以启示。
C.小说通过写马对主人“一往情深”而主人却因女人被摔而打马、骂马,谴责了那些背信弃义不顾友情的人。
D.小说巧设悬念,反复渲染“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E.马是装瞎的,可文章结尾说“不,我瞎了……”,这里写出了马因一件小事败坏了自己之后的沉痛懊悔。
小题2:小说多处描写了马的形象,同时也描写了鸡和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写马在诉说自己“为什么瞎了眼睛”之前,先讲述琴女春琴等三个故事,其用意是什么?(6分)
小题4: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后半生“装瞎”。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依据文本加以探究。(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①一位科学家从一只吸了恐龙血、嵌于树脂化石中的蚊子中提取出DNA,成功复制出恐龙,这是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故事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恐龙,这个灭绝了上千万年的物种能够复活吗?
②近日,一项来自新西兰的研究认为,DNA只需680万年就会完全分解。根据计算,每过521年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就会断裂一半。就算在-5℃的最理想条件下,最多经过680万年,这些化学键就会分解得一个不剩。不过,这项研究并没有盖棺定论。“680万年并不是一个定论,而是根据一定的计算推测而来,并无直接的证据。”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汪迎春看来,影响DNA降解的因素有多种,如温度、所处环境的酸碱性以及生物的活性等。如果将DNA存放在中性的环境中并冻存在液氮里,相信其寿命可能远远超过680万年。当然,该研究所说的680万年是指DNA的完全降解,事实上不完全降解的DNA所提供的遗传信息本身就不完整,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提供完整且遗传信息真实的DNA其保存时间可能要远远低于680万年。虽然现在世界上陆续有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恐龙或恐龙蛋化石,但从恐龙化石中获取完整的DNA是不可能的。即便科学家们撞大运,从发现的恐龙化石中找到了足够的恐龙DNA片段,也很难拼凑出完整的恐龙DNA来。因为人类的基因组测序是先将完整的基因组打碎测序,然后再重组。但化石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且恐龙又包含很多种类,因此,极难保证这些少量残片最终能拼出一种恐龙的完整基因组。
③即使有一套完整的恐龙DNA,也难以复制出恐龙胚胎。因为现有的克隆技术要求首先必须有可操作的活的细胞。而DNA只是一种含有遗传信息的化学分子,即使将导入到一个受体,如一个去核的细胞中,也很难保证其上所包含的数万个基因的正确表达。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将纯化的高等生物的DNA包装成有功能的染色体及细胞核。
④就算有了恐龙胚胎,还必须找到合适的胚胎培育受体,那么,我们到哪里去找适合恐龙的培育受体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指出,因为一些大型恐龙生出来的幼仔也是很大的,所以恐龙胚胎的受体很难找到。现代的大型动物,比如大象也没有恐龙那么大,而且恐龙跟大象之间相差很远,所以要易种的话难度很大。当然,并非所有的恐龙都是庞然大物,也有长得像小鸡一样的恐龙种类,可以找到相同体积的现代动物做受体。
⑤如果以上假设都成立,科学家们首先找到了恐龙完整的遗传基因,然后又寻找到了适合的培育受体,成功复活了恐龙,那么我们是不是能把“侏罗纪公园”搬到银幕之外呢?有研究表明,恐龙生活的中生代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而其后的新生代二氧化碳的浓度却较低。对此,著名恐龙专家徐星说:“恐龙究竟能不能生存,这很难预测。毕竟恐龙生活年代的地球和今天的非常不同,像大气成分等许多因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很难说。我想即使能够生存,最起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此外,对于该不该进行复活古生物的研究,学术界和全社会都一直存在争论。毕竟,我们复制出的是真恐龙还是某个怪物,复制出的恐龙在现在的自然环境中会出现哪些反应,这些问题都没有人能够回答。而事实上,在《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中,导演已经通过许多灾难性的场景来表达这种对人为干预自然进程的担忧了。所以,人们梦想中的“侏罗纪公园”有可能永远都只是一个梦。
小题1:下列关于“复活恐龙有可能永远都只是一个梦”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制出恐龙源于电影《侏罗纪公园》的故事情节,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那种吸了恐龙血嵌于树脂化石中的“蚊子”。
B.恐龙在上千万年前就已灭绝,人类很难获取能够提供完整且遗传信息真实的恐龙DNA。
C.人类目前还没有掌握利用高等生物的DNA复制出胚胎的克隆技术,即使有一套完整的恐龙DNA,也难以复制出恐龙胚胎。
D.恐龙多是庞然大物,其幼仔也很大,难以找到相同体积的现代动物做胚胎受体。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DNA最多680万年就会完全分解是根据一定的计算推测而来的结论,这项研究并未盖棺定论。
B.虽然人类有可能将DNA完全降解的时间大大延长,但总的来说,这对复活恐龙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C.由于恐龙的种类很多,即便人类找到足够的恐龙DNA片段,也根本无法拼凑出完整的恐龙DNA来。
D.今天的地球环境与恐龙生活年代的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使恐龙复活很可能也难以生存下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温度等影响DNA降解的各项因素达到最佳,DNA寿命极有可能远远超过680万年。
B.由于我们不可能从恐龙化石中获取完整的DNA,所以发现再多的恐龙化石也无济于事。
C.如果人类能成功复制出恐龙胚胎,在现代动物中寻找胚胎受体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D.由于谁也无法预知复制出的恐龙在现在的自然环境中会出现哪些反应,所以成功复活出恐龙未必是一件幸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一角硬币
[美]帕特丽娅·S·莱
一天,我去了一个商人的办公室。谈话间,我注意到他不停地转动一个镇纸,镇纸里有一枚一角硬币。出于好奇,我问起这枚硬币的事。
他说:“在大学就读时,我和同寝室的一个同学的钱花得只剩下一角硬币了。他享有奖学金,而我靠在棉花地里和食品店里打工挣钱以维持日常生活。我俩都是家中第一个迈进大学校门的人,双方的父母都为自己的孩子感到格外自豪。每个月他们都会寄来一点伙食费,但那个月我俩都没有收到支票。当时我们手中只剩下一角硬币。
“我们用这唯一的硬币给500英里以外我的家人打了一个受话者付费的电话。母亲接了电话。从她的回话中我可以听出家中有了麻烦。她说父亲因病失业,那个月家里根本没办法给我寄钱。我问我同学的家里是否寄出来钱了。母亲说她跟他的母亲聊过,他家那个月也凑不起钱来寄给他。双方的父母都很难过,看来我们好像只得辍学回家了。他们之所以迟迟不告诉我们真相是希望能找出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你当时很失望吧?”我问道。
“失望极了,我俩都失望极了。还剩一个月我们就读完这一年的课程了,然后整个夏天都可以打工挣钱。我成绩优异,已获得了下学期的奖学金。”
“那你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我们刚挂上电话,只听见‘哗’的一声,一些硬币涌出了付费电话机。我们大笑着,伸出双手捧起硬币。走在大厅里的学生以为我们疯了。我们商议着拿走钱,花了它,没人会知道所发生的事。但我们立刻意识到这种事做不得。这样做不诚实,你明白吗?”
“我明白。但是,要把钱还回去谈何容易?”
“是的,我们试过。我们给接线员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所发生的事。”他微笑着回忆说,“接线员说那是电话公司的钱,叫我们反钱放回电话机。我们三番五次地把硬币投入电话机,但每次电话机都把钱吐了出来。
“最后,我告诉接线员电话机拒收硬币。她说她也不知怎么办是好,不过她要向上级汇报此事。她回电话时说你们只好留下这笔钱了,电话公司不打算为这区区几美元派一个人大老远地跑到学校去收取。”
他望着我抿着嘴笑了,并有些激动地说:“我们一路笑着回到了宿舍,数了数钱,共有7美元20美分。我们决定用这钱买食品,课后再去找工作。”
“找到工作了吗?”
“找到了。我们在食品店用硬币付款时向经理讲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给我们俩提供了工作机会,第二天就上班。在第一次领工资前,我们的钱足以维持生活。”
“你们都完成大学学业了吗?”
“完成了。我的朋友后来成了一名律师。”他环顾了一下四周说,“我学完了商务专业,然后创办了这家公司,今天有几百万资产。”
“这枚是原先那些硬币之一吗?”
他摇摇头说:“不是,我们当时不得不用了那些钱,但是,领了第一笔工资后余下了一角钱,我至今保留着它,为的是不忘自己的身世。每当我历数所遇到的好运时,我都忘不了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这么一枚小小的硬币。”
“你有没有再遇到过那位接线员,或告诉她那笔钱对你来说是多么重要吗?”
“没有。不过,毕业时我和同学给当地的电话公司写了一封信,问他们是否想收回那笔钱。公司的总经理回信向我们表示祝贺,并说他感到公司的钱从未花得这么值得。”
你认为这样的好运气是偶然撞上的,还是有意安排的呢?
“这些年里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不知接线员当时是不是听出了我惴惴不安的心情;也许是她让电话机拒收硬币的;也许……是上帝的旨意。”
“你永远无法找出确切答案,是吗?”
他摇了摇头,触摸着硬币,似乎想从中汲取力量。“找不到答案,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和那一角硬币。在这些年里,我多次偿还了这笔债。我希望我也帮了其他人,就像一角钱帮了我一样。”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见到那个商人不停地转动个镇纸,镇纸里有一枚一角硬币。作者以“我”的好奇心为开端而引出商人的回忆,用的是倒叙的方法。
B.“他们之所以迟迟不告诉我们真相是希望能找出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来”一句,有推动情节发展、为付费电话机涌出硬币做铺垫的作用。
C.“我们大笑着,伸出双手捧起硬币。走在大厅里的学生以为我们疯了”两句话,从正面和侧面描述出了“我们”获得硬币时的高兴劲儿。
D.给“我们”提供打工机会的食品店经理、电话公司的总经理,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了人性的善良,他们的做法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丰富。
E.小说以“一角硬币”为题,讲述了“一角硬币”的不平凡的经历;故事全用对话展开,像是两个老朋友唠家常,娓娓道来,平淡中见奇妙。
小题2:小说中的“我”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中一角硬币的受惠者之一的“一个商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中“我”的问话“你认为这样的好运气是偶然撞上的,还是有意安排的呢?”引人深思。你认为是“偶然撞上的”还是“有意安排的”呢?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丹 青 之 缘
胡盛梅
不久前,在美国国家美术馆学会为到访的中国博物馆专家们举行的招待会上,我偶然结识了柯珠恩女士。她是一位高大的艺术大师。相互介绍后,柯珠恩告诉我: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美术馆正举行一场中国现代美术展,并递给我展览的目录。
翻开印刷精美的目录,我顿时被刘海粟的《松树》、叶浅予的《拉萨舞步》、陈家泠的《荷》、宋文治的《黄山》等作品所吸引。而真正让我对柯珠恩产生兴趣的是,这些参展的30多件中国现代美术作品,全部来自柯珠恩和她的丈夫科恩教授的私人收藏。最近,他们夫妇将这些珍藏多年的作品全部赠送给柯珠恩的母校——史密斯学院美术馆永久收藏。此次展览正是为了庆祝他们的这一善举而举办的。
交谈中我得知,柯珠恩是一位美术史学家兼摄影师。虽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她却对中国艺术有着长久的深厚感情。早在1960年她就开始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史。那时候,虽然美中两国还互不往来,但美国一些博物馆里的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柯珠恩。同时,她也渴望了解中国的现代美术,甚至梦想到中国去亲眼看看那里的艺术景象。直到1972年,也就是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后不久,柯珠恩有幸随当时仍在哈佛大学执教的丈夫科恩到访中国,有机会在中国欣赏到了中国的现代艺术。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柯珠恩成了中国的常客,还在北京住过两年。在中国的那些日子里,她的丈夫科恩教授忙于讲学,她则忙于研究中国的绘画艺术。她到过中国许多地方,走访了许多画家,深为这些画家们的精湛技艺和纯朴气质所打动。她感慨地告诉我,中国的很多画家尽管绘画技艺精湛无比,但待人谦和,对待她这位中国绘画的热爱者是那样热情和宽厚。她的很多珍贵藏画都是画家们赠送的。
柯珠恩想把中国的现代绘画和画家们介绍到美国。尽管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现代绘画在美国几乎无人问津,她却坚信这些艺术作品会在美国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和欣赏。1982年,在母校史密斯学院美术馆,她第一次组织举办了中国现代绘画展,让中国画家有机会向美国人民展示中国绘画的美妙,让美国人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中国的现代绘画艺术。除了多次在美国组织举办中国绘画展,柯珠恩还于1985年参与筹划了一项富有意义的活动,即在北京展出一组关于纽约的摄影作品,让北京人了解纽约的市民及市容,藉此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的艺术交流和相互了解。
柯珠恩崇尚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同是也赞赏中国画家对中国画的创作所做的创新,包括绘画的媒介、技巧和构思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她还把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变化编辑成书在美国发表。1987年,她撰写出版了《新中国绘画:1949—1986年》一书,成为向西方介绍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先行者之一。
中国的绘画艺术也为柯珠恩的摄影创作提供了无穷灵感。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她常看到烟雾缭绕的山峰、栩栩如生的花鸟、盈盈袅娜的美女、温文儒雅的学者……渐渐地,中国的山山水水和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了她摄影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最近,她的一组摄影作品被命名为“荷之眼”。她说,古往今来,荷花始终是中国绘画大师们非常喜欢的一个主题,一幅幅水墨画所描绘出的荷花的千姿百态令人神往,“荷之眼”这组作品的选题也源于此。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为目录的印刷精美所吸引,更为这位高大的艺术大师柯珠恩女士的善举所感动。
B.柯珠恩女士虽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她对中国艺术有着长久的深厚感情。
C.柯珠恩谦虚好学,到过中国许多地方,走访了许多画家,她的很多珍贵藏画都是画家们赠送的。
D.中国的绘画艺术为柯珠恩的摄影创作提供了灵感,中国的山水民情成了她的创作源泉。
E.柯珠恩在增进美中艺术交流和相互了解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是唯一向西方介绍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先行者。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她是一位高大的艺术大师”?(6分)
小题3:柯珠恩对中国艺术的深厚感情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分条陈述。(6分)
小题4:“艺术没有国界”,就此说法请你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吴汉东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和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与管理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知识产权制度可以为创新活动进行产权界定并提供激励机制,对创新成果进行产权保护并提供市场规范机制。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策源地,也是传统知识产权制度的发祥地。1623年,英国《垄断法规》 最早对新技术、新领域的发明与引进作出类似专利制度的规定。1709年,英国《安娜法令》首 次授予作者、出版商专有复制权利,激励人们对创作和兴办出版业进行投资。这些早期的知识 产权法律,为工业革命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美国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运作者。特别是20 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对其知识产权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一方面,在国内建立促进知识经济发 展、科学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与对外贸易直接挂钓的政策。近年来,美国通过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新产业发展,在知识产权国际事务中极力推行美国标准。我国要顺利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的目标,必须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此,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以知识产权创造为目标,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以版 权为制度支撑的文化产业涉及软件、电影、音像、广告、传媒、图书出版等行业。据88个国家和地区专利机构的统计,2008年,全世界拥有6 70万件有效专利,比2007年增加5.3%,其中近 28%由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目前,美国和日本是主要的有效专利持有国,拥有全球47. 5% 的有效专利。我国应科学运用版权战略、专利战略,积极将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出更多更好创新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以知识产权管理运用为重点,构建创意产业群。有资料表明,美国的硅谷地区、日本的关西地区、德国的巴登富腾堡地区、意大利的都灵和米兰地区、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都是通过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应用来形成在全国乃至在全球有影响的创意产业集聚地。我国应立足自身国情和产业基础,借鉴其中的有益经验,提高创新能力,构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意产业群,形成强势自主版权和自主品牌。当前,应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动漫产业、游戏产业,振兴电影和音像产业,促进广播电视业和图书出版业蓬勃发展,同时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后盾,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与科技创新发展的制度 支撑,也是世界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基本规则。从国际市场来说,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已成为国际社会对投资、贸易环境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既是文化与科技产品引进的基本前提,也是外商投资合作的重要环境要素。从国内市场来说,知识产权是市场主体进 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盗版假冒行为,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使市场主体将人力与物力更多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实现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小题1:下列关于文章前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对知识产权数量的拥有和对其运用和管理的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B.知识产权制度可以为创新活动进行产权界定和产权保护,井为之提供激励机制和市场规 范机制。
C.英国是传统知识产权制度的发祥地,《垄断法规》和《安娜法令》这些早期的知识产权法 律,为工业革命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
D.美国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运作者。近年来,美国通过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在知识产权国际事务中极力推行美国标准,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新产业发展。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美国和日本是主要的有效专利持有酉,拥有全球47.5%的有效专利。据统计, 2008年,全世界拥有670万件有效专利,比2007年增加5. 3%,其中近28%由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
B.以知识产权创造为目标,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是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要做的工作之一。
C.我国应立足自身国情和产业基础,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提高创新能力,构建一批具有代 表性的创意产业群,形成强势自主版权和自主品牌。这也是实施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途径。
D.从国际市场来说,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已成为国际社会对投资、贸易环境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后盾,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这是吸引外商的重要手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国才能顺利实现到2020年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B.我国应科学运用版权战略、专利战略,积极将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这样才有可能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
C.软件产业、动漫产业、游戏产业,电影和音像产业,广播电视业和图书出版业等产业,是我 国目前构建创意产业群的重点对象。
D.从国内市场来说,知识产权是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以,加强知识产权保 护,严厉打击盗版假冒行为,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就能达到实现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目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