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和瘦子         (俄) 契诃夫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两片油亮亮的嘴唇像

胖子和瘦子         (俄) 契诃夫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两片油亮亮的嘴唇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胖子和瘦子         (俄) 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两片油亮亮的嘴唇像熟透的樱桃一样。浑身散发着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火车上下来,拿着皮箱、包裹和硬纸盒,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站着一位下巴很长的瘦女人,那是他妻子,还有一个细高个子的中学生,眯着一只眼睛,那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叫起来,“真是你吗?我的朋友!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了!”
“哎呀!”瘦子惊呼道,“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呀?”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打量着,眼睛里含满泪水。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瘦子吻过胖子后开始说,“这可没有料到!真是出其不意!嗯,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天啊,是你呀!嗯,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②,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③,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④,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那时候咱们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羞,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那也没关系!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很精致的烟盒呢!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我原来在部里的一个厅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金星勋章了。”
瘦子突然脸色煞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欢畅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儿来似的。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在瑟缩,好像现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纳法奈尔挺直身子,做出立正的姿势,把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
“大人,我……非常荣幸!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了,嘿嘿赔笑道,“多承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算是新教徒……”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酸相,使得三品文官直恶心。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向他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那只手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嘴里发出嘻嘻的笑声。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惊喜交加。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
【注】①尼古拉铁路: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 ②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③赫洛斯特拉特: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三五六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④厄菲阿尔特:古代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
小题1: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读到这句时,你是否感到突兀?为什么?(4分)
小题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对瘦子这一形象刻画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3:小说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小人物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请就作者的意图进行探究。(6分)
答案

小题1:不突兀。(1分)因为小说前文已有伏笔,对人物的身份已有暗示。(2分)如:“两片油亮亮的嘴唇像熟透的樱桃一样,浑身散发着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你还是那么仪表堂堂,还是那么讲究穿戴。”(1分,举出一例即可)
小题2:对比手法和漫画式夸张手法。(一点1分)作者把瘦子本身前后矛盾的言语和行动给以对比式描写,对瘦子听到胖子的官位后的神态与外貌进行漫画式夸张描写,画出人物尊崇、谄媚的奴才相,突出了人物趋炎附势巴结迎奉的世俗心理。(3分)
小题3:①与小说的主旨有关:作者所要批判的就是等级分明的社会导致小人物心理变态的社会现实。②从写作角度来看:相比较于达官贵人,小人物的这种心理更具真实性、现实性和普遍性,通过瘦子更能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易引起读者的心理共鸣。③就选材而言:打破传统的“批判达官贵人”的写法,以原本令人同情的小人物作为批判的对象,选材新颖,易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使文章更有可读性。④就表达效果而言:相比较于达官贵人,借小人物的畸形心理来抨击当时社会的等级分明,可使小说更具讽刺性、批判性与现实意义。(或:人格的高下贵贱,本与官阶地位无必然联系,但瘦子却因胖子官阶引起他心理行为戏剧性变化,这既表现了当时社会等级的森严,又表现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使小说主题更为深刻。)(写出一点3分,两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的意图在于考查伏笔的写作技巧。胖子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等已暗示了他的身份。“浑身散发着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与“瘦子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形成显明的对比,由此可见他比瘦子的官阶要高很多。
点评:表达技巧将文章写得优美的重要手段,充分运用各种表达技巧,能使文章的构思新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表现人物的方式丰富多彩,所以考生平时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认真对待。本题的难度不大,因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比较明显。
小题2:
试题分析:瘦子与胖子交谈的前后对比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对比手法应该不难。另外漫画式的描写是契诃夫的特色,如果学生对《变色龙》熟悉的话,这一点也不难。小说是通过人物来反映主旨的,本文的主人公即瘦子,所以刻画他肯定是为了反映当时的等级制度。
点评:本题的两个问题有梯度和层次,第一问是回答第二问的基础。但个人认为第二问的答案只是停留在表层,应该加上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而且这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清本文的主人公,本文的主人公是瘦子。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契诃夫的小说风格来思考本题。《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都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小人物,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揭露社会的黑暗,使小说更具真实感。
点评:本题命题的形式很新颖,既考查了人物形象也考查了小说的主旨,但综合上一题来看,本题与上一题有重复之嫌,都是考查人物与主旨的关系,所以本题还是不够严谨。
举一反三
当历史成为消费品
①人们在荧屏前津津有味地“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
②“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由此可见,在中国的主流观念中,历史一直有着崇高甚至神圣的位置。“春秋笔法”也是中国文人在政治高压下指陈时弊的惯常手法,因此历代统治者对历史的写法也就极其敏感。
③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充满惊心动魄的故事,因此连村夫野老都喜欢谈古论今,种种稗官野史又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传统戏剧很少与现实生活有关,几乎都是“历史剧”。所以老老少少对历史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历史”成为重要的休闲物。因此,时下“历史剧”在荧屏的热播、吸引大量观众,确非偶然。
④在民间,“历史剧”随着社会巨变,经历了从消失、复活到现在火爆异常的几个阶段。“历史”从来是中国大众日常生活中娱乐消闲的重要部分,从曲艺说书,到戏剧小说,无不如此。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个人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所以时时刻刻要警惕“封建腐朽”或“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消闲”也被认为是有阶级性的,这个领域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主要战场”。因此,要用新编“革命故事”和“革命样板戏”取代民间传统的“历史话语”,在“文革”中只有“八个样板戏”,民间传统休闲的“历史话语”几乎完全消失。
⑤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私人生活”的存在得到承认,对个人生活的干预越来越少,不再把“生活方式”与“政治”完全等同,允许一种精神“消闲品”的存在。在销声匿迹数十年后,市民文化、消闲文化迅速兴起。而且,这种社会变化与电视这种最强有力的大众传媒在中国的普及几乎同步,“看电视”成为最普遍的消闲方式。
⑥但数十年的“休闲文化”的断层,已使人们对那种充满市民气息和商业化的消费文化的再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陆也拍了一些力图“消闲”的历史剧,都不成功,收视率平平,对大众明显缺乏吸引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的香港电视剧《戏说乾隆》,一炮而红,风靡大江南北,全国数十个电视台同时播映此片,一时蔚为大观。内地观众和影视从业者第一次知道,“历史”竟能如此书写或曰如此编造!
⑦《戏说乾隆》无疑是大陆这类“消闲历史剧”的“教科书”,也是大陆大众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可以说,后来荧屏热播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大陆自己拍摄的“戏说”,实际都以《戏说乾隆》为师。如果说琼瑶的“言情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言情剧”的启蒙老师,那《戏说乾隆》则可说是大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仍乐此不疲的“历史戏说”的发蒙老师。中国民间“消费历史”的传统,在新时代终于找到了“电视”这个最佳载体。
⑧荧屏戏说历史的勃兴除了传统文化因素,还有现实的原因。相对现实题材,拍摄历史题材时影视人员发挥自己才华的空间要大得多,因此“历史剧”自然更吸引观众。反过来,历史剧的观众越多,制作人的利润也更多,对历史剧的投入则更多,越要千方百计适应观众的口味,拍出的片子当然更好看,无形中又进一步影响、强化了观众对历史剧的兴趣,塑造了观众的品位。这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彼此促进的互动,二者的“共谋”形成了荧屏“消费历史”的繁荣局面。
⑨对中国以往一代又一代绝大多数受众来说,“历史”过去是由《三国演义》《水浒》这类“小说家言”书写;现在,在这个所谓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历史”则开始由近在咫尺的荧屏书写!然而,人们在荧屏前“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君不见,一些“戏说”在美化皇帝时还某种程度上有对皇帝的“调侃”,而一些所谓“历史正剧”却只有对皇上的歌颂、崇拜!
⑩因此,对“历史剧”的生产者来说,剧中的“史观”问题其实格外重要,其责任之重大,恐怕连生产者自己也想象不到。
小题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剧”经历了从消失、复活到火爆的几个阶段,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巨变。
B.市民文化、消闲文化迅速兴起,这种社会变化与电视这种最强有力的大众传媒在中国的普及同步,“看电视”成为最普遍的消闲方式。
C.拍历史题材片较拍现实题材片,影视人员有更大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才华,因此“历史剧”自然更吸引观众。
D.中国大陆电视剧《戏说乾隆》开创了“消闲历史剧”制作的新纪元。
小题2:根据文中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荧屏历史”将对人们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剧作家责任重大,创作时要格外慎重。
B.本文举古代史家用“春秋笔法”指陈时弊一例,目的在于批评现代作家游戏历史的错误做法。
C.过去的年代,“消闲”这个领域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主要战场”,而现在已经不是了,所以才有了大量的历史消闲剧。
D.“人们在荧屏前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句中两个“消费”意思是一样的。
小题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时下“历史剧”在电视荧屏热播,吸引大量观众,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B.“春秋笔法”是中国文人书写历史的一种惯常写法,与史家记录方式无异。
C.在“历史成为消费品”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剧曾经历了由“消失”到“复活”的阶段。
D.对中国的受众来说,在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历史”开始由近在咫尺的荧屏书写。
E.消闲历史剧《戏说乾隆》开创了中国民间“消费历史”的新形式。
F.一些戏说历史剧在某种程度上有对皇帝的“调侃”,而有的“历史正剧”却只有对皇上的歌颂、崇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神 线
包作军
郑能四十出头,是个下线工,活儿不重,在钢板上画线,以供电气焊切割或机械加工。
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卡尺就在钢板上画圆,有人开玩笑说是阿Q梦寐以求的那种圆,是绝活儿。大家都叫郑能“神线”。
“神线”郑能的工资虽不高,但三六九的能就着咸菜喝几杯小酒,就不羡慕厂长科长们大鱼大肉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
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像爱自己的家那样爱着自己的企业。但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厂子宣告***了。
下岗的郑能顿时茫然无措,天天靠喝酒来麻醉自己。郑能妻子所在的厂子也是勉强开工,工资也不高。没多久,郑能家的油盐酱醋就发生了危机……
妻子劝郑能出去找工作。
郑能出去跑了一圈,似他这样不上不下的年纪,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人家最低的年龄界限也必须是在三十五岁以下。
郑能又开始喝酒,喝醉了就骂自己是废物。
郑能的妻舅是一个工商所的小头儿,见郑能这个样子,就跟他说:“不如去我管的那个市场去看自行车吧,也算是废物利用。
郑能叹了口气,就随了妻舅。
妻舅把郑能领到市场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扔给他两段旧绳子,就走了。
郑能刚用那两段旧绳子绾成一根,在空地上围出一个圈来,就陆续有人推来自行车要他看管。妻舅告诉郑能,每辆车子收两角钱。
这是一个蔬菜市场,从早晨到傍晚,买菜的人熙熙攘攘,大都是骑了自行车来的。先寄存自行车,买完菜,再骑自行车回家。
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
晚上回家,郑能从皮包里倒出一大堆毛票,让妻子女儿帮他数一数。
妻子女儿数完后,惊喜地说:“有二百多块呢!”郑能高兴得头都大了:“那么多?!”这差不多是他先前上班时小半个月的工资呵。
然而,这样的惊喜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郑能像呵护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着握在自己手心的那条绳子。
有时候,郑能还会喝着小酒,嚼着花生米,对着屋角的那条绳子自言自语:“你嘛,才叫真正的神线。我——屁都不是,顶多是废物利用……
说这话时,郑能望着窗外,眼中露出悲哀的神色。
小题1:从文中看,在郑能这个不幸的小人物的身上其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闪光点,请结合作品举例并简要加以概括。(5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两处文字上很相似,分别出自郑能的妻舅和他本人之口,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不同内心情感。(4分)
                                                                   
小题3:郑能终于赚到了钱,可是文章最后却写到了他眼中“悲哀的神色”,你认为他为什么而悲哀?试作探究。(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6分,每题2分)
英国国防部研究出Wi-Fi穿墙雷达
透过一英尺厚的墙壁,“看”到墙那边人的位置、移动速度和动向,甚至还可
能根据细微的呼吸探测到静止不动的人,这就是英国国防部最近资助研究的Wi-Fi穿墙雷达。它体积小巧,非常适合巷战或警方的人质解救行动。而且由于其本身并不发射任何无线电波,所以不会被反雷达装置侦测出来。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海军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雷达的原理:他们看到飞机飞过无线电发射塔时反射了无线电波。科学家们现在利用同样的原理制作出了第一台基于Wi-Fi信号的透视雷达:追踪现有的Wi-Fi信号,可透过墙体窥探到墙那边的人。
如今,美国有61%的家庭存在Wi-Fi无线信号,而全球有25%的家庭存在Wi-Fi无线信号,于是,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卡尔·伍德布里奇和凯文·切迪因这些无处不在的无线信号研发出了他们的探测器。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而他们的雷达原型机,也是通过识别Wi-Fi信号频率的变化来探测移动的物体。该原型机是一个手提箱大小的盒子,里面包含一个装备了两根天线的无线电接收器以及一套信号处理系统。在测试中,他们利用这套装置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速度和动向,甚至是隔着一道一英尺厚的墙来进行侦测。
Wi-Fi雷达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在民用方面,它可以发现入侵者、不着痕迹地
监控儿童和老人、帮助警方解救人质;在军用方面,英国国防部已经开始资助这项研究,以确定其是否可以用于城市作战,毕竟,用这个东西来扫描建筑物,发现其中隐藏的敌人,是非常方便的。
此次研发出的Wi-Fi穿墙雷达,与之前各种穿墙雷达明显不同之处就在于,这套装置本身是不会发射出任何无线电波的,不会触发敌方的反雷达装置,所以它不会被检测出来。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它在没有W i-Fi信号源的地方是无效的。
研究人员卡尔·伍德布里奇指出,经过改进,这套设备可以变得更加灵敏,足以侦测到那些站立或坐着静止不动的人,因为他总要呼吸,而一呼一吸间的细微移动,都会被探测出来。只要一个人被无线电波所包围,就有办法测出他的呼吸率。尼尔·帕特瓦里在犹他州立大学的无线工程组利用20个低成本的无线电发射装置设计了一个网络,并将这个网络布置在一张病床的周围,接着他们创造出一种算法,就可检测一个静止不动的人的呼吸,效果优于目前的探测器。帕特瓦里计划在年底前升级算法,以便过滤掉肢体动作造成的波动影响。
小题1:下列对于W i-Fi穿墙雷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Wi-Fi穿墙雷达可以借助无线电波透过一英尺厚的墙壁,探测到墙那边人的位置移动速度和动向,甚至还能探测到静止不动的人的细微呼吸。
B.Wi-Fi穿墙雷达本身并不发射任何无线电波,所以它不会被反雷达装置检测出来。
C.Wi-Fi穿墙雷达与普通雷达的基本制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其本身并不发射无线电波,这就使之具有了隐蔽性。
D.Wi-Fi雷达可以应用在民用、军事方面,譬如它可以发现入侵者、不着痕迹地监控儿童和老人、帮助警方解救人质,用于城市作战。
小题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Wi-Fi雷达的原型机是一个手提箱大小的盒子,里面是一个装备了两根天线的无线电接收器以及一套信号处理系统。
B.20世纪30年代,美国海军研究人员发现了雷达的原理并制作出了第一台基于Wi-Fi信号的透视雷达。
C.卡尔·伍德布里奇等人根据物体辐射的波长与波源、观测者的关系以及Wi-Fi信号频率的变化研发了Wi-Fi穿墙雷达。
D.Wi-Fi穿墙雷达的进步性表现在穿透力强、隐蔽性强,但是也存在强烈依赖Wi-Fi
信号源这一不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有一多半的家庭存在Wi-Fi无线信号,而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存在Wi-Fi无线信号,这为研制Wi-Fi穿墙雷达提供了很大可能性。
B.若用Wi-Fi穿墙雷达扫描建筑物,能发现其中隐藏的敌人,这体现了其军事上的潜在应用价值。
C.卡尔·伍德布里奇认为,对Wi-Fi穿墙雷达设备进行改进后,它可以变得更加灵敏,甚至可以探测到已经窒息的人。
D.利用无线电波,以先进科学的算法监测一个静止不动的人的呼吸的效果要比目前一般的监测器的监测效果好。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联想与审美
童庆炳
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
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所以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
联想究竟是有助于审美体验还是妨碍审美体验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它:
第一,应该把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区别开来。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从而与审美无关。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到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情境,因而是与审美无关的非审美性联想。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它的最大特点是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按一定的情致、具有定向选择、沉入整体情境的联想就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人的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它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布洛称审美联想为“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情感与审美对象本身的情感是相融化的,不是隔离、孤立的。由此看来,笼统地说联想可以解释审美体验是不对的,只有审美联想才与审美体验相关,只有用审美联想才能解释审美体验。
第二,应该考虑到美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纯粹美”就是重形式的美,某些艺术品种,由于社会历史等各种原因,内容已淡化,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仅是线、形、色、光、声、质等媒介及其组合方式,如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要是运用联想,就会离开特定的艺术世界,审美体验也就立刻消失了。与审美联想相契合的往往是“依存美”。所谓“依存美”就是重内容的美,像小说、戏剧、散文和古典诗歌等等,人们欣赏这类艺术品,就不能不借助审美联想,只有在审美联想中,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形象体系,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来,而欣赏者也才能沉入艺术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审美联想是审美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可缺少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认为人们从音乐中获得愉悦,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联想。
B.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和自由联想,分别与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相类似。
C.审美联想给人美感的愉悦,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是它的最大特点。
D.对于以形式感取胜的艺术品的欣赏,仅仅凭审美联想是不够的,还要依靠艺术直觉。
E.文章认为,运用何种联想方法是由审美对象属于“依存美”还是“纯粹美”决定的。
小题2:下列不属于“非审美联想”的一项是(  )(3分)
A.见到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官窑瓷器,就联想到它比金子还值钱。
B.见到西湖中鱼儿游动,就联想到今天晚餐也许会有红烧鲤鱼。
C.读到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就联想到花匠用剪子精巧地把柳叶剪成绿丝绦。
D.读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联想到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飞行器绕月飞行。
小题3:请概括某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与联想无关的理由。(4分)
小题4:根据文意,指出怎样才能从艺术作品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教训的回顾
黄永玉
教训不一刹而过,才真的成为教训。
好友张五常曾提到我不驯的“美德”,说是在某种长期的特殊生活环境下,我还保持了某种可贵的“纯真”。
他心地太善良了,把一切都看好。其实,他比我“纯真”得多;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他的周围、这个世界,欣赏和鼓励他这么做,相信他的诚实。
我是个受尽斯巴达式的精神上折磨和锻炼的人,并非纯真,只是经得起打熬而已。剖开胸膛,创伤无数。
五常相信权威,他是在真正权威教育下加上自己的天分,把自己弄成如假包换的权威的。
我从小靠自己长大。一路上,只相信好人。权威当前,没有办法的时候,口服心不服,像个木头。雕成厂表面老实,实际调皮复杂的“皮诺曹”。历史的因袭太多,医治过去遗留的伤口比克服未来的困难的分量沉重十倍。
在我的一生中,略堪告慰,艺术上还算吃苦耐劳。但吃苦耐劳不是艺术成果。
俄罗斯寓言家克雷诺夫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要去旅行,问他的朋友,要不要雇佣他的男佣人?这个人虽然不会做事,但是他不抽烟、不喝酒……朋友回答说:“其实,抽一点烟,喝一点酒算不了什么,只要他会做事。”
画不好画,光提劳动精神是无济于事的。
我自己在翡冷翠的工作劳动有余,画画上碰到的钉子却像掀起了旧疮疤那么难过和丧气。
莱奥纳多·达·芬奇的故居真是朴素得令人感动。我决心要写一次生。
他屋后有一块不大的橄榄林,展延成变化丰富的纵深局面,野草丛生,远远露出暖紫色的后墙和屋顶。
架起画架,一切顺利,屋顶出来了,懒散疏落的橄榄树也出来了,草地出来了。太阳落西,9小时的工作,开车回家。
在客厅重新把写生装在大画架上,改改这里,修修那里,晚饭后直画到半夜2点,兴致十分高昂,心里对莱奥纳多·达·芬奇崇敬不已,觉得可以把这块生长乱草的地面改成鲜花怒放的花园岂不更好?不假思索便动了手。为了痛痛快决地玩一场鲜艳的颜色,为了塑造莱奥纳多·达·芬奇的故居非同凡响,画面上出现了热带植物园的奇花异草。
临近完成的时候天已黎明,我仿佛从梦中醒来——理想的花园出现,莱奥纳多·达·芬奇朴素的故居到哪里去了?
心情如挨了几棍子——我曾经嘲讽过把鲁讯故居改建成“文庙”的愚蠢行为,不悭吝语言的鞭挞;如今又在自己的作品上为莱奥纳多·达·芬奇搭盖鲁迅故居式的圣殿……真是见了鬼。
一整天加上一整夜的劳累,换来了羞愧的悔恨。我怎么能用这种方式去认识和理解莱奥纳多·达·芬奇呢?让他在天之灵对我作怜悯的微笑?我几乎受伤似的躺倒了。什么地方也不去,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事也不做……
三天之后决心带上行头再上一次芬奇镇。天已经很冷,山风飘起了衣服,我把所有的鲜花都刮了,狠狠打上薄薄的底子……
“对不起,莱奥纳多!让我把你的草地重画一遍吧!我庸俗的劣根性玷污了你和你的草地,你知道,几十年来我一直徘徊在如何辨别理想的歧路上,真辛苦和烦恼……”
—群孩子刚从“故居”参观出来,围在我的周围,一边看,—边不停地轻轻叫好,还和我照了相。你看,莱奥纳多要他们来安慰我了。
过了几天,占美从香港打电话来,问画画进度如何?我还在生自己的气,恨不得一口把电话机嚼了:
“太艰难了!”
“艰难?”他说,“67岁还觉得艰难?那我恭喜你了!”
(选自《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有删节)
小题1:“我”在文章开头引用好友张五常对自己的评价,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我”在为达芬奇故居写生时得到了怎样的“教训”?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3:文章结尾,占美说:“67岁还觉得艰难?那我恭喜你了!”结合全文,你认为他“恭喜”“我”的原因是什么?(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