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故乡永在凸 凹 故乡的村口有一盘石碾,碾花已经斑驳了,却依旧完整地立在那里。因为与石碾有关的人,许多都还健在,包括我,也包括那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故乡永在 凸 凹 故乡的村口有一盘石碾,碾花已经斑驳了,却依旧完整地立在那里。因为与石碾有关的人,许多都还健在,包括我,也包括那个当着村长的人。 现在,人们都吃着面粉和从东北流入的精米,石碾的功能早已废掉了,我们之所以还固执地保留着它,是因为它承载着生命的记忆。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故乡的吃食几乎只有玉米。玉米被我们种下,被我们收获,然后拿到石碾上去加工,最后被我们吃到肚里。整个过程都是我们亲自参与的劳作,没有多余的指望,也没有坐享其成的不安,日子虽然清寡,却也饱满着。 在故乡,还有一个不能被拆卸的“部件”,便是村口大柳树上,那挂用废铁制成的钟。 生活,进入了人民公社的程序,劳动就变成了集体或团队的方式,那挂钟就有了发号施令的作用。那个时节,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个贫瘠的山地,其实也简化为一个解决吃饭的问题。如果不服从钟的指令,土地就会荒芜,玉米就会难丰收,人们就会挨饿。况且,敲钟的人和被钟声汇集的人,都要毫不例外地下到地里去,都要“躬耕田亩”。钟所敲击而出的,不是“官本位”的权威,而是“民本位”的和声,或者说,它是“日出而作”,结伴而行,共同创造生活的“安魂曲”。人们因此而敬重它,信任它。 所以,这挂钟是个温馨的历史记忆,告诉人们:昨天的日子,还有一段值得回味的时光——物质虽然短缺,但却有一种难得的公平与公正,人们一起卑微,一起忍耐,即便是含辛茹苦,血汗交迸,也是心甘情愿的。 从山地走到平原,已20余年了,故乡的人事已更迭得无法辨认,甚至有“家园”不在之感。但是,只要一见到那石碾、那钟,心头就温厚起来——因为他们还能指出我的来路,还能唤起我昨天的生命情感,便松了一口气——故乡还是在的。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被我接了出来,回到故乡的机会就少了。这反而加深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因为母亲就像一把离乡之土,即便是离开了母体,也带着故乡的腥味——她虽然身在城市,逡巡在楼宇之间,但她乡音不改,所思所叙,都是故乡的旧事,好像眼下的生活与她毫无关系。 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一旦合上了眼睛,你一定把我弄回老家去,跟你父亲葬在一起。” 你若跟她叨念眼前的事体,她的眼神是淡漠的,跟你的感情好像也有些隔膜;只有说到家乡的一枝一叶,她才明亮了眼睛,话语绵密得像仲夏的雨脚,一团亲情也盈盈溢溢。于是,母子的语境便总是过去的时态,好像我还未曾长大,依然依偎在她的双膝之上。 母亲真是一把故乡的土,即便是洒落在异乡,也固执地培植着属于故乡的情感。 故乡的村长是我的同龄人,有一些文化,有一些主见。他专程来找我,对我说:你也算是个名人了,我想给你在家乡修一座故居。 我说:你千万别做煞风景的事,咱家乡最让人动心的是村头的石碾、大柳树上的挂钟,还有南方人稀罕的大土炕和石板瓦顶的传统民居,而不是一个无名作家的所谓故居。所以,你要真的开发旅游的话,就该保留好故乡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 村长对我有意见,忿忿地走了。不久就传来消息,说村长贷了一笔款,修了一片南方的曲径回廊和竹楼茅舍。我心中很是不快,感到所谓故乡,其实是相对于游子来说的,或者说是相对于过去的生活记忆来说的;故乡之内的人,往往是不懂故乡的,是体会不到故乡的意味的。 虽然我不同意村长的做法,但我没有加以阻拦;因为我明白,故乡毕竟是那里的人的生存土壤,要想过上好日子,固守是没有出路的,就得发展。而发展是不念旧的,它面对的是未来。只是出于对石碾和钟担忧,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善待它们,那是游子对故乡的感情寄托。 他回信给我,请我放心,说对待那些旧物,他的感情是与我相通的。但他在最后反问我道:如果我不在了,又该怎么办?要知道,后人的想法到底与我们的不同。 他的反问使我陷入久久的忧伤。母亲察觉了我的情绪,送来探寻的目光。 我心头一热,对自己说:石碾与钟不在了又有何妨?还有父母的坟茔! 父母的坟茔就是游子的根脉,所在之地,也就是故乡了。 小题1:关于故乡的“在”与“不在”,作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 小题2:作者为什么特别希望能保留下故乡的石碾和钟?(6分) 小题3:文章的主题是故乡,却用了不少篇幅叙写母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某些旧的东西(如文中所写石碾、钟、传统民居)有其特定的价值,但保留它们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这时候我们是应该更强调保留,还是应该更关注发展?请结合本文文意,谈谈你的看法。(4分) |
答案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全民娱乐”变得有“营养” ——“中国达人秀”红火之思考 (1)东方卫视精心打造推出的文娱节目“中国达人秀”终于在一片叫好声中落下了帷幕。作为电视文娱节目这般“无副作用”地热闹并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在近年的电视荧屏上恐怕是久违了。这次长达3个多小时的直播,把镜头全部对准了一群来自中国天南地北、富有演艺天赋的普通人。成千上万的观众在体育场内为“草根明星”加油鼓掌,比赛不设金钱和物质大奖,输赢早已变得次要,“全民参与”成为当晚活动的真正主题。 (2)“原来‘全民娱乐’也能变得‘有营养’!”一位上海电视界的资深编导在“中国达人秀”的初赛录制现场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电视娱乐节目的“营养”究竟从哪里来?国家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曾指出,电视节目的营养源泉,无外乎人性中的真善美。 (3)回顾2010年的中国电视荧屏,可谓“低开高走”,曾经是凤姐、伪娘、兽兽“满天飞”,曾经是“非诚勿扰”引出纷纷扰扰……不过,7月末以来,“中国达人秀”异军突起,令荧屏前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电视观众耳目一新。 (4)如果说“中国达人秀”是成功的,其原因有三点值得肯定。一是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怀着“达人梦”的“表演者”,他或她尽管作品不一,演技有高低,但都贯穿了一种人心向上,向善、向美的健康主旋律,令人感动,甚至催人泪下。二是节目内容多样,说唱舞逗争奇百艳:有“命运”交响曲的倾述,有令人瞠目结舌的草根特技,有让人开怀大笑的本土故事,更有身残志坚者的不懈追求。三是从评委到主持人的串词,从竞晋到决赛的定夺,从场内到场外观众的互动,尽显与其他综艺类节目形式上的不同。 (5)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娱乐到底意味着什么,一度令很多电视编导迷茫。著名编导金磊坦言,自己也曾非常困惑。难道只有那些虚假、低俗和恶言相向,才能引起观众共鸣,才能带来高收视率?著名剧作家宗福先认为,“中国达人秀”的红火恰恰证明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艺理论,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适用。 (6)雅俗共赏的“全民娱乐”,不是枯燥的说教,不是低俗、媚俗,其实有很多成功的样本,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也是一例。细心者可以发现,世博会上,伦理、亲情、友谊以及同心协力、与人为善等积极向上的元素,成为各国展示的主线,那些最平凡的百姓故事,往往最能打动参观者。这是中国文艺工作者,需要好好感悟的。 (7)不论中外,不论长幼,“全民娱乐”绕不开“真实”“民生”等关键词。对于国内的电视编导及文艺工作者而言,“中国达人秀”红火所引发的思考还将持续。 小题1:文章第三段划线句有何作用?(6分) 小题2:根据文章第四段,请简要概括“中国达人秀”成功的原因。(6分) 小题3:纵观全文,如何才能让娱乐节目变得有“营养”,请作简要概括。(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古代崇尚青瓷,对白瓷不很重视,认为白瓷太刺眼,锋芒毕露,而青瓷温柔敦厚,委婉含蓄,能变幻出许许多多不同感觉的青绿釉色,既体现闲散淡远的自然美,又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思想。龙泉青瓷不但具备了青瓷所共有的为世人广泛接纳的秉性,而且从南末中晚期起,以先后创烧出粉青、梅子青等不同凡响的釉色而独树一帜。这些釉色主要是釉料的改进而出现的,由传统的石灰釉改变为石灰一碱釉,使釉料的高温性能大大改善,多层施釉或釉层加厚后,高温中不流泻,釉层丰厚滋润,釉色温柔动人,仿佛用翡翠雕琢而成,这就是所谓的“类玉”。 对于玉,中国的传统文化赋予它独特含义。《荀子·法行》里有孔子论玉的—段话:“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儒教思想以玉喻示了人的许多美德,玉因此历来被十分重视,诚如民国时古玩家赵汝珍先生所云:“古代视玉之重,几乎物可与争衡,用玉之广亦无物可以拟举,凡国家重要典信无不以玉为之,重要典礼无不以玉成之。社会人文庶民活动往往以玉为中心,故国家玺印、祭礼乡宴,朝会征聘、盟誓歃血、乐器律器、男女发饰服饰、男人冠饰带饰、女人耳饰腕饰、文房用器、酒器、食器、饮器、佩饰、笏版等无一而不用玉。”类玉的龙泉青瓷自然深受古人的欢迎,其器形及功用大量涉及玉器的文化、艺术、习俗乃至宗教、政治等范畴。在欧洲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龙泉青瓷因为有翡翠般的釉色,人们便像珍爱翡翠那样珍爱它,而这种人见人爱的东西据说是用泥巴烧制而成,更让人感到伟大而不可思议。在伊斯兰教,也就是回教人眼里,青绿色正是他们崇尚的吉祥颜色,如同中国人以红色为吉祥色,过年过节挂红彩、发红包,他们以青色彩带装点家居,分送青包。因此,龙泉青瓷被伊斯兰教认为是吉祥物,其钟爱的程度可想而知。 龙泉窑在南宋中晚期出现过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其特点是胎黑色或褐色,胎质较疏松,釉色有粉青、灰青、蟹壳青等,釉层丰厚,常由多次施釉素烧,然后一次烧成;釉面冰裂多为几何形,极碎者称“百圾碎”,另有鱼子纹等,偶有象形图案。器物口沿呈紫色,足部露胎处呈铁色,即所谓“紫口铁足”。紫口有两种形式,一种口沿满釉,烧制时受到高温后口沿釉薄,映出胎骨颜色,另一种为了叠烧, 口沿一圈刮釉呈芒口,出现紫口。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为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痕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每件器物开片不一,绝无雷同,更符合自然美的审美观念,因此格外珍贵。 (选自《中国龙泉青瓷》) 小题1:下列对古代人崇尚青瓷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瓷能变幻出许多不同感觉的青绿釉色,令人感到温柔敦厚。 | B.青瓷色泽柔和,委婉含蓄,符合崇尚闲散淡远的自然之美的古人的审美心理。 | C.青瓷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易为信奉儒教的世人所广泛接受。 | D.青瓷曾先后创烧出各种不同凡响的釉色,为中国赢得荣誉,因而受到古人推崇。 | 小题2:关于龙泉青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泉青瓷具备青瓷所共有的秉性,既体现自然美,又符合儒家思想。 | B.龙泉青瓷是从南宋中晚期起,开始出现的一种胎质较疏松的开片瓷器。 | C.龙泉青瓷釉层丰厚滋润,釉色温柔动人,常由多次施釉素烧,然后一次烧成。 | D.龙泉青瓷的器形及功用大量涉及文化、艺术、习俗,乃至宗教、政治等范畴。 | 小题3:根据文意,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烧瓷工艺中的石灰釉不耐高温,导致采用此工艺烧制的白瓷不能多层施釉,釉色刺眼。 | B.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历来十分受重视,因此儒家思想以玉喻示了人的许多美德。 | C.欧洲人对龙泉青瓷感到伟大而不可思议,是因为了解到它竟然是用泥巴烧制而成的。 | D.龙泉青瓷之所以被伊斯兰教认为是吉祥物,是因为它的青绿色正是他们崇尚的吉祥颜色。 |
|
阅读下面的文字 金 色 那 拉 提 少 骢 那拉提草原的清晨,静谧而安详。太阳还没升起,我独自徜徉在草原上,清新中夹杂着牛粪味的草原气息,涤人心肺,使人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空阔的草原上,阒无声息,只有几声鸟鸣随风飘荡。远处是云雾缭绕的山峦,云中正泄出一抹曙色,太阳开始穿透云层。不一会,一道霞光洒落在我面前,草原如翡翠般透明起来,绿得醉人。 随着天上云朵的飘移,草原也在不断变换着色彩,神秘而莫测。望着形态各异令人遐思的白云,我的心也追逐着云朵飞扬起来。奔跑中踏在草原的感觉,好似叩击着草原的心扉,古老的那拉提,在我不断的叩问中,隐隐的升腾起了历史的回声。我仿佛听见从草原深处传来了远古的声音,操着各种语言的先民,移动在原始的那拉提草原上,他们放牧着牛羊,自由地迁徙着牧场,悠扬的牧歌,伴随着马蹄,回荡在草原上。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图景啊!而此时沉静的那拉提草原,心中不知存储着多少美好的记忆。 浸润在那拉提的绿色中,呼吸着草原醉人的气息,奔跑在这博大的空间,自己也仿佛融进了远古。奔跑了不知多远,两腿竟没有丝毫的疲劳,只想奔向天边……天边出现了几匹骏马,我便迎着骏马跑去。跑到近前,只见几个哈萨克牧民骑在马上,身后温暖的阳光,为他们勾勒出一道金色的轮廓,显得他们特别高大。其中一位父亲,胸前端坐着一个漂亮的哈萨克男孩,黑红的脸上,闪动着一双大眼睛,高傲地俯视着眼前的草原,俨然一副草原骑手的神情。如此幼小的心灵,便拥有着这份骄傲,无疑是雄浑的草原赋予了他这种高贵。出生在这辽阔的草原,从小目睹着天地的壮美,四季逐水草迁徙,自然会将这片辽阔的草原视为自己的家园。当他能背诵祖先的名字时,更进一步知道了草原生命的意义。 伊犁河谷在天山、阿尔泰山的怀抱中,舒缓地伸向天边。广袤的草原得天独厚地享受着湿润空气的吹拂,从而使这里水草丰美,生机勃勃。早在公元前便从东方走来了蒙古利亚人,从西方迁徙来欧罗巴人。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种,于迁徙途中,在这里相遇,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这里交融、繁衍、生息,聚居下来。随着各部族不断来到这里,这片土地,成为了世界文明的交汇处。各种宗教在这里并存,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渗透,最终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当然,历史上这里也曾出现过民族宗教文化的冲突与战争,但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时,古老的西域各民族,共同选择了中华文明,并将各民族创造的瑰丽文化,融入到中华文明宝库之中,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新疆,古老的西域各民族,最终融汇为13个世居少数民族。在新中国的礼炮声中,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此时,我眼前出现了一片耀眼的油菜花,将一条山谷都染成了金色,像一条金色大道直铺向天边。金色的那拉提,美丽的新疆,丰饶的中国,在新世纪的曙光中,正发生着历史的巨变,生活在这片古老沧桑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并再现着祖先的辉煌,以使这片土地上的后代子孙,获得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充满生机的那拉提草原,在金色的阳光普照下,牛羊自由地漫步在草原上,牧人悠闲地骑着马,远处的毡房正升起缕缕炊烟,飘来奶茶的浓香。我奔跑在这天人合一的现代风景中。忽然一个雄浑的声音从天边传来,啊,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沐浴在金色阳光中的那拉提草原,新的一天开始了。 《 人民日报 》( 2010年09月11日 08 版) 小题1:文章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古老的那拉提,在我不断的叩问中,隐隐的升腾起了历史的回声。(2分) (2)如此幼小的心灵,便拥有着这份骄傲,无疑是雄浑的草原赋予了他这种高贵。(2分) 小题3:题目“金色的那拉提”有什么含义?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文章在描绘那拉提草原景色的过程中,述说了历史上草原各民族大融合的情况,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清词第一人纳兰性德 有人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只是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令北京城的晴空黯淡了许多。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显赫家世足以令世人瞠目。他的父亲,旧时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而纳兰性德本人也是少年英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一名。康熙当即龙颜大悦,钦点其为御前侍卫,很快就由三等晋升为一等,可算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了。 世人皆知纳兰为清代的大词人,且清词以他为最,似乎无人能出其右。但这位豪门公子不但能文,而且还是个武将。既然是御前侍卫,武功定是十分了得。满族尚武,在马背上打天下,所以纳兰性德也被父辈们授以武功,从小练就了一身搏击之术,并精于骑射。纳兰性德倒是个文武全才。当然,纳兰骨子里还是个文人。 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没有李白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迈气概,也不可能拒绝“皇恩浩荡”,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吟诗填词。而他的不务正业照样赢得了皇帝的宠信。康熙爱读性德的诗词,经常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资鼓励。 纳兰性德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对“侍卫”这个职位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得到过皇帝无数次的赏赐,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苦于仕途漂泊,厌恶进阶伫立的侍卫生涯。率真的诗兴遭遇浑浊的政治,自然是徒增“胸中块垒”。 纳兰性德能入康熙法眼,外表应该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他的人同他的词一样纯任灵性,纤尘不染,当得起玉树临风一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是康熙皇帝的侍卫,和纳兰性德是同事关系,曹寅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楞伽山人就是纳兰性德的号。 人长得帅,骑术、剑术、武技都很高超,诗词文章也堪称一流——这样的人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纳兰性德过得并不快乐,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数字统计:在纳兰性德现存的三百多首词里,“愁”字出现了九十次,“累”字用了六十五次,“恨”字使用了三十九次,其他如“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字句,更是触目皆是。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斗鸡人拨佛前灯”,在滚滚红尘中寻找残月西风、衰草枯杨。 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纳兰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为康熙皇帝的侍卫,相处了八年,交情很深。曹寅曾为纳兰性德词集作序,纳兰去江南游历时到了南京,专门为曹寅赋词两首《金陵》和《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购楝亭,亭在金陵蜀中》,曹子清就是曹寅。 后来,曹雪芹写《红楼梦》,稿未完而人先亡。和珅将文稿呈献给乾隆皇帝,乾隆阅后说了一句:“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虽说此说有捕风捉影之嫌,但纳兰性德与贾宝玉确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曹雪芹的《红楼梦》也确实受到了纳兰性德词的影响。 《饮水词》中有这样的词句:“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词中多次提到“红楼”,这对《红楼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祖父的影响下,曹雪芹自幼熟读纳兰性德词,熟悉纳兰的遭际,对纳兰性德深感同情。《饮水词》中多次咏竹,而林黛玉爱竹,别号“潇湘妃子”,曹雪芹又为他的居处潇湘馆安排了“凤尾森森,一片翠竹环绕”的环境,这也绝不是巧合。而且更关键的是,纳兰性德也有一段愁云惨雾的爱情往事,和《红楼梦》中宝、黛、钗三人的关系十分相似。 当所有的富贵功名皆成尘土,那一本《纳兰词》读来还是令人唇齿流香,三百年都不曾消退,因为他“不是人间富贵花”,当围绕在他身边的繁华如云烟般散尽之后,诗人如愿以偿地回归到诗人本身——也许,这才是世上最幸运的事情。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纳兰性德不仅才貌出众,文武兼备,而且还是清代享有盛名大词人,但纳兰性德生前过得并不快乐,而他的《纳兰词》却流传后世。 | B.纳兰性德二十出头就成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是令人羡慕的少年英才,但“斗鸡人拨佛前灯”的诗句却反映了他常人所不理解的心境。 | C.纳兰性德骨子里是个文人,所以他“苦于仕宦漂泊,厌恶进阶伫立的侍卫生涯”,率真的诗兴遭遇浑浊的政治,便徒增“胸中块垒”。 | D.文章为了表明纳兰性德过得并不快乐,他的词句尽显多愁善感,列举了数字和“愁恨”“断肠”“伤心”“惆怅”等字句。 | E.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吟诗填词。幽默的语言表现了纳兰性德对文学的挚爱。 小题2: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纳兰性德的?结合文本分条概括。(6分) 小题3:“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这一说法有一定的依据。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小题4:本文采用多种手法塑造纳兰形象,请就其中一种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并说说本文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8分) |
阅读下文(11分) 退休教授安德鲁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遭遇,就会激动地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德鲁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找不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屋顶的人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妇女——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慌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就把美国兵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也很彻底,转眼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德鲁,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棚屋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一片小树林。安德鲁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要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主人很快地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关回壁炉的碗橱里。 德国冲锋队员再也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 小题1:安德鲁根据哪些情况判断出“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请联系全文分析。(3 分) 小题2: 既然“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再也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2分) 小题3:在救助安德鲁的过程中,法国夫妇的语言动作为何如此简捷利落?联系全文,试概括法国夫妇的形象特点。( 4分) 小题4:请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给这篇小说拟个题目。(2 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