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锦绣的森林十三世纪中,教皇权势强盛,文化中心由罗马移向北欧,一种象征全盛的教权的教堂建筑样式——哥特式在那里产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锦绣的森林 十三世纪中,教皇权势强盛,文化中心由罗马移向北欧,一种象征全盛的教权的教堂建筑样式——哥特式在那里产生。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出现,使宗教艺术别开生面。其特色一言以蔽之,曰“高”。然而这与现代商业大都市的高层建筑的高不同,前者向天,后者着地。教堂建筑高而尖,有向上超升之妙;商业建筑高而平,有着地堆积之感。故百几十层的摩天阁虽然比哥特式的教堂高得多,但沉重地叠置在基地上并无崇高之美感。反之,哥特式的教堂形似一簇怒放的春花,彷佛拼命地想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又如一簇火焰,势将上冲霄汉:所谓“锦绣的森林”是也。 形成这种样式崇高而秀丽特色的要素是柱头和尖头拱门。为求增加垂直的效果,哥特式不用一根根的粗柱,改用一束束的细柱。又在屋顶上加尖高塔,使柱束上的许多垂直线因尖高塔的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无尽之境。柱束之间,不用壁而用尖头拱门形的窗。壁有板滞之感,足以减却向上之势,尖头窗则增加了秀丽与崇高。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仰望时似觉身在大森林中,而毫无屋顶压迫之感。总之,哥特式建筑全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几乎没有水平线,全体由垂直线构成。这种建筑形式萌芽后,很快风行全欧,不但教堂建筑上用之,一般的建筑也都受这种样式的影响。 “锦绣的森林”般的哥特式教堂诞生,宗教建筑的发展就达于极点。这种式样的杰作,多在北欧,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哥特式中的典范。这教堂工程历六世纪之久,其工作之困难盖可想见。为了表现宗教的神秘相,建筑师把宗教的精神翻译成视觉的形态,用形体来表现抽象的观念,于是否定了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哥特式冒险尝试而成功的另一例是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这教堂的形式,虽与科隆大教堂大同小异,但是北欧的大势与意大利的传统的合并式样,可为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这教堂全部用白色大理石为材料,据说,是意大利人欲与北方的阿尔卑斯山争高而建造的。 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一味冒险求高,终于陷入自灭的运命。此时基督教势力也由于极度地扩张,达到了衰沉的时期。世间一切文化相关联,政治、宗教、艺术,互相牵制而展进着,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中世纪的封建制和教会权同时没落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选自《丰子恺谈建筑》,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锦绣的森林”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的整体外形高而尖,向上超升,仿佛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的一簇春花。 | B.置身教堂仰望,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毫无屋顶压迫之感。 | C.建筑全体由垂直线构成,全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没有水平线。 | D.用具体的视觉形象表现抽象的宗教观念与精神,体现宗教的神秘相。 | 小题2: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教皇权势强盛,欧洲文化中心北移,使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别开生面的哥特式教堂应运而生。 | B.哥特式教堂屋顶的尖高塔,使柱束的垂直线得以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切合了向上超升的宗教观念。 | C.否定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最终哥特式建筑在一味冒险求高中获得成功。 | D.据说,为与阿尔卑斯山争高,意大利人兼容并蓄建造的米兰大教堂,成了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 | 小题3:下列对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与基督教势力同时达到衰沉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 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高,是哥特式建筑自灭的外因。 | C.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违背客观规律,是哥特式建筑走向衰亡的自身原因。 | D.世间一切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教权的同兴同衰就是明证。 |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被誉为“锦绣的森林”的哥特式教堂,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会赞叹其秀美与崇高。 | B.普通的民用建筑受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影响,窗户往往采用尖头拱门的形式。 | C.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减却向上之势,即使高可摩天,也不能给人崇高的美感。 | D.哥特式教堂的建筑样式,不仅影响了民用建筑,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艺术形式。 |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
解析
小题1:原文说“几乎没有水平线”,而不是“没有水平线”。 小题2:A项,因果倒置,“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是哥特式建筑诞生的结果。C项,“一味冒险求高”的结果是“陷入自灭”,而不是“获得成功”。D项,句子主干是“据说,米兰大教堂成了……纪念物”,与文意不符。 小题3:“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并未“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高”,前者不是“外因”。 小题4:无中生有,推论的小前提“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原文没有依据。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曹操墓确认属实 1月11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团赶赴河南省安阳市考察西高穴曹魏大墓。据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透露,通过考察,从考古学上已经可以确认西高穴曹魏高陵就是曹操墓。 同一天,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公开发表长达万字的“实地考察报告”,再次提出质疑。他认为,发掘现场的1号墓只发掘了三分之一,就宣布紧邻的2号墓是曹操墓,不够严谨。另外,魏武王用的石碑与石枕,有两样重要证据是从盗墓贼那里缴获的,人们有权利质疑证据的可靠性。此外,在曹魏高陵中没有发现汉末墓中常有的墓志砖;发现头骨鉴定为60岁左右,曹操去世时66岁,在证据链上不能无缝对接;墓葬中发现的两具女性遗骨的身份也无法作出解释等等。 带队考察的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判断一个墓葬的主人,考古学家主要根据墓葬形制、规模、规格和年代,特别是墓葬中出土遗物,尤其是文字资料。按照这一方法,考古学家曾推断了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墓、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西高穴曹魏高陵。王巍强调,对西高穴曹魏高陵的判断,依据的是考古发掘资料,后来回收或追缴的东西只是参考。魏武王的年号存在不到一年时间,所以这一墓葬的时间段非常准确,而且墓葬规格高、形制特点突出,特别是墓葬方位,与历史文献吻合,出土文物上的铭文所反映的墓主人信息重要性不容置疑。 该所安阳殷墟考古工作队队长唐际根也发文说,有10个源自考古材料的知识全部指向历史人物曹操,其中包括“唯一对唯一”的硬性条件。文献记载曹操生前患有头痛病,而收缴的“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可证实这一点,在通常情况下,这一条件是很不容易满足的。另外,墓中出土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或“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的八件石牌可证实墓主人死后称“魏武王”,附近的鲁潜墓载证实墓主人后世又被称为“魏武帝”,历史上曹操生前称“魏公”、“魏王”,死后被谥为“魏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又被称为“魏武帝”,这种身份在历史上是唯一的。 “从考古学上来讲,曹操墓的确认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刘庆柱认为,有三个原因引发了关于曹操墓的争议。首先,之前发生了“周老虎”、“躲猫猫”等事件,降低了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信任度。其次,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再加上历史故事的演绎,曹操本身就有很大的关注度。第三,部分所谓的专家,出于炒作的目的,提出一些纯粹是外行的说法。“外行的专家毕竟也是专家,应该凭实物说话。” 对于曹操墓入选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的原因,王巍解释说,这是基于曹操墓在学术上的重要性。曹魏时期年代确定的墓葬迄今发现很少。这一时期,无论是都城还是墓葬制度,都开了后世先河,但在已获得的考古资料中,都城资料较多,墓葬资料相对贫乏。西高穴曹魏高陵的发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尤其是这一时期高等级墓葬的空白。 小题1:下列对袁济喜质疑曹操墓理由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1号墓仅发掘一小半的情况下即宣布紧邻的2号墓为曹操墓,未免失之草率。 | B.魏武王石碑、石枕、墓志砖等重要证物是自盗墓贼手中收缴而来,不足为据。 | C.历史记载的曹操去世年龄与墓中发现的头骨鉴定年龄有一定的差距。 | D.考古人员未能对墓葬中所发现的两具女性遗骨的身份作出合理解释。 | 小题2:下列有关墓葬主人身份判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考古学家除观察墓葬形制、规模、规格、年代等外,还可以特别根据出土遗物及文字资料来判断墓葬主人。 | B.考古学家对西高穴曹魏高陵墓主的判断,是将考古发掘资料与后来回收、追缴的文物结合起来进行的。 | C.魏武王年号的存在时间非常短暂,这对寻找有明确铭文的文物、以确定墓葬年代及墓主身份造成了一定困难。 | D.墓中出土的八件石牌证实了墓主死后“魏武王”的称号,而附近的鲁潜墓载则证实墓主后世被追称为“魏武帝”。 | 小题3:下列对“从考古学上来讲,曹操墓的确认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墓、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等处已经应用成功的考古学方法,对曹魏高陵墓主的鉴定同样适用。 | B.根据刘庆柱的说法,从考古学工作的专业角度来看,曹魏高陵中一系列考古发掘资料已经能够证明其墓主身份。 | C.曹魏高陵墓主身份的认定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考古学问题,还必须综合考虑业内外和全社会各方的观点与意见。 | D.墓葬特点及方位与历史文献吻合,多个考古材料的知识明确指向历史人物曹操。 |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多“唯一对唯一”的硬性条件的满足,应该是判断并确认墓葬主人身份的最有力的一种证据。 | B.即使不是专业的考古工作人员,如能根据考古实物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推断,其观点也是可以采信的 | C.曹魏时期的都城和墓葬制度都开了后世先河,因此考古学上的相关发现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D.通过与曹魏时期其他高等级墓葬进行比较,应能有助于确认河南安阳西高穴曹魏高陵墓主的真实身份。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时间的残雪 瘦 谷 去年冬天的残雪其实也是时间的残雪。我们眼看着它们像一朵朵地上的云团被时间风干,被在温度计中一天天向上爬行的季节吞敛……雪融化的声音从房檐上滴落下来,真是很像古老的以水计时的钟漏。每一下声音都在提醒我们:覆水难收,时间一去不返;逝去的岁月留下的只是充满想像、幻觉的记忆,而不能再现、重逢。 关了一个冬天的窗户已经打开,初春的阳光径直射进屋来。我们看见石头壁炉中的火苗正在熄灭,松香的气味在阳光中像是陈旧的灰尘,在归来的故人的眼中徐徐缭绕、升腾。这一切都予人时间停留的感觉——其实只有在现实中生活得情绪沮丧的人才有这种幻觉。除此之外还有多情善感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他们耽于幻想、热爱童话的气质使他们喜欢做梦。他们以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做这种他们称之为“艺术”和“创造”的赌注。他们与时间拔河,与时间作战。看见壁炉中火苗最后的情景,我似乎看到了这种努力的结果。这些最顽强的火苗即使在生命濒临死亡的最后一刻,它们仍然伸直身体,做一个最后的腾跳。 这些最后的焰舌即使在阳光中也仍然可以把我们的眼睛照亮。当火焰熄灭,我们就感到我们所处的屋子、世界、时空突然一暗。但是,即使是这种辉煌的结束,即使火焰完成了这最后的挣扎,时间仍然会毫不留迹地匆匆走过。我们可以暂时保留火焰后的灰烬,但却无法保留火焰原本的音容和身体。 火焰后的灰烬其实就是时间的残雪。这些美丽的、白色的翅膀安静地垂落下来,然后消失…… 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描述火焰曾经的、真实的样子了。 我从冬天末尾的黑屋子中走进春天最初的山岗。早晨灿烂的阳光中,满山岗都是残雪被阳光烧灼时发出的轻轻的、咝咝的声音。残雪卷着身体,在湿漉漉的山岗上三五成群地晒着太阳。 如果闪电已经横空出世,那么雷声是不是就要滚滚而来?地壤下冬眠的虫子是不是就要苏醒?那个名叫“惊蛰”的调皮孩子是不是就要把地上的残雪惊吓得魂飞魄散,以至于连身体都会躲进时间深处?虫子和残雪在同一条路上相逢,匆匆忙忙的它们甚至来不及相互问一声好,就错身而过了。松软、湿润的土地中,麦苗舒展开了身肢,而草则笑嘻嘻地露出了星星点点细小的牙齿。 是谁在这山岗上放牧这娇小的白羊?是谁在这山岗上放牧这时间的残雪? 时间在达利的画笔下可以折叠,而残雪呢?柔软的残雪却不能被一个真正的、关注时间的忧世伤生者保留,哪怕是一个短暂的季节。美丽的残雪在我们的面前匆匆走过。啊!残雪,你发出的足音是溪流、是瀑布、是东去的大江,还是枝头音乐般闪烁异彩的晶露? 我坐在山岗的石头上,任由残雪在我的心中徐徐地漫漶,感受残雪热烈的簇拥。一条小路曲曲弯弯,我留不住你们,就像我留不住我自己。你们也留不住我,哪怕你们在这山径两旁伸出温情真挚的手,想拉住我在风中飘拂的衣襟。 除了山岗上停留着残雪外,河流上也有残雪,树枝上也有残雪,但鸟巢上没有。黑黑的鸟巢像是冬天中落尽枯叶后的果子,硕大,饱经风霜。 残雪不时从树上喀嚓一声落下来,落到地上和河中。这是春天来到时,注定要发生的事情。那些枝上的嫩芽齐心协力,“嗨”的一声便把残雪从自己的身上推了下来。 有薄冰嚓嚓破碎的声音,这声音和河上的残雪一起顺流而下。明亮的阳光从天而降,直达河上漂流浮升的碎冰。从碎冰上折射出来的光斑在我黑色的衣裳和树下的阴影中闪闪烁烁。残雪就在这些沾着阳光的浮冰间安静地穿行,而我却看不见河边牧鹅的少年。 是的,在这个季节,残雪将从我们的眼前溜走,就像那些暗藏心机、调皮的白鹅从牧鹅的少年的竹竿下溜走一样。我们触景生情地张开嘴巴,却无法唱起往日的牧歌。时间已经使我们再也找不准那首老歌的调子。即使残雪漫漶的水痕最终也干枯消失得踪迹全无。 小题1:同样是写火苗即将熄灭,第二自然段用“腾跳”,第三自然段却用“挣扎”来描绘它,这是为什么?简述你的理解。(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虫子和残雪在同一条路上相逢,匆匆忙忙的它们甚至来不及相互问一声好,就错身而过了”含义的理解。(4分) 小题3:本文的语言形式唯美,立体鲜活,灵动跳跃。请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任选三例具体赏析。(6分) 小题4:从文章对“时间的残雪”的具体思考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作者对时间这一古老话题的新思索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4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在宋代艺术领域内,有一个以地域命名的古琴流派——“江西琴派”。 江西琴艺历史悠久。在江西贵溪仙水岩悬棺墓葬中,人们就发现了两件战国时期的十三弦古琴。东晋时期,江西籍诗人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典故。到了宋代,江西弹琴者众多,形成了与京师.两浙三足鼎立的江西琴派。宋代政和年间成玉涧在其《琴论》中说:“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可见,在北宋政和以前,就已经形成的了具有不同演奏风格的江西.京师.两浙三个古琴流派。江西琴人在整理琴曲谱.创作新琴曲的过程中逐浙形成了“江西谱”。南宋时,江西谱盛极一时,与当时京师派的“阁谱”相抗衡。阁谱是宋代宫廷御用琴谱,风格过于刚劲而呈现程式化的拘谨,而江西谱是与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风格偏于纤丽,所以成玉涧说“失于轻浮”。当然,说江西谱“失于轻浮”,也未免有些偏颇。京师派的阁谱刚劲风格,是因为其植根于北土苍茫广阔的自然风光中而形成的。而江西谱是将江南的明媚山水输入了古琴心魄,才造就了优美华丽的艺术风格。 据相关记载,江西琴派演奏技法特别丰富,在南宋时成为一个盛极一时的主导潮流的流派。这一流派在南宋灭亡后也随之衰败。当然,衰败并不等于灭亡。上述三大流派中,明清两代尤以两浙派为盛。其实,两浙派在宋代是继京师派和江西派之后兴起的新的古琴流派,两浙派的主要艺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是在初学江西谱的基础上改学两浙派的。他们创作了大量新的琴谱,奠定了两浙派兴起的基础。江西琴派与两浙琴派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江西派以琴歌为主,琴歌与古琴演奏相互配合,因此,强调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配合;两浙派以纯乐器演奏为主,认为一字当一音为俗调,特别注重古琴的独奏旋律,并借鉴了京师派与江西派的优点,又将儒家的思维方式引入古琴,使琴声承载了儒学的文心,形成了“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雅化了的两浙琴派,并逐渐代替了相对俚俗的江西琴派。这个代替,也意识着琴乐与歌乐的分离。 宋代江西能琴文人极多,如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等。其中,欧阳修不仅是宋代江西文人琴之名家,也是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奠定欧阳修在中国琴史上的地位的,不仅是他的善于弹琴,更主要的是他对琴艺理论的阐述。与欧阳修的文论思想的主脉“文以载道”相应,他的琴论思想的主脉是“琴以载道”。欧阳修自小喜琴声,因为高雅的琴声是与古人进行畅达的精神交流的桥梁,能传递千古时空下圣人先哲的言和情。欧阳修称琴为“有道器”,这正是对“琴以载道”的琴乐思想的最好诠释。 然而,江西琴派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群体,固然与欧阳修个人文化地位的崇高和爱琴.擅琴.论琴有关,但主要原因是他创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欧阳修创作的《醉翁亭记》,很快就流传开来。当时有一位太常博士名叫沈遵,非常喜欢这篇散文,于是根据《醉翁亭记》的寓意,创作了《醉翁吟》琴曲,并弹给欧阳修听。欧阳修听了很高兴,为沈遵的《醉翁吟》填写了歌词。《醉翁吟》琴曲成为江西琴派江西谱的代表作。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江西琴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江西琴派”是一个在宋代形成的琴艺流派,与京师.两浙三足鼎立,强调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配合。 | B.“江西琴派”对另一古琴流派——两浙派影响很大,两浙派的主要艺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曾学习过“江西琴派”的琴谱。 | C.在三大流派中,“江西琴派”的演奏技法最为丰富,在南宋时盛极一时,南宋灭亡之后渐趋衰败。 | D.“江西琴派”中有欧阳修.王安石等著名文人,其中欧阳修对“江西琴派”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江西琴派”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时期,属于“江西琴派”的陶渊明就以弹无弦琴而为后人称赞。 | B.江西、京师、两浙三个古琴流派的演奏风格各不相同。其中,“京师派”风格过于刚劲。 | C.南宋时,“江西琴派”的“江西谱”盛极一时,能与当时宋代宫廷御用琴谱“阁谱”相抗衡。 | D.“琴以载道”是欧阳修提出的琴乐思想,这一思想与他的文学创作思想“文以载道”相呼应。 |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在战国时期,江西境内就有人懂得琴艺,因为在江西曾出土了两件战国时期的十三弦古琴。 | B.作为宋代文人琴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欧阳修对琴艺理论的阐述奠定了他在中国琴史上的地位。 | C.“阁谱”风格刚劲,“江西谱”优美华丽,它们不同风格的形成与各自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关。 | D.欧阳修创作了名享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这是“江西琴派”能形成一个群体的主要原因。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与庄子和屈原一起飞翔 朱以撒 ①商丘是一座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曾经在文化领域创造过辉煌。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老子的文字词约义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脑;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性足以令读者倾倒;孟子学说虽说是孔学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松里,笑后颇寻思。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啧啧,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 ⑤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竞相绽放的时代。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 ⑥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 ⑦不同的是屈原不象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后人看得比较痛心的是他对昏聩的楚怀王的痴迷和幻想,在他眼里,楚怀王.楚山楚水楚民都是连为一体的。屈原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呢? ⑧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⑨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⑩庄子和屈原是那个时代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而今人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因为,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逍遥游》和《离***》,不由自主地,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摘自《庄子文化》,有删节) 小题1:文章第一段中的“空巢”具有怎样的象征含义?并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答: (4分) 小题2:文章前部分内容意在写庄子,可文章第三自然段为什么用较多笔墨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5分) 答: 小题3:请分别概括庄子和屈原的创作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想特色,并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 答: (6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A.文章以“飞翔”为线索贯穿全文,赋予飞翔以深刻的内涵,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又全面地展现了庄子和屈原飞翔的一生。 | B.尽管庄子和屈原都是能够飞翔的人,但庄子的飞翔极少牵绊,而屈原则不象庄子飞翔的那般轻松自如。因为庄子心灵善飞,而屈原则不然。 | C.作者选用了庄子和屈原作品中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来展现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展现出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但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 D.作者认为,庄子和屈原那种激情与想象,已经被现代人追名逐利的世俗大潮所冲淡,逐渐散失了。要想让我们的生活重获激情,应端正处世态度,继承古代仁人志士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的传统,让传统文化得以继承。 | E.这篇文章语言十分生动传神,句式整散结合,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引用《逍遥游》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是增添文化色彩和底蕴,显示作者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医五行理论以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人的肺、肝、肾、心、脾,借助这五种元素的特性,进而展示出五脏的关系。 “木”能促进“火”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木头就是生火取暖的材料;“火”可以促进“土”的产生,在自然界当中物质经过燃烧之后就化成灰烬了;“土”可以促进“金”的产生,金属矿藏大多数都是深埋于地下的。依此类推,这个依存关系是成立的。 古人根据五脏的特点,将他们与这五种物质一一对应,解释了五脏之间的关系。肝可以促进心的生长,肝的功能提高可以使心的功能加强。依此类推,心可以促进脾的功能提高,脾可以促进肺的功能提高,肺可以促进肾的功能提高,肾又会促进肝的功能提高。它们这种促进关系是井然有序的、次递的,这就是五脏之间的促进关系、依赖关系。 五行理论还阐述了五脏之间彼此制约的关系。古人认为“木”可以制约“土”。在自然界中树木确实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土”能制约“水”,土壤可以阻挡水流。“水”可以制约“火”。同样的元素,还是对应同样的五脏,也就间接的表现出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了。肝可以制约脾的功能,避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脾的功能过于亢盛,打破了五脏之间固有的平衡。同样,脾可以抑制肾的功能,肾可以抑制心的功能,心可以抑制肺的功能,肺又会抑制肝的功能。 例如,有一部分心悸的病人就是因为长期情绪不佳,引起肝的气机不舒畅,导致肝的功能下降了,无法很好地滋养心,继而连累了心,使得病人出现心悸的症状。如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面对这种病人,就事论事的诊断方法就略显得有些无从下手了。相比较而言,整体把握、辨证论治的方法会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又如有人发怒之后,会说:“我都气饱了,根本吃不下饭。”这“吃不下饭”,就是肝对于脾的制约,脾功能受到抑制,就会不思饮食。 由于五脏拥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截然不同的两套关系,既避免了五脏之间一味的促进,又避免了一味的抑制,使它们能够真正地实现协调平衡。在中医看来,人之所以生病,多是由于这两套关系被打乱。也就是说,从中医的角度看,能够保持这两种关系的相互平衡,人就可以健康的生活。 (节选自陈颖君《中医养生智慧:补气血》)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医五行理论”含义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古人根据五脏的特点,将它们与金、木、水、火、土一一对应,解释五脏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的理论。 | B.古人以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人的肺、肝、肾、心、脾,借助这五种元素的特性,展示五脏关系的理论。 | C.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肺、肝、肾、心、脾五脏间拥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 D.古人把金、木、水、火、土合称五行,认为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理论。 | 小题2:有一部分心悸的病人是因为长期情绪不佳,引起肝的气机不畅,肝功能下降,继而连累了心,使得病人出现心悸的症状。这个例子最终能说明什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面对这种病人,就事论事的诊断方法就略显得有些无从下手了。 | B.整体把握、辨证论治的方法会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 C.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 D.人之所以生病,多是由于五脏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被打乱了。 |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五行理论是古人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的认识。 | B.肺功能的提高可以直接促进肝的功能提高。 | C.用树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是对古人五行理论的应用。 | D.能够保持五脏之间关系的相互平衡,人就可以健康的生活。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