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冥王星的“悲剧”经过长达一周的争论,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投票表决做出最终决定,取消冥主星的行星资格。从而使太阳系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冥王星的“悲剧”经过长达一周的争论,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投票表决做出最终决定,取消冥主星的行星资格。从而使太阳系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冥王星的“悲剧”
经过长达一周的争论,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投票表决做出最终决定,取消冥主星的行星资格。从而使太阳系行星的数量由九颗减为八颗。
事实上,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多年来,相当一部分天文学家就对冥王星被划分为行星感到不满。他们觉得,冥王星体积小,更倾向于椭圆形,轨道倾斜,与传统的八大行星有所不同。他们就发起了给冥王星降级的活动,并成功地在布拉格举行的这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通过了把冥王星降为“矮行星”的决议。1930年,洛厄尔天文观测台宣布观测到冥王星,他们称该行星的体积比地球大数倍。随着现代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新的观测显示,冥王星实际上是一块比月球小的岩石。等这个错误被纠正,冥王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小孩子们都知道它是第九大行星,被人们叫了几十年了。2005年7月,天文学家布朗宣布发现了一颗新的太阳系天体——“齐娜”,并初步认定这个天体的直径大于冥王星。并宣布它有资格成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从此,有关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
布朗的发现使天文学家注意到原有行星概念的漏洞,促成此次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修改了行星的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冥王星椭圆形的轨道同海王星轨道交迭,显然不符合这一定义。根据这一新的定义,太阳系只剩下八颗“经典”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发现日期都早于1900年。
冥王星和一些类似的星体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类似于此前的称谓“小行星”。2006年9月7日,冥王星正式被国际小行星中心(MPC)授予134340小行星编号。
行星家庭“缩编”绝不意味着人类推动了什么,恰恰相反的是,它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无尽探索又获新知,对真理的不竭探寻又获进展。天文学是个很特殊的学科,它是随着人类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不断修改的学科。这次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正是在让广大公众认识到了这一点。宇宙空间无比广大,人类的认识现在还是非常渺小,随着未来的发展,天文学需要修改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所以说,天文学教科书时刻在改写,这就是人类的进步。
小题1:2006年,冥王星被取消了太阳系行星的资格,下列属于其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   )
A.冥王星自成为第九大行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许多天文学家就发起了给冥王星降级的活动。
B.比冥王星直径大的天体“齐娜”的发现,使得有关冥王星在太阳系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
C.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此次会议上修改了行星的定义,而冥王星的一些条件不符合这一定义。
D.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的结果显示,赞成取消冥王星太阳系行星的资格的人占了上风。
小题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关于冥王星行星资格的问题,天文学家争论时间很长,并且很激烈。
B.冥王星能够成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是因为它的发现者错误估计了它的体积。
C.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而其他八颗行星发现的日期都早于1900年,这也是它被取消资格的原因之一。
D.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家族之外,体现了人类纠正错误的勇气,是人类天文学的进步。
小题3: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冥王星不被取消行星的资格,那么不仅“齐娜”,而且比冥王星体积大的月球都应成为太阳系的行星。
B.天体的形状如果不是规则的圆球状,就说明天体的质量太小导致自身引力太小。
C.天文教科书时刻在改写,但他改写的速度永远落后于天文学的探索发现。
D.太阳系行星家族由九个减为八个,意味着随着天文探索的深入,这一数字不一定是最终的数目。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

小题1:分析A、B、C、D四项都是原因,但只有C才是根本原因。
小题2:分析发现的时间先后与资格的取消没有任何关系
小题3:分析月球虽然体积不小,但它不符合绕太阳运行这一条件,因为它是绕地球运转的。所以月球不符合原有的行星条件。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低温与长寿   秋 水
除了遗传,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寿命的长短。而长寿与人的行为方式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现在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在得到研究的验证。而且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今天,人类进化的最终结果是,正常人的体温平均是37 摄氏度,而体温过高和过低人都不能承受,因此人属于恒温动物。但是,有人怀疑37 摄氏度是否就是人的最佳温度,尤其是在寿命与体温的关系上。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就寿命而言,37 摄氏度也许不是最佳温度,而36.5 摄氏度可能更好。把小鼠的正常体温降低0.5 摄氏度,它们的预期寿命最高可增加20%,这相当于人增加的寿命。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饮食比正常小鼠低三分之一热量的小鼠寿命要延长40%,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与此同时,饮食少(主要是饮食中的热量少)三分之一的小鼠或哺乳动物的体温又会下降0.5 摄氏度或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低体温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是低热量饮食简单地导致了低体温呢?要弄清直接的因果关系是比较难的,因为无论环境温度怎样,哺乳动物维持着恒温。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康蒂的研究小组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降低小鼠的体温。他们使用一种称为分离蛋白2 的基因,这种基因能把通常细胞线粒体制造化学能的任务转化为促使线粒体释放能量,并以散热的方式体现。
  把这种基因植入小鼠大脑下丘脑和靠近该区域感知和控制体温的一群脑细胞中,这些细胞群类似于自动调温器。植入的基因能有效加热自动调温器。结果,就让大脑误以为身体温度较高而发出降温指令,使得小鼠的身体降温0.3 ~ 0.5 摄氏度。
  而这种降温对雌鼠和雄鼠的寿命影响是不一样的。降温后雌鼠的预期寿命延长20%,而雄鼠只延长12%,而且小鼠似乎生活得很健康,直到它们死亡。因为,它们并非只是简单地延长了衰弱的老年时期,而是过着有质量的健康生活。
  这个研究证明,限制饮食的抗衰老效果是与低体温相联系的。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低体温延缓了新陈代谢和身体其他副产品的产生,如自由基。而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和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由此,也使得细胞的寿命延长,因而增加了寿命。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第4期下)
小题1:下列关于“人体温度与寿命”关系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人的寿命的长短,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自身体温的高低。
B.人的正常体温平均是37摄氏度,如果人体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就会明显减少
自身寿命。
C.适度降低体温有利于人的长寿这一结论,是通过遗传工程的方法才初步得到权威证实的。
D.对追求长寿的人而言,最佳体温是36.5摄氏度,这已被有关动物的实验结果所证实。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37摄氏度是人类生存的最佳体温这一说法,最近以来受到了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挑战。
B.科研人员发现,饮食的多少与人的寿命长短密切相关,在同样条件下,饭量小的人要比饭量大的人长寿。
C.有关科研成果证明,低热量饮食有助于长寿,是通过降低身体温度起作用的。
D.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本来是为动物体制造能量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起释放能量的作用。
小题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的寿命的相关研究中,科学家对饮食与寿命关系的研究要早于体温与寿命关系的研究。
B.降低热量摄入可以有益于长寿,但是这样会对人的饮食习惯乃至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C.由降低体温有益于长寿的原理可知,人类亦可通过加快自身新陈代谢的速度的办法延长寿命
D.既然人体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并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那么也可以通过研制清除自由基药物的办法来延长寿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未知难度:未知|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天狗》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为个性解放唱响的一曲赞歌。天狗那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要求冲决一切罗网、解放个性心灵的时代精神的再现。
B.《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狂”,表现在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以及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上;而“不狂”,则表现在他对历史、现实超乎寻常的清醒认识上。
C.《家》中的觉民作为被“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也与觉慧一样向往民主自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为婚姻所作的抗争使他和琴成为小说中反抗包办婚姻的唯一一对胜利者。
E. 《哈姆雷特》中,悲剧主人公在知晓父亲被害的真相后,为保全自己并寻机替父复仇,装疯卖傻。他的这一招果然灵验,居然一下子就骗过了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叔父。。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在全球文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说同样的语言。“地球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件事情好还是不好,人们还是争论。
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发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长得越来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
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这种现象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 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已经引起了自然资源保护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前才刚刚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里是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变得越来越单一。
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易运输侵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美海域。这些入侵物种会使当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以及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份繁盛。有些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浣熊、红狐和鹿。
有些大脑容晨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未见过的食物。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
单就一个物种来说,动物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标准化。由于人类的驯养和选种培育,动物慢慢变得像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一样合乎人类的要求。比如说欧洲曾经对鲑鱼进行过工业化的畜养。有些鲑鱼纯粹是出于满足钓鱼进行杂交,大大破坏了野生蛙鱼的血统,导致某些品种濒临灭绝。
由于人类的不谨慎,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环境发生变迁时,会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选自《科学之谜》2006年第2期)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人类的全球化运输使物种侵入到其他地区。
B.人类改变土地用途,如城市扩张以及栖息地的细碎化。
C.人类的驯养和选种培育,使动物越来越标准化。
D.人类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分繁盛,如适应能力极强的蟑螂、乌鸦、老鼠等。
B.入侵物种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从而使这些物种迅速灭绝。
C.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时,脑袋较大的鸟类能够应付自如,调整生活方式,而脑袋较小的鸟类将受到相当大的打击。
D.人类社会全球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动物全球化都受到科学家和自然资源保护者的强烈谴责。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各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所以一旦环境发生变迁,这可能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B.因为养殖鲑鱼的适应能力更强,所以当它们逃入自然环境后,大大破坏了野生鲑鱼的血统,导致某些品种濒临灭绝。
C.因为“生物均质化”使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所以这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D.地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可能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生物将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系
天文学家利用各种方法寻找行星系,于1995年确认了飞马座51号星周围有行星存在。这次划时代的发现,是利用与以前不同的视向速度观测法获得的。包括美国天文学家巴纳德(1857-1923)发现的巴纳德星在内,目前已有将近10颗星的周围发现有行星存在,这些行星都是利用“自行的观测”求得。所谓自行,就是恒星位置的变化,以角度的秒单位来表示恒星对背景星的移动量,恒星周围若有行星,由于彼此引力的影响,恒星会在两者重心的周围沿着椭圆轨道而动,恒星遂因“自行”,出现周期性摇晃。
确认恒星周围有别的天体环绕,除了观测“自行”摇晃的方法外,还有观测“视向速度”的方法。所谓视向速度,是指恒星在视线方向运动的速度。恒星如果在与视线方向或直角的面上转动,视向速度不会变化;旋转面如果在视线方向,视向速度变化最大;旋转面如果介于两者之间,视向速度将与旋转面的倾角正弦成正比。
飞马座51号星为5.5等星,近距太阳45光年。继飞马座51号星之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杰弗瑞•马西等人的研究小组发现,在室女座70号星和大熊座47号星的周围,也有行量存在。室女座70号星距地球35光年,其行星的质量为木星的9倍,相当大,公转周期为116日。由于其表面笼罩着气体,表面温度达80℃,很可能有水存在,是个也许能合成氨基酸等化合物,甚至可望有生命诞生的环境。大熊座47号星的行星,质量是木星的2.5倍,公转周期为3年多。
最近利用视向速度观测,相继发现行星。麦克唐纳天文台的威廉•柯克兰表示,牧夫座的大角星、金牛座的毕宿五星和双子座的北河三星周围,有行星存在。根据观测,大角星周围有公转周期231日,质量为木星质量11.7倍的行星存在。毕宿五星周围有公转周期645日,质量为木星质量11倍的行星存在。北河三星周期有公转周期554日,质量为木星质量29倍的行星存在。大角星的周围,甚至可能有另外3颗行星存在。巨蟹座55号星、仙女座2星、HD114762星的周围,也发现了行星。
遗憾的是,以现在的“自行”、视向速度的观测精密度,还不能发现比地球小的行星。如果能检测出,至少也是与地球相当的行星。脉冲星的周围,则似乎有比地球小的行星存在。脉冲星是高质量星在一生的最后阶段,发生超新星爆炸后残留的天体,一面由磁极释出光束、电波束,一面高速旋转。行星若存在,来自脉冲星的脉冲周期将与行星的公转周期相当,脉冲将随行星的公转而变化。
1989年,天文学家观测到来自“1829-10”脉冲星的脉冲,以182日的周期变化。根据这个观测结果,推测有质量约为地球数倍的行星绕行。可惜后来发现这个观测是错误的。但在接下来发现的“1257+12”脉冲星周围,似乎又明显有行星存在。这些行星为什么在超新星爆炸时不飞散而残存下来,其原因不得而知,但是超新星爆炸所产生的大量高能粒子却会倾注在行星表面,因此只能确定脉冲星的行星无法孕育出生命。
虽然陆续发现了一些太阳系外的行星,但明确知道由太阳系圆盘形成的行星,则尚未发现。小题1:从原文看,对“自行”这一概念的说明,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恒星的位置以角度的秒单位发生变化,恒星出现了周期性的摇晃。
B.由于与自身周围的行星彼此吸引,恒星在两者重心的周围沿椭圆轨迹发生的周期性摇晃,产生了位置变化。
C.发现恒星周围有别的天体环绕的一种先进的观测方法。
D.恒星在视线方向或直角的面上转动产生的速度变化属“自行的观测”方法。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飞马座51号星等将近10颗恒星的周围都有行星的存在,这些发现都是利用“自行的观测”法求得的。
B.自行、视向速度等观测法虽然有很多新发现,但比地球小的行星尚不能被发现,这说明上述观测法的精密度还不理想。
C.高质量量发生爆炸后残留的天体,一方面由磁极释放出光束、电波束,一方面高速旋转,这个天体就是脉冲星。
D.在恒星周围发现的众多行星与太阳、地球的距离不等,它们的质量大小、公转周期也不相等。
小题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行星的发现将为生命诞生提供新的环境,室女座70号星的行星被证明具有这种功能。
B.脉冲星周围行星的公转周期一定与脉冲星的脉冲周期相当,因而观测其脉冲周期就必然能发现质量小于它的行星的存在。
C.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的存在,证实了“有恒星就一定会有围绕它转动的行星”这一不少天文学家的论断。
D.天文学家利用视向速度观测法,自行观测法等不断寻找行星系,看来科学地探测宇宙的方法将揭示更多的太空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