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正改变着我们思考、生产、消费、沟通、生活、死亡甚至战争的方式。这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革命究竟意味着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正改变着我们思考、生产、消费、沟通、生活、死亡甚至战争的方式。这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革命究竟意味着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正改变着我们思考、生产、消费、沟通、生活、死亡甚至战争的方式。这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革命究竟意味着什么,正是目前许多学者苦思的问题。
  全球信息流动所带来的网络社会,其更为根本的革命性质在于,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首先,空间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如现场直播、电视电话、无线手机、电脑互联网络等等),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由此也就导致了“压缩的时间”,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在一起,集中为同一个瞬间,这就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时间感受.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漂流到虚拟的数码文化当中。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力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长,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
  简而言之,全球化及信息化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曼纽尔·卡斯特倾心14年著成的《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被认为是“瞄准了意义最重大的问题”。卡斯特强调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对于信息时代的驾驭和控制作用。各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认同和家庭纽带。
  卡斯特进一步认为,我们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他指出,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信息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解、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使得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选自《环球时报》)
1.下面对“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两个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流动的空间”是指传播的音像信息,把人们带入到一个个不断变换的空间,人们可以感受、体验、参与这些空间发生的事情。
 B.“压缩的时间”是指由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集中在同一瞬间,时间仿佛被压缩了。
 C.“流动的空间”使空间不再是固定的,它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压缩的时间”打破了传统的时间感受,使经济活动变得更为高速有效。
 D.“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使人们的交际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
2.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使人们的时间节奏突然加快。
 B.网络社会使社会的组织和结合力更为紧密有效,人与人之间凝聚的力量更为强大。
 C.网络社会由于减少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接触,所以给人们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受。
 O.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
3.下列不属于网络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A.网络社会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漂流到虚拟的数码文化当中。
 B.网络社会使人们的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
 C.网络社会无情地消解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
D.网络社会使人际交往抽象化,人们难以适应,普遍失去控制力,心理惶恐焦虑,变得体弱无力。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清除网络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种种弊端,必须适度地限制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B.新兴社会运动能驾驭信息时代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趋势。
 c.为了维护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必须坚决驱除虚拟的数码文化。
 D.国家认同感是一种凝聚的力量,依*它可能有效地清除网络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答案
1. C
2. B
3. D
4. D
解析
1.“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和“使经济活动变得更为高速有效”,是“全球信息流动”所带来的结果,是“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感受”的变化导致的结果,不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分别带来的结果。
2.“人与人之间凝聚的力量更为强大”说得不对。原文中对应的语句“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说的是人们力图减弱网络社会负面影响的努力。
3.“人际关系抽象化”并不一定就是“负面影响”,“人们难以适应……无力”,与原文对应语句“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感和无力感”意思不一致。
4.根据最后一段的意思推断而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胳、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老鼠能蹒跚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的特征。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甚至形成肿瘤,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分离干细胞必须“***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也正在成为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话题。
1.文中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下列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
A.成年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
B.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
C.成年干细胞并不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
D.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到三四百代。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都属于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B.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
C.所谓“细胞治疗的时代”,主要是指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时代。
D.利用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以治疗糖尿病,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亚洲人的智商全世界最高
最近,英国研究人种智商的学者理查德·林恩,得出了一个令亚洲人感到既惊讶又高兴的研究结论: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之后的排位是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等。人种智商最低的地区是南非沙漠高原的丛林人和刚果雨林地区的俾格米人,平均智商为54。
林恩教授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突变。
林恩教授首先注意到了加州大学研究脑量进化的专家杰里森的观点: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受到了环境的重要影响,这也是物竞天择的一种体现。动物们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成为幸存者,就必须进化出足够大的脑容量,这样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林恩教授认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的进化。在对诸多的数据分析后,林恩教授指出,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了更大的脑容量。比如东亚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416cc,欧洲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67cc,而撒哈拉地区非洲人的平均脑容量则为1282cc。寒冷的气候让早期的人类必须学会如何御寒。在寸草不生,动物也很少出没的冬季,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下去使得这些地区的人类获得了越来越高的智商,以求不被大自然淘汰。
当林恩教授提出他的研究后,很多人提出了质疑。
既然东亚人拥有高于欧洲及美国人的智商,为什么欧洲人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明上要比东亚人更胜一筹。林恩教授认为这是由于东亚人在性格上比欧洲人更循规蹈矩,所以在发明创造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证明东亚人的智商低于欧洲人。林恩教授还提出,聪明的东亚人现在遍布在了世界各地,而他们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参与和成绩也越来越突出。
其次,既然寒冷的气候让人类进化出最大的脑容量,并获得高智商,为什么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爱斯基摩人却是个例外。林恩教授用基因突变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在早期非洲直立人向世界各地移民进化的过程中,他们带着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在人口发展快、英才人口众多的地区得到进化的机会就更多。而在寒冷的地区,低智商的人类逐渐被淘汰,高智商的人类成为幸存者。爱斯基摩人的总人口只有5.5万人,很明显,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基因的机会也就少于欧亚人。
1. 从原文看,下列表述与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无关的一项是             (   )
A.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其所处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
B.在寒冷的气候中,那些为了不被大自然淘汰而努力生存下去的人类会获得越来越 
高的智商。
C.那些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在人口发展快和人口众多的地区能够得到更多的进化机会。
D.东亚人性格上的循规蹈矩影响了他们的发明创造,但这并不影响东亚人的智商高于欧洲人。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林恩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环境的重  要影响,人类的进化也是如此。
B.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的更大的脑容量,使人类能够对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
C.欧亚人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的基因的比例高于爱斯基摩人,这也是今天
爱斯基摩人智商低的原因之一。
D.气候寒冷的地区,因为智商低而无法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的人,将会逐渐被大
自然淘汰。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气候越寒冷,相应地区人类的智商就越高。
B.动物们进化出的脑容量越大,就越有可能战胜恶劣的环境。
C.爱斯基摩人现在大力发展人口,就能提高人种的智商。
D.东亚人智商高于欧美人,会比欧美人更适应现代生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国人才市场出现反向流动
中国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外企长期垄断高级人力资本的局面被打破,与中国经济近些年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高级人才择业,不再唯外企和薪资职位是瞻,而更看重自身创业和企业的发展机遇。据专门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统计,2003年,面对较严峻的就业压力,中国内地高级人才市场仍呈求大于供之势,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较冷落的行情相比,可谓“一枝独秀”。在外企需求增势不减的大背景下,高级人才市场出现了三大变化:一是民营企业以空前力度介入高级人才市场;二是部分国有企业成为高级人才青睐的对象;三是一批留学生放弃海外高级职位回国创业,而一些仅有短期留学经历的“小海归”则择业难。
一批知名的民营企业,主动进入中心城市寻觅高级人才,目标不再局限于技术研发、质量检测、资产运作等专业岗位,而是拿出公司总裁、财务总监、部门经理等正职给外来贤才,这与民营企业通常由“自己人”掌控核心岗位的做法形成强烈反差。专家认为,经历了10——20年创业,中国一些民营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已临近“退休”年龄,其第二代因年龄、能力、学业等因素尚不能顺利接替,加之一些民企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破除传统的家族企业观念,引进一些高级人才成为必然。对国有企业来说,过去招不来“金凤凰”,主要是因为固定的待遇、低下的效率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劣势。最新迹象表明,在汽车、电信、信息科技、房地产等一些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好的行业,国有企业的薪酬加上福利,开始接近外企的待遇水平,而事业上的创造空间更具吸引力。高速成长的中国经济和沿海城市日趋成熟的法制和文化环境为“海归”带来了三种可能:一是学成回国的可能性比以往都大;二是放弃已在海外奋斗来的中高级职位,回国就业的吸引力提高;三是在大浪淘沙的人才市场中,“海归”开始褪去往日的光环,过硬的学历资格和工作经验才是顶用的“通行证”。
1、对当前高级人才市场状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近些年的迅猛发展打破了外企长期垄断高级人力资本的局面,但外企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却持续上升。
B、2003年,中国内地人才市场仍呈求大于供之势,而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才市场则出现了供大于求尖锐的矛盾。
C、中国内地人才市场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无论民营企业还是国营企业,都开始高度重视高级人才的任用。
D、高学历高能力的留学生回国后受到青睐,其中一些人开始主动创业,而一些留学期较短的“小海归”则面临就业的难题。
2、中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化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属于这些变化的一项是( )
A、中国民营企业认识到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主动走向市场,寻找合适的人才。
B、中国民营企业开始改变家族制管理观念,大胆将企业管理权放给“外人”。
C、中国民营企业不再直接干涉企业的具体事务,开始靠制度和手段监控企业的运作。
D、中国民营企业的老板因年龄、能力、学业等不占优势,对引进外来人才感到无奈。
3、对国有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表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有企业人才政策僵化,待遇低于外企,造成了优秀人才的大量外流,为外企长期垄断高级人才资本提供了便利条件。
B、固定的待遇、低下的效率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曾经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发展,现在这些情况虽有所改观,却不会一下子根除。
C、当前国有企业吸引高级人才的有力措施,就是拉近与外资企业的待遇水平,并为就业者提供更大的事业创造空间。
D、高速成长的国内经济和日趋成熟的经济环境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吸引力。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内陆正需要高级人才,海外高级人才来内陆求职容易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B、高级人才不论在中国内陆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可以施展才能的机会。
C、中国内陆沿海城市法制日趋成熟,文化环境优越,对海归者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D、“小海归”就业难的现状不解决,容易助长拉关系、托人情上岗就职的不正之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户籍改革:一纸难载权利之重
谁都知道户籍制度要改革,可怎么改,探讨持续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定论。全国人大代表、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的说法:不能一刀切,大城市与小城市肯定有区别。这种说法代表着官方思路。
放开户籍的尝试也在进行中,石家庄等城市,已经开放了户口。而能否取消户籍制,最大的争论点在大城市。像北京,现在已经接近2000万人口,放开户口,迅速涌进的人口会不会将城市压垮?管理者的思路是希望通过限制人口准入,来缓解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此种方式备受责难。反对者认为,即便有户口限制,也无法阻挡外来人口。北京每年只有一万多个户口指标,外来新增人口却有四五十万,指望户口挡住移民,一厢情愿。
遭遇批判的户籍制度,关键不在有没有户口这张薄纸,而在这张纸承载了太多内容,它与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方方面面的潜在利益捆绑在一起。正如一些论者所言:“户籍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大多数的社会福利都是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如果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诸如孩子入学和升学考试、劳动就业、社保等与户口脱钩,户口问题就简单得多了。人口流动性就会降低一点。”
鉴于此,有学者提出:“不能在户籍管理制度上做文章,而应该首先解决公共产品配置不公的问题,然后再改革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制度的形式主义更是要不得,所谓的“省级户口”“县级户口”,或者模仿国外的“蓝卡制度”“绿卡制度”,“除了延续我国户籍管理制度中的不平等条款之外,还会把户籍作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让乡村居民为进入城市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现实国情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平等配置,消除城乡地域差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公民的迁徙权、受教育权,还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的必然流动,以及每年春运期间数亿人的“转战南北”,都让户籍改革迫在眉睫。
人们等不及。于是就有这样的追问:一年一年总是疑似坚冰将融的户籍改革,何时能有实质性突破?怎样才能真正破除部门利益的壁垒?还自由迁徙的权利于公民到底有多难?户籍改革是权利问题,同时也是利益问题。在利益之争上,一直没有捅破的一层纸是:本地居民对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忧。要求“抬高准入门槛、限制外来人口”,说“外来人口影响城市治安、环境”的,一般都是本地人。这种保护主义在“人权”层面上,肯定说不通。但如果我们承认每个人都有自身利益诉求的话,当地人“偏狭”的自我保护也并非“十恶不赦”。而制定政策的地方政府,不会不考虑“本土意见”。
所以,户籍改革问题上的“缓行派”(另一派主张彻底放开户籍制度),之所以主张“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改革”,除了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考虑外,可能也有兼顾“本地利益”的考虑因素。
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制维持多年的国家,户口问题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审慎妥当的改革当是理性的必然,但不要忘了,权利高于利益,中国的各种改革,一直都是“带着问题”上路。
(选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户籍改革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各大城市仍然实行户口限制,虽然备受非议,但挡住了移民,缓解了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
B.有些地方进行了户口制度改革,或者推出“省级户口”“县级户口”,或者模仿国外的“蓝卡制度”“绿卡制度”,这些有益尝试因没有彻底放开户口,受到专家质疑。
C.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制维持多年的国家,户籍改革的审慎妥当就显得尤为重要。
D.户籍改革问题上的“缓行派”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和必须兼顾“本地利益”因素的综合考虑,主张“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改革”。
2.对目前户籍制度改革成效不明显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制维持多年,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
B.外来人口影响城市治安、环境,使城市本地居民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而地方政府制定出的政策又体现了地方保护主义。
C.在现实国情条件下,要实现资源的平等配置,消除城乡地域差别,是很难做到的。
D.户籍与住房、教育、社保等潜在利益和社会福利捆绑,涉及资源配备问题。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取消户籍制,在中小城市实行没有问题,但在大城市实行有很大阻碍。
B.户籍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如果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孩子入学和升学考试、劳动就业、社保等与户口脱钩,户口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C.户籍改革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改革才能实行,否则只是空谈。
D.每年的春运,数亿人的“转战南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户籍制度改革刻不容缓。如果户籍改革有了真正的实质性突破,春运的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期的地球在不断的熔融和凝结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氨、水和氢气,它们被地球捕集而形成原始的大气和海洋。在阳光的沐浴下,地球逐渐变暖,并产生了风暴和电闪雷鸣、火山爆发、岩浆奔流。这一切过程使原始大气中的分子碎裂,分子的分裂物重新聚结,逐渐生成日益复杂的物质形式,溶解在原始的海洋中。再经过一段时期后,海水变成温暖而又稀薄的液体。在地表上,发生了分子的组合和复杂的化学反应。有那么一天,偶然出现了一种分子能以其他分子为原料,复制出与它们自身相同的分子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能更加准确精细地进行自我复制的分子。自然的选择有利于那些复制能力最强的分子。哪些分子复制得好,哪些分子便增多。由于分子复制的消耗,以及转化成自我复制的有机分子的复杂缩合,原始的海水逐渐变稀了。生命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出现了。
单细胞植物出现了,而且生命也开始生产出自己的食物。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的组成。性别出现了。曾经是自由生活的形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复杂细胞。化学感受器进化出来了,味觉和嗅觉也产生了。单细胞生物演化成了多细胞的群体,它们各个部分慢慢发展出特殊的功能。眼和耳也产生了,可以看到和听见来自宇宙的信息。动植物发现陆地上可以维持生命。各种各样的生物嗡嗡作响、匍匐爬行、奔跑追逐、扑腾抖动、攀越翱翔。庞大的野兽在浓密的丛林中怒吼。胎生的而不是卵生的小生灵出现了,在它们的血管里奔腾着类似早期海水的原液。它们靠反应迅速和聪明灵巧而生存下来。后来,就在不久以前,某些栖息在树上的小动物离开树木下到地面。它们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使用工具,开始驯化其他的动植物,掌握了火,发明了语言。宇宙炼丹炉的灰烬现在开始出现意识了。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明了文字、城市、艺术和科学,直至向行星和恒星发射了宇宙飞船。这一切都是氢原子在150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所做的部分贡献。
——节选自《高中语文读本》《为地球呼吁》
1.下列对“熔融”和“凝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熔融”指早期地球释放出的大量的甲烷、氨、水和氢气,“凝结”指被地球捕集而形成原始的大气和海洋。
B.“熔融”指早期的地球在阳光的沐浴下逐渐变暖,“凝结”指产生的风暴、电闪雷鸣、火山爆发、岩浆奔流。
C.“熔融”是指原始大气中的分子碎裂和溶解,“凝结”指分裂物重新聚结,逐渐生成日益复杂的物质形式。
D.“熔融”是指原始大气中的分子碎裂,“凝结”指分子的分裂物重新聚结,逐渐生成日益复杂的物质形式。
2.选出对“生命”产生的过程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地球不断的熔融和凝结,逐渐生成日益复杂的物质形式,并溶解在海洋之中。
B.海水变成温暖而又稀薄的液体,地表上发生了分子的组合和复杂的化学反应。
C.分子能以其他分子为原料,复制出与自身相同的分子,复制能力最强者增多。
D.出现单细胞植物,生命开始生产出自己的食物,形成有特殊功能的复杂细胞。
3.对文中提供的信息,推断或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阳光的照射是地球产生生命的重要因素;生命首先于海洋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出现的。
B.生命的出现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光合作用的结果是使地球更适合生命的生存。
C.眼和耳的产生获得宇宙的信息,这加快了生命的发展,小动物直立行走演变成了人类。
D.人类的出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明了文字、城市、艺术和科学,直至能探索宇宙奥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