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瓦尔登湖:一个人的风景     16年前的春天,当我还是大二学生时,渴望“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瓦尔登湖:一个人的风景     16年前的春天,当我还是大二学生时,渴望“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瓦尔登湖:一个人的风景     
16年前的春天,当我还是大二学生时,渴望“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明天的渴望成了永远的渴望。他身边遗留的四本书中,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9年前,《瓦尔登湖》的中文首译者徐迟先生,同样在“文化抑郁”中告别了尘世,不知他生命中还有多少渴望没有表现。我不知道他们与瓦尔登湖究竟有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瓦尔登湖是他们心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一个梦。
3年前,当我来美国工作后,我想有一天一定要到那个安静的湖边去散散步。但随着时光的逝去,我与所有的都市人一样,在奔波的生活中竟然抽不出一天闲散的时间,我感觉瓦尔登湖也渐渐成了我心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今年6月里的一天,我终于推开了所有事情,从波士顿驱车前往瓦尔登湖,不仅是为了圆许久以前的梦,也是想要繁忙的生活中给自己一天放松的时间来冥想生命。
一个半小时后,我抵达了瓦尔登湖。当我真的踏上湖边那湿润的土地后,心情竟然久久难以平静。我不仅想到了梭罗,也想到了海子、徐迟,想他们真应该到瓦尔登湖来看看,那样他们也许就不会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哲人说,主动离开世界的人,大都在精神上不堪生活的重负,而在瓦尔登湖边,我感觉到生命就像一滴水一样简单
150年前,28岁的梭罗摆脱生活中所有的羁绊,来到林木环抱少见人迹的瓦尔登湖畔,靠一柄借来的斧头,伐木造屋掘地种粮,过一种最朴素最简单的生活。他吃湖里钓上来的鱼和自己种出来的豆,不吸烟不饮酒。他精确计算出维持最基本生活所需的花费:造屋用去29元1角2分,生活一周需2角7分……推算下去,他发现一年中只需工作6星期就能挣足维持健康生活所需的金钱。他每天的日程是读书、思索和写作,用大量的时间享受自然。
遥想梭罗的生活,我感到惭愧之极。这么多年,我从北京到上海,从纽约到波士顿,经多年打拼,在很多人眼中也渐渐算成功人士了,有房有车,有不错的年收入,存款日益增多,但拥有这一切并没有使我的心灵真正安稳下来。我每天仍不停工作,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站在瓦尔登湖边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中的“更好”永远是彼岸,真的应该像梭罗一样简单生活在当下。梭罗在湖边生活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实验:遵循本性生活,确定什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他说:“身处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却经营一种原始的流放式生活,这么做也许会有许多收获。”
他离开这里的时候,写出了传世的不朽之作《瓦尔登湖》。这样心境下流淌出来的文字,自然平静深湛。如微风徐徐吹过的瓦尔登湖面。
来到瓦尔登湖,怎能不去看那世界闻名的小木屋呢?小木屋离湖畔很近,顺蜿蜒湖畔走半分钟就到了。眼前小木屋显示出一种原始的感觉,斑驳的白桦木透出岁月的沧桑。推开散发古朴意味的木门,看到屋内只有一桌一床三把椅子,很难想象梭罗就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了两年,寻求一种极简朴的生活。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生命体验,证明一个人的生存所需其实真的很少很少,并设想用自己的生命感悟去阻拦文明人迅速滑向奢侈的陷阱。
在瓦尔登湖边散步,我渐渐安静下来,渐渐体验到当年梭罗接近自然、接近生活中最简单原则的生命感悟,我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升华。每一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那是一个梦,一个世外桃源,所以我们才一直苦苦追寻。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可供选择,梭罗选择了简单和淳朴,选择了瓦尔登湖的平静。于是他看到了忙碌生活背后人们所忽略的美景,便悟出了张开怀抱真诚面对大自然的意义。他说:“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会教给我而我却没有领悟到的,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时,会不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毫无察觉。”            (2005年8月30日《文摘周报》,有删改)
19、第2段中,瓦尔登湖为什么“渐渐成了我心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4分)
20、通过作者阐述的自我体悟,以及文中提到的海子、徐迟两位诗人看,“生命就像一滴水一样简单”实际上有两层含义。请分析这两层含义各是什么。(6分)
21、梭罗所说的“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请结合原文思考回答。(4分)
22、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两项:(4分)   (    )(    )
A.对于海子与徐迟来说,瓦尔登湖成了他们“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以“自杀方式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因为精神上不堪生活的重负,但这不是深层原因。
B.当作者认识到生活中的“更好”永远是彼岸时,他觉得真应该像梭罗一样投入大自然中去简单地生活。
C.梭罗在物质文明时代,以原始的流放式生活来“收获”生命体悟,并启示人类:不应为追求自己的奢侈而无度地向自然索取,体现出深刻的生态伦理观。
D.“瓦尔登湖”在文中虚实相生,“每一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那是一个梦,一个世外桃源”,这里的“瓦尔登湖”指人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
E、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恬淡从容的文笔中渗入生命的思考与体悟,也属“心境下流淌出来的文字”,平静而深湛。
答案
19、为了物质追求,成年累月地打拼,国内国外地奔走,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忘却了什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20、含义一:物质上,“一个人的生存所需其实真的很少很少”,足够维持健康生活所需即可。含义二:精神上,要不断地对自己重新估价与定位,不必在心灵上极度失落,心理失衡。
21、接近自然,接近生活中最简单原则。
22、BD
解析
19、(结合全文解答,意到给分)
20、考察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结合作者的情感来答。均意到给分)。
21、接近自然,接近生活中最简单原则。
22、B(“简单生活”不是指“像梭罗一样投入大自然中”)
D(并非“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水墨画是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艺术实践之后,创造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绘画艺术形式,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成熟标志。
中国人由衷地爱好水墨画,是因为在静穆含蓄、恬淡幽远的黑白世界中,蕴藏着华夏民族颐养而成的哲学精神和审美观念,蕴藏着艺术创造过程的生命体验和人格塑造,蕴藏着每个华夏子孙永远无法释怀的理想追求。熟识中国画的人晓得,水墨画的意境隐没在简约、概括的寥寥数笔之闻。那些看似简单的几条墨线、几团浓淡相间的墨渍,却往往道出中国人认识世界、把握人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道出了中国人世代承袭的对于天地间“浑元”之气的追求。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或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耳”,或是“圣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在笔墨挥洒之间宣泄出个人的豪情快感和浪漫诗意。
中国水墨画不着意追求物象的外表之“像”,不去注重大自然繁琐的细节,而唯注重“心像”的把握和“形神”的概括。其创作是依靠毛笔在水墨痕迹中所塑造的“意象”图式,剔除了自然物象的表面真实,还原其自然世界的真实灵魂,完好地表达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和精神旨趣。齐白石称这种意象之美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以为“不似是为欺世,太似是为媚俗”,“不似之似”才是艺术的根本。看来,正是这“不似之似”的意象之美,才能演绎中国人心灵中无尽的意境,让中国人得以启动超旷空灵的精神之舟,徜徉在浩瀚无边的水墨艺术世界。
注重协调物象的阴阳之理,不要浮躁的光影作为画面形象的修饰,也是中国的水墨画刻意追求的。因此,水墨画中的深与淡、干与湿、黑与白、曲与直等,拒绝了外部务件对于生命本质的干预,纯粹以表现物象的“原生态”为出发点,展示自然世界的内在本质,穷尽天地万物的运行机理,这或许是艺术世界的真实目的。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像中华民族这样热爱黑墨的颜色,用简单的阴阳道理,阐释最复杂的自然世界。黑墨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特殊的审美心理和精神境界。古人认为,观赏画中世界,近山,可以信步走进,寄情其中;观水,可以畅游其间,澄澈心灵;视物,可以睹物思人,“见异思迁”;品人,可以领略独立人格,表达自己贤达清高、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在水墨的渗化中寻找意境,在意境的氤氲中放逐身心,这是中国人至今无法舍弃的美好享受。小题1:下列有关中国水墨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墨画这种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的成熟。
B.水墨画用简约、概括的寥寥数笔,营造出静穆含蓄、恬淡幽远、意境无穷的黑白世界。
C.水墨画蕴藏着华夏民族的哲学精神和审美观念,蕴藏着创作者的生命体验和人格塑造。
D.水墨画以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表达着中国人认识世界、把握人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墨画的产生和中国古人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和注重自我心灵表现的民族文化习惯密切相关。
B.水墨画以表现物象的“原生态”为出发点,通过“黑与白”表达了中国人对天地万物及其运行机理的认识。
C.齐白石所追求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之美指的是既注重物象外表细节的相似,又注重“心像”的把握。
D.水墨画蕴藏着华夏子孙永远无法释怀的理想追求,它所演绎的意境能让中国人得到超旷空灵的精神享受。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水墨画这种具有独特中国韵味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刨造,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最擅长以最简单的方式来阐释最复杂的自然世界。
B.中国的水墨画不用光影作为画面形象的修饰,反映出中国古代画家对自然万物细节的研究赶不上同时代的西方画家。
C.从中国水墨画刻意追求阴阳之理可看出,艺术世界的真实目的就应当是展示自然世界的内在本质,穷尽天地万物的运行机理。
D.创作时有着不同人生体验的作者在笔墨之间充分融入了其个性化的豪情和诗意,使水墨画作品显现出意义的丰富和风格的多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宝玉从贾母得了一件雀金裘,却不防后襟子烧了一块指顶大的烧眼,宝玉急得直唉声跺脚,麝月让人连夜拿到府外请织补匠人织上,但匠人们都因为不认得裘子的料子而不敢揽活。病中的晴雯会这种针线活,为了让宝玉能在第二天舅舅的生日上穿上这件裘子, 晴雯不顾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恨命咬牙捱着补裘子,直到夜很深了才做完。 (《红楼梦》)
B.当欧也妮看到查理写巴黎朋友的诀别信后,决定把自己近6000法郎和积蓄送给查理。查理在接受这笔财产时感激涕零,他也把装有母亲肖像的梳妆匣交托给欧也妮保管。此后查理决定到海外经商,临行前,欧也妮和查理依依不舍,流泪,海誓山盟。查理走后,欧也妮对他苦苦思念,每天早晚她都要打开那个梳妆匣把叔母的肖像端详一番。 (《欧也妮·葛朗台》)
C.唐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打败后决定履行隐退一年的诺言,当牧人,过田园生活。路上,唐吉诃德和桑丘遇上有人赶着六百多头猪到集上去卖,大群的猪浩浩荡荡地呼叫着开过来,把桑丘和唐吉诃德都掀翻在地,一片狼藉。唐吉诃德挣扎着站起来,准备用剑复仇,但由于赶猪人跪地求饶,且桑丘也在一旁阻止,唐吉诃德才作罢。 (《唐吉诃德》)
D.因为看不惯儿子“离经叛道”的生活,吴老太爷不愿意到上海生活,但由于局势动荡,吴老太爷只好出了他的“堡寨”。初到上海,刚坐上汽车时,他虽然心里仍有不甘,但想到毕竟有《太上感应篇》在手,且蕙芳、阿萱一对金童玉女也在身旁,似乎虽入“魔窟”,亦未必堕“德行”,所以吴老太爷闭目养神一会后,渐渐泰然怡然睁开眼睛。 (《子夜》)
  E、百合花看到山羊脖子上的一个绣花小荷包很好奇,就问爱斯美拉达那是什么,爱斯美拉达只是郑重其事地说那是她的的秘密;百合花趁爱斯美拉达不注意,把山羊引到房角,解下荷包,把其中的东西倒在地板上,才发现里面装的是关系到爱斯美拉达身世的一只小鞋子。  (《巴黎圣母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胶东文化与齐文化
王志民
齐鲁文化是一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作出了特殊贡献的区域文化。它并不是一个独立单一的文化单元,而是主要由齐文化、鲁文化两支渊源有别、特色各异的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期交流融合而形成的多元复合型文化圈。从空间上讲,这个文化圈应由三个中心文化区域组成。一是潍、淄流域,二是汶、泗流域,三是胶东半岛。正是这三大中心区域文化在漫长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融合,才使齐鲁文化形成如此丰实深厚、绚丽多彩的历史面貌。而以广淼无际的大海与草丰林茂的山地丘陵交相辉映为主要特点的半岛自然环境,和以渔盐林木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源远流长的莱文化传统形成的胶东半岛文化,在齐鲁文化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胶东文化指胶莱河以东的山东半岛区域文化,亦即胶东莱文化。胶东半岛,这个在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占据特殊重要位置的中国第一大半岛,从文化上讲,曾对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展现出灿烂的光彩。胶东文化在齐鲁文化中的地位,首先体现于它在齐文化形成中的重要地位上。齐立国前莱人的文化情况,资料缺少。但从史书中记载姜太公受封齐之营丘,而“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营”的情况看,齐立国之前的莱人应是一支活动区域广大、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势力强大的部族,甚至可以说周封太公于莱人所居之齐地,就是针对镇抚莱人而来的。此后,从周初至春秋末期齐灭莱一百余年间的情况看,莱文化也直接影响着齐文化发展。一是齐、莱同属姜姓,杂处而居,文化是相互渗透、直接影响的。二是莱、齐交往密切。《国语.齐语》中有“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的话,说明其在春秋时,密切的经济关系甚至齐立国之初所谓的“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最主要的还是与莱地有频繁的经济往来。三是齐之发展壮大是与不断东扩、伐莱、灭莱结合在一起的。《左传》以及《国语》、《管子》等书中即多有“伐莱"、“攻莱"、“侵莱”、“通莱”等记载。春秋后期齐灵公时,“齐灭莱”,齐国东疆已到现今胶莱河一带,大约至迟在齐景公时,整个胶东半岛已尽属齐国所有。莱并入齐,不仅使齐成为拥有山东半岛和更广大地区的泱泱大国,而且也使齐文化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胶东半岛作为齐地的一部分,对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更直接更巨大的影响:一是从政治层面讲,半岛并入齐地形成其可靠大后方,东依海、西凭河,所谓易守难攻之四塞之国,对春秋战国时期,齐发展为强国大国起了决定性影响。二是从经济层面讲,齐国始终商业经济发达,鱼盐贸易促进了商品交换,应与其具有广大海域有直接关系。从众多资料分析,齐都临淄之成为先秦最大的商业都会,即是从春秋中后期开始的。其商业、手工业活动如此发达,与其作为半岛与中原地区,亦即海、陆商品的交换之地有着密切关系。三是从文化层面讲,半岛一带自古盛行的海仙传说及大量方士的产生,为突显齐文化的海洋特色起了更大作用。因而可以说,没有胶东文化,齐文化之海洋文化特色,及至其东方大国的地位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节选自《要重视胶东文化的研究》)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有关齐鲁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鲁文化主要是由渊源有别、特色各异的齐文化和鲁文化长期交流融合而形成的。
B.齐鲁文化从空间上看包含潍、淄流域,汶、泗流域和胶东半岛三个中心文化区域。
C.齐鲁文化是由三个独立单一的流派文化单元组成的一个多元的复合型文化圈。
D.齐鲁文化涉及的地域广阔,经历的岁月漫长,呈现出丰实深厚与绚丽多彩的面貌。
小题2:“胶东莱文化”对“齐文化”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以下说法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胶东半岛三面环海,草丰林茂,经济以渔盐林木为主。
B.姜太公受封齐之营丘,“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营”。
C.齐、莱同属姜姓,杂处而居,文化是相互渗透、直接影响的。
D.齐、莱“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彼此经济往来频繁。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齐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胶东文化,因为作为齐鲁文化组成部分的齐文化在政治、经济等诸方面受到胶东文化深深的影响。
B.从周初至春秋末期齐灭莱一百余年,胶东莱文化对齐文化的影响是伴随着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往来融合而产生的。
C.胶东莱文化对齐文化的影响止于整个胶东半岛尽属齐国所有之时,这个时间大约至迟在齐景公时。
D.胶东半岛的地理位置对齐发展为强国起着决定性影响,同时在经济和文化层面对齐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有些人   张晓风
(一)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但他们,我却清晰地记得。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位女老师,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同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位女老师的多。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的自信。
(二)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瞪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案件,“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三)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却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为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四)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头,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美丽的彩笔——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①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朱注——指朱熹对《论语》的批注。
16.为什么“我”能清晰地记得“有些人”?(4分)
17.结合第三节“我”与第四节“数学老师”待人态度的描写,赏析作品的对比手法。(6分)
18.善于从熟悉的生活中发掘出促人深省的深意,是张晓风散文创作的特点,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认识。(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天文学家最近公布,他们发现了从银河系中心喷发出来的一个“毁灭源”。这些天文学家说,这个毁灭源是由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并互相摧毁时产生的热气体组成的。它也许是说明存在着一个恒星爆炸地区和黑洞周围有风的的证据。
为了发现这个毁灭源,科学家们使用了美国航天局1991年发射的、目前仍在轨道上运行的“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可以收集到的资料。同使用可见光观察太空现象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不同的是,“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用来跟踪能量最大的粒子——伽马射线。
银河系的中心距地球大约2.5万光年。由于有气体和尘埃的阻挡,使用可见光的一般望远镜是看不到它的。但是伽马射线却能“看”穿银河系的气体和尘埃直至它的心脏。伽马射线是在反物质同物质撞击时产生的,它产生正常可见光的大约25万倍的能量。人们认为,宇宙中存在的反物质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因为每当反物质和物质相遇时,毁灭情况随即发生,伽马射线随之产生。
研究银河系毁灭源的科学家们不知道反物质来自何处,他们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举行的这次研讨会上,探讨了这个问题。
来自华盛顿海军研究试验所的研究人员查尔斯·德尔默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的看法是那里有剧烈的运动,正在使我们整个银河系中心的热气云沸腾起来。”他说:“它是我们银河系的内城,而我们则生活在相当安静的郊区。”德尔默和与会的其他科学家对向上喷发的反物质源的说法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它可能是死恒星的“火葬柴堆”,在过去的10万~20万年间一直在燃烧着。
反物质源的另一种可能性是据认为位于银河系中心的巨大的黑洞,可能爆发反物质射流。科学家说,还有一个比较小的黑洞,也可能向云层喷发了反物质。这个较小的黑洞多少被夸张地说成是“一个大毁灭者”。德尔默论证说,银河系的心脏还包含有大量的生命周期短的所谓超重恒星。这些恒星的死亡可能给这个毁灭源增添了燃料。
这个毁灭源位于银河系中心上方,长3500光年,宽约4000光年。
1.下列对于“毁灭源”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毁灭源是从银河系中心喷发出来的毁灭恒星的热气体,是伽马射线产生的根源。
B.毁灭源是银河系中心上方长3500光年宽约4000光年的区域内,反物质和物质相
遇并互相摧毁时产生的热气体。
C.毁灭源是银河系内城由于恒星的剧烈运动而形成的沸腾的热气云,是死恒星的“火
葬柴堆”。
D.毁灭源是银河系中心的一个巨大黑洞和一个较小黑洞喷发的反物质,是恒星的毁
灭者。
2.对于科学家使用“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收集资料的原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能够跟踪能量最大的粒子——伽马射线。
B.银河系中心距离地球极为遥远,且有气体和尘埃阻挡,使用可见光的望远镜不能
看到毁灭源。
C.“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发射的伽马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力,通过它可以看到
银河系的中心。
D.伽马射线能量强大,大约相当于正常可见光的25万倍,能“看”穿银河系的气体
和尘埃直至它的心脏。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毁灭源的发现,证明了银河系存在着一个恒星爆炸地区。
B.哈勃太空望远镜只能使用可见光观察太空现象,不如“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
功能强大。
C.银河系中心的毁灭源能够几十万年持续燃烧,是因为大量的超重恒星为它增添了
燃料。
D.德尔默关于超重恒星的死亡为毁灭源增添燃料的推想,补证了自己关于反物质源
是死恒星的“火葬柴堆”的假说。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即使距离并不遥远,没有气体和尘埃阻挡,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也不能观测到这
个毁灭源。
B.只要反物质与物质相撞,就会造成毁灭情况,产生伽马射线。
C.反物质和物质相遇就会产生毁灭情况,因此人们在宇宙中很难发现反物质。
D.无论反物质源是死恒星的“火葬柴堆”,还是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毁灭源喷发的反
物质都不会给地球造成伤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