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分,每小题3分)2002年,青光眼检查得到美国总统布什批准,成为美国国家卫生保健政策实施的第一批预防性医疗项目之一。在此前的几十年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分,每小题3分)2002年,青光眼检查得到美国总统布什批准,成为美国国家卫生保健政策实施的第一批预防性医疗项目之一。在此前的几十年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分,每小题3分)
2002年,青光眼检查得到美国总统布什批准,成为美国国家卫生保健政策实施的第一批预防性医疗项目之一。在此前的几十年里,虽然眼疾检查并不是一项政策性措施,但医疗部门一直都在这样做,以降低慢性眼疾的发病率(尤其对于眼疾高危人群)。2005年。一个由政府资助的专家组却突然宣称,他们不推荐公众接受青光眼检查。这个令人吃惊的结论立即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青光眼检查到底有害还是有益?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有益的一方倾斜。
在美国,青光眼已经成为首要致盲因素,患者多达300万。当眼内液压升高,向大脑传递视觉信息的视神经会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随后,视野边缘开始出现盲点,并逐渐恶化为视野狭窄,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失明。
据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统计,50%左右的青光眼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眼科教授罗希特。瓦尔玛(Rohit Varma)说:“这种疾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预兆,只有在检查时才能发现。”诊断时,医生一般要检查病人的周边视觉(peripheral vision)、视网膜和视神经有无损伤,并测量眼部液压。视觉一旦失去就不可能恢复,因此眼部检查极为重要。如果发现及时,并实施手术或药物治疗,就可以阻止病情恶化。
眼科研究所、政府机构、专家协会以及消费者团体都建议,青光眼高危人群应经常接受检查,比如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人、40岁以上的美籍非洲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拉丁美洲居民)等。但在2005年,美国预防医学特别委员会(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缩写为USPSTF)的专家组,分析了一系列与眼睛检查有关的科学文献后,得出结论:支持或反对公众接受青光眼检查的证据都不充分。
回顾了13项研究后,专家组发现,眼睛检查的确可以检查出眼睛液压增加和早期青光眼,如果能及时调整眼睛液压,则可降低患者失明的几率。但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实,这种检查甚至及早确诊能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专家组还罗列了检查过程可能对患者眼部产生刺激,以及病人接受青光眼治疗会增加白内障发病风险等事实。专家组始终没有对支持或反对眼睛检查作出最后定夺。非赢利性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波拖马可政策研究所(Potomac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学术委员会主席丹尼斯·麦克布莱德(Dennis McBride)表示,眼部检查“利并不大于弊”。
考虑到上述结论可能会影响人们对青光眼检查的信心,波拖马可研究所和青光眼基金会在2007年10月召开会议,讨论了关于青光眼检查与治疗的国家方针。会上,科学家用事实回答了USPSTF提出的疑问,即青光眼检查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洛杉矶拉丁美洲人眼疾研究项目的一次调查中,科学家测量了青光眼患者视野的狭窄程度,并让他们描述眼疾如何影响日常生活。根据患者们的描述,狭窄的视野极大地限制了日常活动范围,在做一些需要准确判断距离、依靠周边视觉的事情时尤其如此(如驾驶),他们在精神健康和依赖性测试中也只能得到很低的分数。研究负责人瓦尔玛说:“我们的研究显示,即使是轻微的视野缺损,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我联系USPSTF,请该组织的科学家谈谈对上述研究的看法时,他们以保护病人隐私为由拒绝了我的要求。麦克布莱德希望,USPSTF在2010年回顾关于青光眼检查的研究时,能认真分析新数据,重新审视青光眼的检查治疗。最后,我们不妨用他的话来形容视觉的价值:“当一个人上了年纪,他最怕失去的不是生命,而是视觉。”
小题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02年前的几十年里,为降低慢性眼疾的发病率,医疗部门一直都在对人们进行眼疾检查。      
B.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认为青光眼检查有益的观点占了上风。
C.美国预防医学特别委员会的专家组建议,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人、40岁以上的美籍非洲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拉丁美洲居民)等应经常接受检查。    
D.根据调查,青光眼患者认为视野的狭窄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小题2: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
①在美国,因青光眼致盲的人数已经多达300万。
②青光眼是首要的致盲因素,当眼内液压升高,向大脑传递视觉信息的视神经会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最终将会失明。
③对青光眼发现及时,并实施手术或药物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
④专家组认为,眼部检查过程会对患者眼部产生刺激,而且病人接受青光眼治疗会诱发白内障。
A.①②④错B.②③错C.①③④错D.①②③④错
小题3:下列四个题目,适合本文的一个是(  )
A.青光眼的形成及危害B.眼睛检查弊大于利?
C.青光眼,致盲第一要素!D.视觉与生命

答案

小题:C
小题:D
小题:B
解析

小题:C(提出建议的是眼科研究所、政府机构、专家协会以及消费者团体)
小题:D(①患青光眼人数已经多达300万。②原文是“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失明。”③原文是“就可以阻止病情恶化。”④ 原文是“眼部检查过程可能会对患者眼部产生刺激,以及病人接受青光眼治疗会增加白内障发病风险等事实。”
小题: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赤壁今何在
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和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今武汉市蔡甸东临障山、汉川县西赤壁山、黄州市西北赤鼻山、赤壁市西赤壁山(又名石头口)和武汉市武昌西南赤矶山,都被认为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山。赵、王二人文后点评:前二说,混赤壁与乌林为一地,又皆远离长江,且在江北;黄州说也把赤壁置于樊口对岸的江北,皆与“赤壁之战”形势不合。赵、王明确肯定赤壁山于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关于赤壁市赤壁山之说,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明确肯定:“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此说后被赵彦卫否定:“指今石头口为其地,然石头口初未尝以赤壁名。”
李吉甫的蒲圻赤壁说,确实经不起推敲。曹操初战败后,以乌林为大本营,陈兵于江北沿岸,孙、刘联军则于赤壁上下的南岸。周瑜采用黄盖溯江西上诈降、中流放火烧连营、精锐继后追击这“三段之计”而大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之间,应有一定的上、下游间距,绝不可能是南北隔江相对。
另据《三国志》载,其时曹操数十万大军已沿江东下,双方兵力悬殊,孙、刘联军只能在重兵保卫大本营夏口的前提下,派出适量人马至夏口的前哨及数十里之内的大、小军山一带游弋设防,再远之处就属分散兵力,更不用说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蒲圻赤壁山了。
主张“赤壁”于今武昌西南一带的,主要是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郦为江南诸水作注时曾参阅大量南方文献)与南朝盛弘之经数年实地查勘和访问而成的《荆州记》。
《水经注》“乌林—赤壁”河段中记载“江水又东径下乌林南”,郦道元即说,“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水经注》又载,江水又东径陆口、蒲圻洲、蒲圻县等地后,“左径百人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百人山,马征麟《长江图说》指出,即今武汉市西南长江左岸的纱帽山。和百人山隔江相对的“赤壁”,便是《云麓漫钞》中最终确定的今武昌西南长江右岸的赤矶山了。当地村民至今仍能在附近山上、田内、江边捡到箭镞等战争遗物。而盛弘之《荆州记》中说:“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乌林,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赤壁、乌林其东西一百六十里。”可见,“赤壁与乌林相对”于长江断面上,不符合此次战役的逻辑。
但郦、盛二人的记述,何以屡遭否定?关键是,长江“乌林—赤矶山”河段,长度已达260里,超出南朝时100里。南朝以前,该河段属顺直分汊河型,隋唐后演变为弯曲分汊河型。簰洲湾弯道的形成,使长江河道延长将近100里。由此,赵、王二人引用《水经注》关于乌林、赤壁的记载后即说:“据此则赤壁、乌林相去二百余里。”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虽认同郦、盛二人的结论,但不解长江长度之变化,而据乌林以东160里,定赤壁于今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虽较为接近史实,但也是错误的。
小题1:“蒲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以下表述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
A.“蒲圻赤壁”位于长江北岸,其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大战”形势不符。
B.赵彦卫以石头口起初没有“赤壁”之名而否定赤壁市赤壁山为“赤壁”。
C.孙、刘联军分三个阶段击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存在上下游距离。
D.从双方大本营的位置,可见“赤壁”在蒲圻也与当时兵力强弱形势不符。
小题2: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对古代某一地名的确定,既要依据相关的典籍,还应辅以必要的实物加以佐证,如出土的文物、发现的遗迹等。
B.《水经注》与《荆州记》的相互印证说明: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密切结合才能在历史地理学方面得出正确结论。
C.从南北朝到南宋的七八百年间,在长江河道不断延长的影响下,乌林与赤壁两地间的距离也增加了至少40里。
D.如果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能够了解到古今长江河段长度的变化情况,完全有可能得出更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选出对“赤壁今何在”这一问题的探究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郦道元提出赤壁之战发生在今武汉市武昌西南长江沿岸,成为后世考证“赤壁今何在”的重要论据。
B.盛弘之以实地查勘和访问,提出赤壁、乌林同在长江南岸,二者东西相距一百六十里,证明了“赤壁与乌林相对”观点的谬误。
C.赵彦卫、王象之二人辨析了关于“赤壁今何在”的多种说法,最终得出“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这一确定的结论。
D.本文作者揭示了长江河道延长百余里的历史变化真相,对郦、盛二人“屡遭否定”作出解释,从而肯定了赵、王二人对“赤壁今何在”的正确判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印应以日本索尼为鉴
  亚洲若说崛起,其实上世纪80年代,早有“日本第一”和“台湾奇迹”两个值得参考的实例。日本的人口和消费群是美国的四成,经济实力亦大约是四成,所以日本在80年代一发力,就和美国“并驾齐驱”。“日本第一”和Made in Japan成为商学院的研究命题。其中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丰田式管理,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成为很多美国和台湾公司的学习对象。丰田进军美国,没有水土不服,21世纪更超越了福特汽车。日本本土经济十多年的停滞不前,对丰田毫无影响,丰田在21世纪对中印两个市场的策略,值得留意。
  另一位值得留意的是刚过六十大寿的索尼(Sony),海外研究Sony的人,无人不知盛田昭夫(Akio Morita)这位创办人,因为此公在上世纪的曝光率,日本无人能及,而这又恰是索尼雄霸市场,在消费者心中有无可取代的地位的明证。但对另一位创办人井深大却是极为陌生,这位1908年出生的工程师兼发明家,在1976年,六十八岁那年,就成为荣誉董事长,这位以“工作的报酬是工作”为理念的领导人,曾经培养了大量索尼的“激情集团”。但根据索尼的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这位在索尼工作四十年的索尼人所言,在1995年开始(井深大转为首席顾问并在1997年去世),索尼“逐渐实行绩效主义,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非常详尽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这个由索尼团队OHGA和出井伸一领导的西方管理观念,一直困扰索尼人十一年,期间在2003年发生“索尼震撼”(Sony shock),和去年聘任美籍英裔人为CEO,究竟索尼应维持井深大时代的“自由、豁达、愉快的气氛,认真工作的技术人最大限度的发挥技能”,还是以“客观公正化的绩效制度”来改革,这恰是崛起后的企业所面对的新问题。
  每一家达到雄霸天下的企业,都要面对:一、敌手的崛起;二、自己不以为意,变成“度日辰”;三、员工激情丧失,再无特异创新功能。所以中印崛起,日本可以为鉴。最好的技术工程师,能否领导消费者的爱好,这是要以消费者为尊。这是21世纪产品风险管理的大命题,最佳技术产品未必受消费者认可,这就是20世纪和21世纪的分别。
小题1:对划线词句“日本第一”“并驾齐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第一”是赞赏日本的经济表现及其在国家管理与全国协调方面的技巧。“并驾齐驱”是指日本在80年代经济腾飞后,经济总量达到美国水平。
B.“日本第一”是赞赏日本的经济表现及其在国家管理与全国协调方面的技巧。“并驾齐驱”是指日本在8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和国际影响力与美国相当。
C.“日本第一”是指日本经济超越了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并驾齐驱”是指日本在80年代经济腾飞后,经济总量达到美国水平。
D.“日本第一”是指日本经济超越了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并驾齐驱”是指日本在8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和国际影响力与美国相当。
小题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同为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人们对盛田昭夫很熟悉而对井深大却极为陌生,是因为井深大对索尼公司的影响远远比不上盛田昭夫。
B.井深大“工作的报酬是工作”的理念和他所培养的大量索尼的“激情集团”是索尼公司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C.由索尼领导人的风格可知,“要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提出者是出井伸一。
D.21世纪产品风险管理的大命题即是技术产品可以不最先进,但一定要获得消费者认可。
小题3:根据文章推断,下列管理模式不属于“丰田式管理”的一项是:
A.充分运用“活人和活空间”,在生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精简生产空间和工作人员,鼓励员工都成为“多能工”以创造最高价值。
B.让员工养成好的工作习惯,不断学习创新,使人员的素质越来越高,反应越快越精确。
C.强调管理者的经验与技能,从管理者的角度创立规章制度,并要求员工充分理解、接受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D.杜绝浪费任何一点材料、人力、时间、空间、能量和运输等资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太空经济的喜与忧
如今的太空“商”味可是越来越浓。不仅有形形色色的商业卫星绕着地球跑,甚至被称为世界上最昂贵科学工程的载人航天也出现了商业化,只要付得起2000万美元,就可以跟着飞船在太空走一遭,在空间站住上几天。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17日在纪念宇航局成立50周年活动的开场演讲时宣布,“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根据格里芬的解释,所谓“太空经济”包括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太空旅游就是一个新兴行业,2001年60岁的美国人蒂托成为首位太空游客,而继他之后相继有4名太空游客一圆太空翱翔梦。而且太空旅游的项目越来越五花八门,有花费3500万美元进行太空行走的天价项目,也有相对低廉的10万美元近地轨道游。
  其实,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各种各样“太空经济”带来的各种便利服务。如果您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场直播的扣人心弦的世界杯足球赛,那您已经在与“太空经济”亲密接触了:正在太空运转的各种电视卫星及时转播信号,使得您虽然不在现场但犹如身临其境。同样,如果您有幸享用到个大、味美的“太空蔬菜”,也会想起“太空经济”正悄悄改变您的生活。
  美国太空基金会在2006年11月公布的最新太空报告中估算,2005年,“太空经济”的规模已达1800亿美元。然而这还只是可见的冰山一角,更令人激动的是“太空经济”那几乎无穷无尽的潜力。当人们讨论地球增长的极限时,太空中蕴藏的能源和资源财富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比如有“超黄金”之称的氦—3,只要核聚变技术发展成熟,100吨氦—3提供的能源就够全世界用一年,而氦—3在月球上的储量高达300万吨。据悉,俄罗斯的一家大型能源公司已提出,他们准备10年内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大规模开采氦—3。
  从某种意义上说,“太空经济”也许会颠覆现有的整个经济学体系,开启人类文明的一个全新时代。因为经济学的原始出发点是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但如果扩展到宇宙的范畴,这一矛盾几乎可以说消失了。正是由于这种惊人的潜力,“太空经济”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然而,面对这一切,人类是否已经做好了转变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准备?
  上个世纪美苏太空争霸最激烈的时候,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有一句名言:“谁能有效控制太空,谁就能有效控制地球。”与此一脉相承,里根时代的美国又推出“星球大战计划”。2006年,美国近十年来首次修订了太空政策,确立了一系列的战略目标:要建立绝对太空军事优势;追求在太空的“单边行动自由”及用各种手段“先发制人”摧毁敌方太空目标的能力;拒绝签订太空非军事化协议。将霸权主义的思维从地球搬到太空,无疑将使地球上绵延千百年的战乱与动荡向太空延伸,这是人们不愿见到的。
  1967年,联合国通过了《外太空公约》,阐明了和平利用、平等开发太空的宗旨。近年来,国际社会一直推动签订“禁止发展太空武器条约”,中俄都明确表示支持,美国却始终态度消极。“太空经济”带来的究竟是福祉还是灾难,答案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
小题1:下列对于”太空经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的太空“商”味可是越来越浓,美国宇航局局长在纪念宇航局成立50周年活动的开场演讲中宣布“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B.“太空经济”包括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其中包括太空旅游。
C.“太空经济”带来的各种便利服务也能惠及普通人,它正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D.“太空经济”具有惊人的潜力,它几乎消除了现有经济学中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
小题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在太空运转的各种电视卫星及时转播信号,让我们在电视机前能够观看一场直播的扣人心弦的世界杯足球赛,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在与“太空经济”亲密接触了。
B.2006年11月,美国太空基金会公布了最新太空报告,其中估算2005年“太空经济”的规模已达1800亿美元,但是这还只是可见的极小的一部分。
C.氦—3有“超黄金”之称,只要核聚变技术发展成熟,100吨氦—3提供的能源就能够全世界用一年,而氦—3在月球上的储量超过300万吨。
D.形形色色的商业卫星绕着地球运转,载人航天也出现了商业化,这都是“太空经济”的具体表现。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空旅游项目五花八门,有花费高昂的太空行走,也有相对低廉的近地轨道游,这应该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B.联合国通过的《外太空公约》,阐明了和平利用、平等开发太空的宗旨,意味着此后人类对太空的开发利用将进入和平有序的轨道。
C.“太空经济”具有几乎无穷无尽的潜力,太空中蕴藏着的能源和其他资源财富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些必将吸引更多的国家关注太空。
D.美国对签署“禁止发展太空武器条约”始终态度消极,这必然会给太空经济发展带来阴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海啸的产生和预报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其中约8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在开阔海面海啸波高度很低,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十或数百公里,波高仅为1米左右,周期2—200分钟。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二三百公里到一千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因此,准备靠岸或者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要及时向外海开就可以化险为夷。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海啸携带海底沉积物、船只、树木等重物一直冲入海岸线以上几百米的地方。海啸登陆时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60公里。
海啸产生的巨浪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其间可能间隔几分钟或几小时。地面震动并伴随突然退潮往往是海啸发生的先兆。另外,海啸并不总是以巨浪的形式登陆。它们更有可能是快速涨潮,伴随着水下旋涡。可以把人卷入水下,并卷起重物。有时可以吞没整个海滩。
海啸威力如此之大,所以提前预警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赢得提前撤离的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地震海啸波运行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前预报的。例如发生在智利的海啸,需要经过13个小时才能传到夏威夷,约20个小时后到达日本沿岸,如果利用海啸监测网获取的地震波记录,在短时间内就能做出海啸警报,可以为该地区赢得时间。
1964年国际上就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调小组,太平洋由于海啸多发,所以海啸预警系统很发达。印度洋由于历史上很少发生海啸,近百年来又没有发生过海啸,所以没有国家参加海啸预警系统,根本没有海啸预警网络,此次海啸造成的重大伤亡和没有及时预警关系很大。此次大地震发生15分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就从檀香山分部向参与联合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了预警信息。如果印度洋也有预警系统,也许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从震后到海啸登陆印度洋沿岸的宝贵的90分钟。预警早一分钟就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可以说海啸预警是在与死神抢时间。
1.下列对“海啸”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和海港时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
B.海啸是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岸时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
C.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D.海啸是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产生巨大波动产生的。
2.下列有关“海啸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正在航行的船只很难察觉海啸的波动,因此不会有危险。
B.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C.海啸进入大陆架,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D.海啸携带海底沉积物、船只、树木等重物一直冲入海岸线以上几百米的地方,使其更具有破坏性。
3.根据文意,下列对“海啸预警”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提前预警才能赢得提前撤离的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B.发生在智利的海啸如果能提前预警,就可能减少损失。
C.太平洋地区海啸预警系统很发达,是由于海啸多发,人们预警意识强。
D.印度洋海啸造成损失,就是由于该地区未得到预警。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生海啸时,船只驶向外海比靠岸安全得多。
B.海啸发生的先兆是地面震动并伴随突然退潮。
C.海啸登陆时,更多时候表现为快速涨潮,伴随着水下漩涡。
D.印度洋地区由于这次海啸袭击,很有可能会建立自己的海啸预警系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顾名思义,次
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者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
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较弱,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
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
在信贷环境宽松、或者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它们也
可以通过再融资,或者干脆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即可,不亏还赚。但在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下降的情况下,再融资、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就不容易实现,或者办不到,或者亏损。在较大规模地、集中地发生这类事件时,危机就出现了。
具体来说,次贷危机有以下三方面的成因。
首先,它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
有关。从2001年初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
平。因为利率下降,使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扩
张的机会。表现之一,就是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与固定利率相比,这
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从2004年6月起,
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连续13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连续
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下跌,以及
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其次,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
有关。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
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
和投资行为的流行。
第三、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
为有关。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
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
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
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
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
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
小题1:下列各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高。
B.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
C.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D.按揭买房在美国非常流行,首期付款额很低甚至0首付。
小题2:关于原文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次贷危机实际上就是次级按揭贷款引发的危机,这里的“次”是指贷款人的资信条件较“次”。
B.促使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之一的信贷环境改变,主要是指美国货币政策由松变紧,融资困难加大。
C.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是高风险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产生和扩张的具体表现。
D.次级房贷衍生产品是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利用房贷证券化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产物。
小题3:下面各项中,对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房价下降时,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就不容易实现或者亏损。在较大规模地、集中地发生这类事件时,就会出现信贷危机。
B.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忽松忽紧,导致信贷市场产生大幅波动。
C.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
D.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
小题4:在次贷产生后,下面的推测相对更有利于避免危机发生的一项是 (    )
A.在贷款时规定次级按揭贷款人要支付更高的利率、并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
B.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时,可以通过再融资,以避免次贷危机的发生。
C.金融机构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
D.在次贷危机即将爆发时,世界各国对美国经济施以援手,使美元升值、资产价格下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