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爆发是认识的契机”,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的研究员张习坦这样评价人们对SARS的反应。他说:“SARS是我国发生的一种新传染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爆发是认识的契机”,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的研究员张习坦这样评价人们对SARS的反应。他说:“SARS是我国发生的一种新传染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爆发是认识的契机”,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的研究员张习坦这样评价人们对SARS的反应。他说:“SARS是我国发生的一种新传染病,但很难说它就是最后一个。”
充斥着公众媒体的也许仅仅是SARS,但最近几个月以来在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的疫情爆发通报里除了SARS占了最主要的篇幅外,还有以下的记录:埃博拉出血热正在中非肆虐,已悄然进人第五个月,其病死率达70%以上,比SARS凶险十几倍;在比利时与荷兰农场的禽流感病毒已经感染了83人并导致一名兽医死亡;此外,流行性脑膜炎在尼日尔持续发生着并不断夺走人的生命。从AIDS到SARS,在这些新传染病背后所演绎的,实际上是病毒离开动物对它们新的“栖息地”——人群的开发史。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来自非洲的黑猩猩,导致出血热的汉坦病毒来自多种鼠类,而可怕的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到底是哪种动物至今还未彻底查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疾病的增加史,人同病毒的斗争是没有止境的,”张习坦如是说,“动物就是人类的‘病毒库’,今后,像SARS一样,新的病毒主要还是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动物”。美国生物地理学家戴蒙德在他的《来自动物的致命礼物》一文中也这样认为:“人类疾病源自动物这一问题是构成今天人类健康的某些最重要问题的潜在原因,也是构成人类历史最普遍模式的潜在原因。”
除了新的病毒引入人群,老病毒的变异也将让人长期困惑不已。为了克服“水土不服”,有些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比如HIV病毒,它甚至在同一个爱滋病人体内也能演化出新的抗原。美国一位微生物学教授预测,像HIV这样的病毒经过长期变异,如果有朝一日它们能够突破“性接触”这样特殊传播途径的局限,则会对人类形成更加巨大的威胁。病毒中的另一个“魔术师”流感病毒在不断的变异中其“家族”越来越复杂,而且每一次型别的变异必然引起一次大的流行,以至于全球流感专家的共识是:流感的下一轮爆发随时可能发生。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郭元吉指出,中国的流感疫情对全世界有重大影响,流感是一种人、禽、畜共患的传染病,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流感多发地。
面对病毒肆虐、传染性疾病猖獗的严峻现实,学者们普遍认为,人类的生存方式是其根本原因。《中华流行病杂志》名誉主编魏承毓罗列了以下方面:抗生素和***虫剂滥用造成的病原体和传播媒介的耐药性;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导致的生态失衡;全球气候变暖对微观生态环境的影响;过度城市化和人口爆炸;战争、贫穷和社会动乱;旅游业发达和人口流动增加。尽管气候等环境因素被认为是病毒变异的原因之一,但生态学家研究了许多新传染病的发生之后认为,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活动才是激活病毒的最大推动力。
〔《病毒发现人类》选自《南方周末》,有改动〕
小题1:对第三段中“人类历史最普遍模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在不断对抗疾病发生和病毒侵袭的过程中求得发展的历史模式。
B.人类在不断躲避疾病发生和病毒侵袭的生活中求得生存的历史模式。
C.人类在不断认识新的疾病和新的病毒的规律中提升自我的历史模式。
D.人类在不断制服新生疾病和新生病毒的斗争中健全体质的历史模式。
小题2:第四段中“水土不服”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病毒由于适应人体的生存环境而求变的事实。
B.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病毒为了适应人体的生存环境而求变的动机。
C.运用比拟,生动地说明了病毒由于不适应人体的生存环境而求变的原因。
D.运用比拟,生动地说明了病毒为了适应人体的生存环境而求变的结果。
小题3:对全文提供的信息的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类的行为不检,致使原本生存在动物身上的病毒“认识”到人体也是自己生活的温床。
B.SARS病毒是人类当今遇到的新病毒,而在人类发展史上每一个阶段都有彼时的“新病毒”出现。
C.新病毒的时时出现与老病毒的不断变异将成为长期困扰人类生存的问题之一。
D.人类制服SARS等新老病毒并改进自身生存方式之时就是彻底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之日。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小题1:“人类历史最普遍的模式”,意谓“历史按照何种最为常见的模式向前发展”。这个问题出自戴蒙德的《来自动物的致命礼物》一文,戴蒙德与张习坦的观点相同,即“人同病毒的斗争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整合这些信息即可判断出正确选项为A。
小题2:“水土不服”原意指“人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而做出某些反应”,套用这个定义即可判断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小题3:D项所述不合文意。文中的观点是,人类永远无法彻底解决健康问题,每个阶段均面临新的问题。此外,除了控制新老病毒,还有一个人类生存方式是否检点的问题。这些都使“彻底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推断无法落实。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的。”贾政听了,沉思一回。又近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薨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贾政道:“诸公请题。”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
(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有改动)
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通过贾政、清客和宝玉等人巡看新告竣的大观园,拟题匾对,巧妙地介绍了大观园的建筑布局、园林特色等。
B.宝玉极为惧怕父亲,为讨父亲开心,题对额时总是不忘“应制”,处处拘泥典故出处,表现出一种消极抵制封建制度的心态。
C.大观园是宝玉及其姐妹们日后居住的场所,不同特点的景色烘托出房主人不同的性格,稻香村的环境与守节寡欲的李纨性格品德相称。
D.节选文字的环境描写,大多采用粗线条的勾勒手法,描绘了流觞曲水,曲径通幽,引起读者的无尽想象。
E.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环节,清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的言行不仅能突显宝玉的才情和个性,而且也能暂时缓和贾政父子的矛盾冲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俗从何来    
范曾
①俗气,它是灵魂的蒸发物。
②俗气于人体内必经历酝酿、发酵、升腾的过程,其间所发生的物理学的、化学的、生物学的全部奥秘有待于实证科学之验定。不过,有一条我们是可以肯定的,俗气是一种物质,一种微分子,它穿越人的皮囊,离开人的躯体,笼罩着散发主体。俗气,如影随形,对主人无限依恋,驱不散、赶不尽,它造成一种永恒的氛围,于举手投足、左右顾盼之际顽强地表现出来。
③ 俗气,它又具有市井、江湖的集体遗传基因。目下,在中国书画界(包括书画家、藏家、群众)于此遗传基因则发展到极至。媒体小说掀风作浪,三日出一大师,五日出一巨匠;此处拍卖场跳出一匹黑马,彼处展览会爆发一则奇闻。总之,新闻的亮点需要刺激,而浑浑噩噩的、被从众心理所支配的人群则瞪着眼、张着嘴、莫知所遭,一旦他们自以为知道了行情和底里之后,其跟着叫嚣的劲头汇为洪流。其实,这群体性的俗气基因来源于生活的过分枯索,需要发泄的机遇,比较起“艺术家”和商人的俗气属于可以原谅的范畴。
④有了俗气的散发主体,加上群体性的遗传基因,俗气磅礴于四海与国际接轨就成了必然性。不要以为俗气是中国的国粹,其实趾高气扬的西洋人、鞠躬如也的东洋人,也都概莫能外地被俗气所包围、所牢笼。其实中国画与世界接轨云云,恐怕“来吾导夫先路”的,正是全世界都共同接受的那种俗气。
⑤于是我们很需要在中国书画界来一次扫“俗”的普及教育的,首先得从头面人物做起,他们这些年奔走于大江南北,举行层出不穷的创作研讨会,必邀地方大款助兴,事后一个个如布袋和尚背负着、挟持着他们心仪已久的事物打道回府。更有甚者为酒厂设计一个酒瓶,索款数万,宛如他设计的是一架新式的波音747民航飞机或华贵的轿车,报纸上刊载着他踌躇满志的笑容,旁边则刊有那布袋似的酒瓶,这布袋显然储藏量超过了和尚的布袋。
⑥艺术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狂悖无度,以为古往今来一无成就,起跑线就在他脚底下。其实,这中间天才居少,绝大部分是市井的“下士”,他们的方式不似前者从容和潇洒,但其机巧,或不轻让。当今之世,值得在中国这片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建立美术馆的人有几个?或者说有吗?可是如雨后春笋般的个人美术馆,巍峨的雕刻像纷纷在各地出现,连一个粗俗不可与语的某画家、某书家都不知人间有羞耻似的高张大旗,建成了某某某美术馆,甚至有于一省中建立两所美术馆者。更俗的事还有某画家美术馆已建成,而萧然四壁,据说画家已殁,儿子筹款,这美术馆真正成为禅家的空无一物之境。其实,千秋万代名是不需要生前经营和张罗的。
⑦让我们追击这俗气的根源。我想,“无文”二字是最具概括性的,画家无文,书家无文,则必为匠人;匠人无品,则灵魂无托;灵魂无托,则俗气侵袭,而基因遗传又变本加厉,物欲横流,方显出庸俗本色,这是普天下一切俗气的病灶所在。倘这病灶已入膏盲,那么根除也难。这一个“文”字,所包含的内容,黄宾虹概言之为“志道、据德、依仁”,在他老先生看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以及立身处世,一事一物之微,莫不有画”;原来书、画的高雅来自天地大美,当我们趋近这大荚一步,便远离俗气一步,天下书画家正应于此留神。下面对这篇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本文化抽象为形象,起笔用“灵魂的蒸发物”说明俗气是一种物质,进而阐述俗气的来源、表现,最后揭示俗气的根源。由表及里,由果导因,点面结合,层层推进,思路谨严。
B.中国书画界的俗气一方面源于生活的过分枯索,一方面源于书画家本人的“无文”,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
C.艺术家最容易犯的俗气是借艺术之名图物质之实,并为之乐此不疲,大饱私囊。
D.本文用漫画式的笔法描摹了书法界某些头面人物的作派,“心仪已久”“宛如”“踌躇满志”等词语表现出作者对这类人和事的否定、讽刺和批判的态度。
E.作者认为中国画不该与世界接轨,因为那是种俗气的表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作为符号的丧家狗(节选)
①北大教授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这一惹眼词汇,引起热烈争论。不管是否懂《论语》,不管是否读《丧家狗》,以骂李零为卫道者有之,以骂儒家为捍卫自由者有之。
②事实上,这种把孔子双重符号化的结果,便是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而在各自的符号泡沫中进行言辞争执,以至于《丧家狗》也成为一个符号,标出崇儒与反儒两种立场。而丧家狗的说法,不但解构了孔子作为“至圣”的形象,甚至解构了“先师”的价值,乃至把他降格为一个千疮百孔的公共知识分子。
③李零在自序中这样概括孔子形象:“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在历史上,孔子的形象,曾经被文学家披上“素王”的华衮,被专制皇帝戴上“大成至圣文宣王”的桂冠,被康有为和孔教会推上“教主”的宝座,被冯友兰等哲学史家“祛魅”为“老教师匠”,到了李零的笔下,孔子被褪去一切神秘性、神圣性,变得时髦如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④如果仅此而已,尚不引人注意,李零接着又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⑤在现在的那些“怀抱理想”,却“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之中,恐怕没有太多的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丧家狗”这样一个“桂冠”。任何一个词语,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语义环境中彰显其意义。时代的变化,语境的变化,词语的语义也会产生变化。比如《论语•公冶长》里面,孔子赞扬宁武子,说他“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并评价他:“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是“愚不可及”一词的源头。今天如果有人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夸某人“愚不可及”,肯定要挨嘴巴。
⑥孔子一生,心怀周政,惶惶奔走于列国之间,其道不彰,退而修六经。他的很多言论和思想,已经通过制度、习俗、语言符号,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成为汉语人共同的思想源头。从这一角度来看,孔子即便不是孔庙中皇冠龙衣的孔子,不是教堂里神圣无比的孔子,但其圣贤先师的地位,却是无可否认的。
⑦解《论语》之书,起名为“丧家狗”,到底是为“丧家狗”一词正名,还是矮化孔子,一目了然。如果解《圣经》的,因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就理直气壮地起一个《死囚犯》的书名;解佛经的,因为佛陀四方行乞,便来一个《老乞丐》的书名,无论如何,都是解构过度。
小题1: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的依据是什么,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以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但他不是圣,只是人,且出身别贱。
B.孔子一生,心怀周政,奔走于列国之间,却因其道不彰,退而修六经,是凄凄如丧家狗。
C.孔子四处游说,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D.孔子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如他这般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小题2:下列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邦无道则愚”中的“愚”是指装傻充愣,与“邦有道则知”的“知”正好相对。
B.“愚不可及”一词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继承了孔子彼时彼地的思想内涵。
C.在孔子眼里,“邦无道则愚”的境界并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D.孔子评价宁武子的典故告诉我们,时至今日,他当年所言的“丧家狗”已不再是本原面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今天,孔子直接引发了崇儒和反儒两种立场之争。
B.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这说明人们把孔子符号化了。
C.以李零为代表,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知识分子均认同孔子是他们的鼻祖。
D.孔子已经被褪去神秘性、神圣性,被重新定位为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在田野、森林,我们还能看见天上飞翔的小鸟和地上奔跑的动物以及许多昆虫等。在我们周围还存在着无数的、几乎无所不在的各种微生物。所有这些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统统称为生物。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生物?到目前仍未有一个确切的数据。要知道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就要弄清楚什么是物种。所谓物种,就是指某一种生物,它们之间的遗传特征十分相似,能够通过交配繁殖出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到目前为止,人类大约已鉴定出170万个物种,其中哺乳动物4200种,鸟类8900种,爬行动物5100种,两牺动物3100种,鱼类2.1万种,无脊椎动物130万种,高等动物25万种,低等动物15万种。然而,物种的数量远远不只这些。科学家估计世界上现有物种的总数大约在1000万种到5000万种之间。这就是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和最基本的认识。①
因此,对生物的多样性可以解释为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它们的遗传变异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所谓遗传,就是后代与前代有相似的特征。而变异,则指后代与前代之间或者不同的后代之间存在的差异。除了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自然界中的孤雌生殖和同卵双生以及人工克隆技术),世界上不会有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一个物种中也没有任何两个个体是完全相同的。②因此,物种的数量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的遗传信息的数量只构成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部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不仅权是因为有了数目众多的物种,还因为每个物种都包含了形态各异的个体。这就是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当许多物种构成生态系统,而这些物种中的每一个都由许许多多不同的个体构成时,可以想像,由如此多的生物以及它们的共同生活的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将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容。      
总之,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了地球上上千万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在研究生物多样性时通常包含了三个层次,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动物游戏之迷》
小题1:文段中划线的“①”的所指是( )
A.具有交配繁殖能力
B.遗传特征相似
C.动、植物和微生物各有系统
D.生物物种的数量
小题2:对文段中画线句子“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传信息的不同是极为普遍的情况
B.生物的物种不同是因为遗传基因不同
C.孤雌生殖和同卵双生以及人工克隆的生物的遗传基因是相同的
D.一个物种内的两个个体的形态不相伺
小题3:下列说法和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遗传是后代与前代有相似的基因。
B.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种类在1000万种到5000万种之间。
C.遗传特征相似是鉴定生物物种的方法。
D.生物的多样性研究的范围很广,但基本上是从三个层次上着手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小题
博客们的“部落经济”
博客又译作“部落格”。正如这个名字一样,如果把单个博客网页看作一个“格”,聚在一起便成了虚拟的“部落”,一个犹如真实世界的“社区”。人们在博客上喃喃自语、谈天说地、打情骂俏、飞短流长、呼朋引伴……最近,博客还生发出一个功能,这就是“部落经济”。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今年1月17日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600万。这标志着博客开启了互联网个人化时代的帷幕。报告认为,2006年对中国博客产业发展来讲是关键的一年。随着博客规模面临井喷,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博客商业化的突破将是这一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博客作为新的基础应用,在和传统互联网服务结合后,将激发出一系列创新性商业模式。
像网站一样,博客能计算点击量,也因此有了“人气”这种资产。名人们撰写博客,对“粉丝”们来说,有了个近距离观瞻偶像的窗口;对名人来说,也是搜罗“人气资产”的利器。“人气”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他能让网站的广告收入飙升。怎样利用博客使网站人气增加,让他挣钱,依然是博客网站经营者日思夜想的问题。
目前出版的博客图书虽然为数不多,但已显示出传统出版不同的优势。在博客上,出版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优秀作者,可以看出读者对文章的评价,减少了出版风险;通过对阅读曲线的分析,可以看出读者的连续关注程度,分辨出较受欢迎的局部内容,这又对出版时书稿的修改提供了依据。通过对读者IP分布的分析,还能锁定目标所在地域,做到市场细分,精确投放。这简直就是一幅前所未有的精细的“寻宝”地图。对于出版商而言,不啻是一座金矿!
申请一个博客,零投资,零风险,免域名注册,维护方便。对公司来说,这简直是个免费的网站。在百度上搜索“商业博客”,所得网页将近20万个,可见网上的讨论已经风生水起。虽然国内公司对博客的运用尚无引人注目的成功范例,但博客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以及国外公司的实践已向世人表明,公司也能“博客”!              (节选自2006年3月4日《羊城晚报》)
小题1:
对博客里的“人气资产”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名人效应”在博客里有着重要的影响,会提升“粉丝”们的人气。
B.“名人”博客能聚拢点击量,自然会给自己的“人气资产”增值。
C.博客里的“人气”与网站的广告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D.博客网站经营者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提升“人气资产”并由此带来经济效益。
小题2:
对出版商而言,为什么说博客“简直就是一幅前所未有的精细的‘寻宝’地图”?下面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博客图书虽然为数不多,但已显示出与传统出版不同的优势。
B.出版商可以通过读者对文章的评价等途径寻找优秀作者,从而减少了出版风险。
C.通过对阅读曲线的分析为出版相关图书提供修改依据。
D.通过对读者对文章的分析,还能为出版商锁定目标所在地域提供参考。
小题3: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客作为一种新的基础应用,将激发出与传统互联网完全不同的一系列创新性商业模式。
B.随着博客里“人气资产”的提升,博客网站的经济收益必将明显提高。
C.博客图书的出现,为出版商的出版业务开辟了一个潜力无限的新领域。
D.博客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为商业公司开展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