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在田野、森林,我们还能看见天上飞翔的小鸟和地上奔跑的动物以及许多昆虫等。在我们周围还存在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在田野、森林,我们还能看见天上飞翔的小鸟和地上奔跑的动物以及许多昆虫等。在我们周围还存在着无数的、几乎无所不在的各种微生物。所有这些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统统称为生物。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生物?到目前仍未有一个确切的数据。要知道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就要弄清楚什么是物种。所谓物种,就是指某一种生物,它们之间的遗传特征十分相似,能够通过交配繁殖出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到目前为止,人类大约已鉴定出170万个物种,其中哺乳动物4200种,鸟类8900种,爬行动物5100种,两牺动物3100种,鱼类2.1万种,无脊椎动物130万种,高等动物25万种,低等动物15万种。然而,物种的数量远远不只这些。科学家估计世界上现有物种的总数大约在1000万种到5000万种之间。这就是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和最基本的认识。① 因此,对生物的多样性可以解释为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它们的遗传变异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所谓遗传,就是后代与前代有相似的特征。而变异,则指后代与前代之间或者不同的后代之间存在的差异。除了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自然界中的孤雌生殖和同卵双生以及人工克隆技术),世界上不会有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一个物种中也没有任何两个个体是完全相同的。②因此,物种的数量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的遗传信息的数量只构成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部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不仅权是因为有了数目众多的物种,还因为每个物种都包含了形态各异的个体。这就是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当许多物种构成生态系统,而这些物种中的每一个都由许许多多不同的个体构成时,可以想像,由如此多的生物以及它们的共同生活的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将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容。 总之,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了地球上上千万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在研究生物多样性时通常包含了三个层次,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动物游戏之迷》 小题1:文段中划线的“①”的所指是( )A.具有交配繁殖能力 | B.遗传特征相似 | C.动、植物和微生物各有系统 | D.生物物种的数量 | 小题2:对文段中画线句子“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传信息的不同是极为普遍的情况 | B.生物的物种不同是因为遗传基因不同 | C.孤雌生殖和同卵双生以及人工克隆的生物的遗传基因是相同的 | D.一个物种内的两个个体的形态不相伺 | 小题3:下列说法和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遗传是后代与前代有相似的基因。 | B.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种类在1000万种到5000万种之间。 | C.遗传特征相似是鉴定生物物种的方法。 | D.生物的多样性研究的范围很广,但基本上是从三个层次上着手的。 |
|
答案
小题:D 小题:.D 小题:B |
解析
小题:“这就是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认识”是第二段的结束总括句,第二段专谈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层次——物种的多样性,故选D项) 小题: D项中“形态不相同”解释太狭,根据上下文,应是“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小题:原文“科学家估计世界上现有物种的总数大约在1000万种到5000万种之间”,“估计”“大约”均表明系估计的数字,而D项表述成了实际的数字,显然悖于文意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小题 博客们的“部落经济” 博客又译作“部落格”。正如这个名字一样,如果把单个博客网页看作一个“格”,聚在一起便成了虚拟的“部落”,一个犹如真实世界的“社区”。人们在博客上喃喃自语、谈天说地、打情骂俏、飞短流长、呼朋引伴……最近,博客还生发出一个功能,这就是“部落经济”。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今年1月17日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600万。这标志着博客开启了互联网个人化时代的帷幕。报告认为,2006年对中国博客产业发展来讲是关键的一年。随着博客规模面临井喷,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博客商业化的突破将是这一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博客作为新的基础应用,在和传统互联网服务结合后,将激发出一系列创新性商业模式。 像网站一样,博客能计算点击量,也因此有了“人气”这种资产。名人们撰写博客,对“粉丝”们来说,有了个近距离观瞻偶像的窗口;对名人来说,也是搜罗“人气资产”的利器。“人气”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他能让网站的广告收入飙升。怎样利用博客使网站人气增加,让他挣钱,依然是博客网站经营者日思夜想的问题。 目前出版的博客图书虽然为数不多,但已显示出传统出版不同的优势。在博客上,出版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优秀作者,可以看出读者对文章的评价,减少了出版风险;通过对阅读曲线的分析,可以看出读者的连续关注程度,分辨出较受欢迎的局部内容,这又对出版时书稿的修改提供了依据。通过对读者IP分布的分析,还能锁定目标所在地域,做到市场细分,精确投放。这简直就是一幅前所未有的精细的“寻宝”地图。对于出版商而言,不啻是一座金矿! 申请一个博客,零投资,零风险,免域名注册,维护方便。对公司来说,这简直是个免费的网站。在百度上搜索“商业博客”,所得网页将近20万个,可见网上的讨论已经风生水起。虽然国内公司对博客的运用尚无引人注目的成功范例,但博客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以及国外公司的实践已向世人表明,公司也能“博客”! (节选自2006年3月4日《羊城晚报》) 小题1: 对博客里的“人气资产”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名人效应”在博客里有着重要的影响,会提升“粉丝”们的人气。 | B.“名人”博客能聚拢点击量,自然会给自己的“人气资产”增值。 | C.博客里的“人气”与网站的广告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 D.博客网站经营者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提升“人气资产”并由此带来经济效益。 | 小题2: 对出版商而言,为什么说博客“简直就是一幅前所未有的精细的‘寻宝’地图”?下面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博客图书虽然为数不多,但已显示出与传统出版不同的优势。 | B.出版商可以通过读者对文章的评价等途径寻找优秀作者,从而减少了出版风险。 | C.通过对阅读曲线的分析为出版相关图书提供修改依据。 | D.通过对读者对文章的分析,还能为出版商锁定目标所在地域提供参考。 | 小题3: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客作为一种新的基础应用,将激发出与传统互联网完全不同的一系列创新性商业模式。 | B.随着博客里“人气资产”的提升,博客网站的经济收益必将明显提高。 | C.博客图书的出现,为出版商的出版业务开辟了一个潜力无限的新领域。 | D.博客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为商业公司开展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庭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屣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小题1: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 小题2: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 小题3: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迁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后论,三个节日则是: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中二氧化碳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种气体,而三氟化氮吸收热量的能力比二氧化碳强12,000到20,000倍。因为三氟化氮比起极易挥发的碳氟化合物更有利于环境,过去的十年中,三氟化氮一直被当成是碳氟化合物的替代品。现在它作为活性氟原子源,被广泛运用于等离子电视以及其他平板显示器的生产中,用于蚀刻这些设备内的硅晶片。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只有非常少量(约2%)的三氟化氮逃逸到了大气中,所以在人类活动产生的致使全球变暖的气体中,它显得微不足道。今年年初,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区的一位大气化学家迈克•普瑞瑟尔(Michael Prather),最早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他对普遍认同的气体排放率存在不同看法。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两个海岸清洁空气观测站对空气进行取样分析后,第一次证实,整个生产过程中,三氟化氮排放到大气中的百分率比预想的明显高很多。在加利福尼亚拉荷亚的斯克利普斯海洋学研究院,雷•威斯(Ray Weiss)所领导的团队综合使用了气相色谱分析和质谱分析系统对样品中的三氟化氮值进行了测量。他们发现,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大气中这种气体的浓度翻了20番以上,从万亿分之0.02上升到了万亿分之0.454,大部分的气体排放都在北半球。在《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上发表的论文中,他们提到2006年大气中三氟化氮的估计总量为1,200 吨,实际总量为4,200 吨,现在已经上升到了5,400吨。考虑到这种气体的巨大温室效应,以及其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约为740年,这个量(5,400吨)的三氟化氮相当于6,700万吨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是芬兰全年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研究已经结束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普瑞瑟尔说,他没有参加雷•威斯团队的研究。“现在我们需要得到的是从生产到废气处理整个过程中,究竟有多少气体在系统内流动。”“电子生产业内人士没有把迈克•普瑞瑟尔的论文当回事儿,他们认为那只是理论上的推测而已。” 英国利兹大学的大气化学家皮尔斯•福斯特说道:“这篇新论文说明了三氟化氮的量相当大,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之中。” 他还指出,这两篇正中要害的学术报告为行业人士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他们可以规范他们的生产。比如,在不久的未来,等离子屏幕可能很快就会被液晶屏幕(LCD)所取代,后者对环境更加有利。“也许这些气体会自然而然地就消失了,” 英国气象局的大气科学家吉姆•海伍德(Jim Haywood)赞同地说道,“不过把三氟化氮列入严格限制其排放量的温室气体名单也是非常必要的。” 小题1: 从原文看,下列对“三氟化氮”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氟化氮比起极易挥发的碳氟化合物更有利于环境,过去的十年中,一直被广泛运用于蚀刻等离子电视以及其他平板显示器内的硅晶片。 | B.三氟化氮吸收热量的能力比二氧化碳强12,000到20,000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 | C.三氟化氮在今年以前一直被认为在人类活动产生的致使全球变暖的气体中,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只有极少部分(约2%)的三氟化氮逃逸到了大气中。 | D.三氟化氮有着巨大的温室效应,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约为740年。 | 小题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两个海岸清洁空气观测站对空气进行第一次取样分析后,证实三氟化氮排放到大气中的百分率比预想的明显高很多。 | B.雷• 威斯(Ray Weiss)所领导的团队对样品中的三氟化氮值进行了测量,发现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大部分的三氟化氮都排放到了北半球。 | C.现在大气中三氟化氮总量为5,400吨,相当于6,700万吨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是芬兰全年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 | D.雷• 威斯团队的普瑞瑟尔说,现在我们需要得到的是从生产到废气处理整个过程中,究竟有多少气体在系统内流动。 | 小题3: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已经发表的两篇正中要害的学术报告可以使行业人士规范他们的生产,改变他们的生产模式。 B.在不久的未来,液晶屏幕(LCD)可能将取代等离子屏幕,这样或许会使三氟化氮自然而然地减少。 C.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未来有可能对其中的三氟化氮的排放量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 D.电子生产业内人士虽然意识到三氟化氮量相当大,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之中,但是他们并不会将其当回事儿。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9分) 关于数码照片的色彩还原 数码相机在白平衡设置正确且曝光准确的前提下,拍摄的照片上色彩不应出现较大偏差,但在摄影实践中仍不难发现,有些照片出现比较明显的偏色。通常出现偏色大都是白平衡未能设好,但有时也会牵涉其他原因。一般来说,与色彩还原相关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选择相应白平衡模式 当环境光特点比较鲜明,明显偏向红黄色时,寄希望于相机自动白平衡完成矫正就不大可能。比如在白炽灯或碘钨灯下拍摄,照相机自动白平衡功能再强,也无法获得正常的色彩还原。自动矫正功能还是有限,因此必须选择与照明光线相适应的白平衡模式。 但相对来说,尽管阴天色温偏高,但阴天选择自动白平衡仍得到不错效果。这是因为阴天原本偏色不明显,经相机矫正后,即使有少量偏色,通常也能为人眼接受。 少量偏色应利用微调功能。如摄影者已针对环境光特点选择相应白平衡模式,照片仍出现轻微偏色,此时应借助白平衡“微调”功能作精细调整。在各个白平衡选择中都有微调档供选择,包括“自动白平衡”模式中也有正负3级可作调整。正常情况下,微调正负档应定位在“0”档表示不加不减,不作任何正负色温补偿。加1相当于增加100K蓝色,减1则相当于增加100K的黄色,而减3则相当增加300K黄色。 (二)相机和电脑屏幕的色彩差别 在实践中发现,即便是同品牌同型号的相机,LCD显示屏上的色彩表现也会有细微差别,有些偏暖调,有些偏冷调,有些则比较正常。也可说相机显示屏的色彩差异要远比电脑屏幕来得明显,有些摄影者喜欢在相机屏幕上观看,感觉不顺眼就对白平衡作微调,这就很可能将原本正常的颜色改得不正常了。因此对操作者来说,不但要熟悉相机各种功能,还要熟悉相机屏幕与电脑屏幕的颜色差异,这对确保获得色彩正常还原的素材很有帮助。 (三)观看颜色的标准 严格而言,要求数码相机所拍摄图像与现实中被摄对象绝对一致不大可能,而且除非是科技摄影或有特别要求的题材外,图像稍有些色彩偏差也无可厚非。通常色彩正常的标准是白色有足够纯度,凡出现人物形象的照片主要看人物肤色,人物肤色要自然舒服,也可以说只要人物肤色满足要求就可。前些年用不同软件显示图像时,有时会有轻微色彩差异,如今这些差异基本不复存在。当然,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显示器本身也会有些许差异,但一般来说用符合出厂标准的显示器观看,不至有太大差别。 (四)关于镜头对颜色的影响 有些摄影者发现色彩不甚理想,或怀疑镜头有问题,这就得检测镜头成像质量。有条件者可在同样环境下,将该镜头安装于其他相同型号的相机上拍摄,再比较色彩。镜头前如有UV或天光镜最好卸除,以保证无其他因素干扰。同时要严格按白平衡要求,选择相应模式或预置白平衡,如此才可能获得满意的素材。此外也可将UV镜拆除,在自动白平衡或闪光灯白平衡模式下用闪光灯拍摄人物,如确实有轻微偏色,可作一定的微调,以后将该调整值作标准常用数,这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偏色。 问题: 小题1: 下列关于“数码照片的色彩”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数码相机在白平衡设置正确且曝光准确的前提下,拍摄的照片上色彩不应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只要设置好白平衡,数码照片的色彩就能还原。 | B.因为相机显示屏的色彩差异要远比电脑屏幕来得明显,所以经常对白平衡作微调,就很可能将原本正常的颜色改得不正常了。 | C.前些年用不同软件显示图像时,都会有轻微色彩差异,如今这些差异基本不复存在。 | D.如发现色彩不甚理想,或怀疑镜头有问题,最好将该镜头安装于其他相机上拍摄;镜头前如有UV或天光镜要卸除,同时要按白平衡要求,选择相应模式或预置白平衡,如此才可能获得满意的素材。 | 小题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当环境光特点比较鲜明,明显偏色时,必须选择与照明光线相适应的白平衡模式,必要时还要借助白平衡“微调”功能作精细调整。 | B.要求数码相机所拍摄图像与现实中被摄对象绝对一致是不可能的,所以科技摄影的图像稍有些色彩偏差也无可厚非。 | C.因为在实践中发现,即便是同品牌同型号的相机,LCD显示屏上的色彩表现也会有细微差别,所以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显示器就会有更大的差异。 | D.虽然阴天色温偏高,但因为阴天原本偏色不明显,所以经相机矫正后,即使有少量偏色,通常也能为人眼接受。 | 小题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A.数码照片偏色不仅仅是白平衡设置的问题,所以选择高质量的电脑屏幕和相机镜头,就会减少偏色现象。 | B.除非是科技摄影或有特别要求的题材外,通常能为人眼接受的少量偏色的照片效果仍然不错。所以人眼能发现的偏色现象,是不符合科技摄影的要求的。 | C.摄影者如果熟悉相机各种功能,还熟悉相机屏幕与电脑屏幕的颜色差异,又了解环境光的特点和影响,就基本上能获得色彩正常还原的素材。 | D.将镜头前的UV镜拆除,在自动白平衡或闪光灯白平衡模式下用闪光灯拍摄人物,就可减轻偏色,所以在其他模式下用闪光灯拍摄人物就不能造成偏色。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儒家和谐观讲究“刚柔并湃,天人合一”,强调“大同社会”需要调动各层次人员的能动性。儒家思想向来注重教育,关注年轻人成长。在学术研究方面,青年学者虽然没有资深专家的丰富经验,也没有资深专家的宏观战略眼光,但他们无疑是研究团队里最有活力、最有想法的一批人。学术研究鼓励大胆创新、小心论证。而在大胆创新这个方面,青年学者是最檀长的,他们想像力丰富,对问题有独特的思考,有闯劲、有干劲。 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就要在尊重资深专家并且保障他们能够专心从事学术研究,还“学术本位”的同时,兼顾青年学者的声音,考虑他们的需求。因为只有调动了青年学者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投身研究的热情,才能让研究团队不断融入新鲜血液,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因此我们应为年轻人提供不很遥远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既应包括学术方面的,也应该包括物质方面的。在西方大学,吸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至少有两样,即终身教职(很好的稳定待遇)和杰出青年资助。而我们国家靠什么吸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呢?国内青年学者的薪水待遇目前远不如国外,我们可以考虑提供给他们“杰出青年”资助的机会.使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问。 在西方国家,杰出青年的获得者基本上是科研出色的助理教授,有时是副教授,极少是正教授。美国的总统青年基金,要求申请者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10年。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SSF)的INGVAR基金用来支持并培养青年学者成为未来的学术带头人,每人4年获资助600万瑞典克朗,同时组织他们参加有助于成为未来学术带头人的一些活动,该基金要求申请者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7年。但是,目前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几乎都是功成名就的正教授.年龄的上限为45岁。那么国内的优秀年轻副教授的机会又在哪里呢?他们是很难与功成名就的中年正教授竞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青年基金很不错,它考虑的是广大的青年科研人员,批准率高(1/3)但资助额小,因而远不能满足杰出的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所需。或许国家科技部可以考虑增设类似上面提到的瑞典INGVAR基金的杰出年轻学者基金,培养杰出的年轻学者(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7年)成为未来的学术带头人。 在国内的学术现状下。不少杰出的青年归国人员在国内高校全职工作后,对行政职位产生了兴趣,以图办事方便或者得到更多的资源搞科研。但是几年过后,他们很难回头静心作学术了,也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人才了。国内大学一般拥有丰富的经费资源,倘若把不少这些资源按照可量化的业绩直接分配到各个研究团队,那么院系或学科可支配的资源就会大大下降。如此一来,这些杰出青年对院系行政职位的兴趣也就会大大减弱而静下心来作学术了。比如在瑞典高校,每一笔学校下到院系的校内钱都是联系着某个教师(上的课)或导师(量化的科研结果)或教授(偶尔直接向校长要的特殊建设费等)或他们的部分固定薪金,院系行政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只是中间留个记录然后对应分配到各团队。 总而言之,我们要营造一个环境能够吸引并留住杰出的青年科研人员,因为他们是我们国家学术的未来。 小题1: 下面关于青年学者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学术研究方面,青年学者的研究经验与资深专家相比不够丰富。 | B.青年学者是学术研究团队中最有活力、最有想法的一批人,他们往往具备比较长远的宏观战略眼光。 | C.青年学者想像力丰富,对问题有独特的思考。 | D.青年学者善于大胆创新,而且有闯劲,有干劲,是国家学术的未来。 | 小题2: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首先应尊重资深专家,其次要考虑青年学者的需求,从而让学术团队永葆活力。 | B.吸引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专心于科研,首先应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研究经费保障。 | C.许多高校里的青年学者对行政职位感兴趣,是因为行政职位会带给他们科研方面许多便利。 | D.目前,国内大学经费资源一般比较丰富,但大都由院系或学科支配、而他们没有按照可量化的业绩直接分配到各个研究团队。 | 小题3: 根据文意,下面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如果不能充分调动青年学者的积极性和科研热情,留住杰出的青年科研人员,那么科研团队就无法保持活力,我们国家学术也很难有辉煌的未来。 | B.西方国家杰出青年资金的获得者一般对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有一定要求.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学者得到资助,以使他们更快成为未来学术的带头人。 | C.我国目前自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多是正教授,这种情况可能会使许多年轻学者的积极性受挫,甚至使他们出国后一去不返。 | D.高校青年学者一旦热衷于行政职位并担任领导职务,他们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人才了。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