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好 兄 弟汤姆有一架私人小飞机。一天,他和如同兄弟般的好友库尔驾着飞机做一趟旅行,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好 兄 弟汤姆有一架私人小飞机。一天,他和如同兄弟般的好友库尔驾着飞机做一趟旅行,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好 兄 弟
汤姆有一架私人小飞机。一天,他和如同兄弟般的好友库尔驾着飞机做一趟旅行,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再有半小时,就可达到目的地。
忽然,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了,估计是油箱漏油了。因为起飞前,他给油箱加满了油。
汤姆一边关小了油门,一边安慰库尔:“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说着,他将操纵杆交给也会开飞机的库尔,走向了机尾;不一会儿拿来了降落伞,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包。
他说:“库尔,我的好兄弟,我水性比你好,我先跳了!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我夫人和孩子们把它当宝贝呢!我爱他们!当然,撑不到海岸你就跳吧!”说完,他就冲出了舱门。
飞机上就剩下库尔。不一会儿,仪表显示油料已尽,飞机在无力地向前滑翔。库尔决定也跳下去,于是,他一手扳紧操纵杆,一手抓过降落伞包。他一掏,大惊,包里没有降落伞,是汤姆的衣服!库尔咬牙大骂汤姆!没伞,就不能跳;没油料,靠滑翔飞机却是飞不长久的!库尔急得脑顶冒汗,只好使尽浑身解数,能往前开多远就开多远。
飞机无力地朝前滑着,往下降着,与海面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库尔彻底绝望时,奇迹出现了 一片海岸出现在眼前。他大喜,用力猛拉操纵杆,飞机贴着海面冲过去,“嗵”的一声撞落在松软的海滩上,库尔晕了过去……
半个月后,库尔回到他和汤姆居住的小镇。他拎着那个装着衣服的伞包来到汤姆的家门外,发出狮子般的怒吼:“汤姆,你这个耍弄朋友的家伙,给我滚出来!”
汤姆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跑了出来,一齐问他发生了什么。库尔很生气地讲了事情的原委,最后抖动着那个包,大声地说:“看哪,他就是用这东西骗我的!没想到我没死!真是上帝保佑!还有,他居然还要我尽可能保住那家破飞机   你的宝贝!哼!”
汤姆的妻子被弄懵了,怔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可是,他,一直……”接着,她认真翻看着那个包,衣服被倒出来了,便从包底掏出一张纸片。她只看了一眼,就大哭起来:“好兄弟……”
库尔一愣,拿过纸片来看。纸上写着两行极潦草的字:
库尔,我的好兄弟,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难以逃生;不跳,飞机不堪重负,我们俩都得死……你一个人驾着飞机肯定能滑翔到海岸,相信,会成功的!
(根据苏景义《生死跳伞》改写,原载2005年6月19日《今晚报》) 
18.库尔从发现降落伞包内并没降落伞到海岸出现在他眼前,经历了怎样的一系列情绪变化?(4分)
答:                                                                     
19.妻子和库尔看到汤姆留在包里的那张纸条时,你认为他们的内心活动分别应该是怎样的?(4分)
答:(1)妻子大哭起来,一句“好兄弟”言简而意丰:                         
(2)可以想象到,                                                     
20.联系全文来看,汤姆跳伞之前叮嘱库尔“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我夫人和孩子们把它当宝贝呢”,其主要用意是什么?(4分)
答:                                                                     
21.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赏析汤姆形象
(2)赏析塑造汤姆形象的表现方法
答案
18.①发现降落伞包内并没降落伞,库尔由大惊并咬牙大骂汤姆,到急得脑顶冒汗,硬着头皮往前开(2分);②与海面距离越来越近,他彻底绝望(1分);③海岸出现在眼前,他大喜(1分)。
19.(1)一句“好兄弟”内涵:①你自己看看这张写着“好兄弟”的纸条;②你误会了汤姆,他完全为了你保住生命,毕竟是你的好兄弟;③库尔好兄弟,你不要再错怪她了。(可用第三人称作答,任答两点计2分,每点计1分) 
(2)库尔十分震惊:①原来是这样(终于弄清了真相),②我错怪你了,你真是我的好兄弟。(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想象合理都可计分,可用第三人称作答,上述答案供参考,每层意思计1分) 
20.飞机下面是一片是鲨鱼区,汤姆的叮嘱是①为了让库尔不跟他一起跳伞,(1分)②促使他坚定信念,尽可能驾飞机滑翔到海岸,保住自己的生命。(3分)(答“要库尔尽可能保住飞机”或“表明自己爱妻子”等不计分)
21.(下列答案仅供参考)
(1)赏析汤姆形象 
汤姆平常懂得生活,深爱家人,而面临危险之际却从容抉择,舍己为人,是一个大写的人。①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一边关小了油门,一边安慰库尔,将操纵杆交给库尔,又走向机尾拿来了降落伞,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包,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有条不紊,显得十分镇静。②舍己救人,用心良苦,(机智英勇)。从留下的纸条看来,汤姆在跳伞之际,叮嘱库尔“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为的是不让他跟自己一起跳伞,并坚定信念,尽可能驾飞机滑翔到海岸,保住生命;而自己毅然决然选择了死。③热爱生活,深情地爱着家人。汤姆备有小飞机,并和好友驾机旅行可见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从后面汤姆的妻子看过纸条“怔了半天”并“大哭”等反应来看,汤姆一家生活幸福,她留恋并热爱着家人;跳伞之际一句“我爱他们”更可见他对家人的深情。(主要扣住前两个方面计分,占12分;后一方面占3分)
(2)赏析塑造汤姆形象的表现方法
本文运用悬念手法,并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衬托)结合起来塑造人物,显得绚丽多姿。①结合悬念手法,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直接刻画汤姆形象。危难之际,汤姆关小了油门并安慰库尔,将操纵杆交给库尔,又走向机尾拿来了降落伞,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包,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结合安慰库尔“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这样的语言描写刻画了他临危不乱、迅速抉择的性格特点。故设悬念,一直读到留下的纸条才知,汤姆在跳伞之际,叮嘱库尔“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为的是不让他跟自己一起跳伞,并坚定信念,尽可能驾飞机滑翔到海岸,保住生命,表现了汤姆舍己救人的良苦用心。②间接描写库尔和妻子儿女见到纸条的反应,衬托人物。库尔危难之际的情绪变化和回到小镇后气急败坏的一系列举止从反面衬托了汤姆临危不乱的性格特征和舍己为人的品格;妻子“怔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和“掏出一张纸片”后大哭的举止和语言,不仅烘托了汤姆的高尚形象,也突出了汤姆对妻子和孩子们的爱。(主要扣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计分,占12分;涉及“悬念手法”3分。也可分三点作答)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人类学教授理查德•克雷恩认为,距今5万年前,由于人类大脑发生了生理变化,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人类祖先爆发了一场艺术、文化以及个体表达上的巨大革命。克雷恩教授称,这场革命始于一场基因突变,正是这场基因突变改变了人类的语言交流能力。
一些人类学家确信,正是这场基因突变之后,人类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装饰自己的形体外表,创造抽象的象征艺术。克雷恩教授说,所有这些都是渐进式完成的,由于不同地方人口的素质不同,因此在文化上的进步也会有快慢之分。
克雷恩教授认为,过去学术界提起人类文化的进步,生理学上的解释总是被否定的,但是事实上生理学上的解释与当今许多已知现实能够更好地吻合。正是由于这种生理上的改变,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才获得了全面提升。
事实上,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支持这种理论的有力证据,它便是最近首次发现的被证明影响人类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语言基因”——FOXP2。
2001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观察一个家庭的祖孙三代发现,该家庭几乎有一半的成员患有遗传病,表现症状包括混淆发音、搞错词语顺序、语言理解困难。结果发现所有患病成员都拥有一个使得FOXP2基因失活的突变。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人类的FOXP2基因与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类似基因存在两个细微的差别,而人类具有语言能力,非人类灵长类则没有。
克雷恩说,200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20万年前直到现在,FOXP2从未停止过进化。但是约5万年前所发生的那场突变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当时的人类活动突然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创造一些不具有实用价值、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工制品。
克雷恩教授最后说:“这组控制语言和创造力的基因总数1万个左右,正是它们的随机突变,才诱发了人类文化崭新模式的出现。现代生物科技实在太令人惊奇了,没有什么工作比研究基因更让我感到兴奋的了,因为这方面的研究永远没有尽头。”
1、下列对“语言基因”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语言基因”是5万年前给人类带来艺术、文化以及个体表达上巨大革命的生理因素。
B.“语言基因”是使人类拥有装饰自己的形体外表,创造抽象的象征艺术能力的基因。
C.“语言基因”是在生理上影响人类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控制人类创造力的基因。
D.“语言基因”是显示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类似基因存在细微差别的关键。
2、根据原文,“语言基因”的发现对人类文化研究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非洲大陆上的人类祖先爆发的基因突变改变了人类的语言交流能力。
B.学术界对人类文化的进步不仅作出社会学的解释,而且认可生理学上的解释。
C.人类了解了自己如何会创造一些不具有实用价值、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工制品。
D.使得科学家们发现了总数1万个左右的控制语言和创造力的基因。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5万年前人类祖先爆发的一场艺术、文化以及个体表达上的革命始于一场基因突变,人类大脑产生了变化。
B.基因突变使人类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装饰自己的形体外表,创造抽象艺术。当然,这些文化的进步是渐进式的,有快慢之分的。
C.“语言基因”控制着人类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诱发了人类文化崭新模式的出现,促进了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
D.在科学家观察的家庭中,所有患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疾病的人都拥有一个使得FOXP2基因失活的突变。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基因”的发现预示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将由生理学作出完整周全的解释。
B.对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等语言障碍有了基因遗传的解释,因此就可能进行基因治疗。
C.“语言基因”能影响人类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因而它的突变也可能全面提升人类的创造力。
D.科学家发现人类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似基因存在两个细微的差别,对研究人类基因特征有积极意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什么是骨水泥?是骨骼粉碎加工制成的水泥呢,还是可以制成骨骼的水泥材料? 都不是。它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材料,由于它的部分物理性质以及凝固后外观和性状颇像建筑、装修用的白水泥,便有了如此通俗的名称。其实,它的正名是骨粘固剂或骨固着剂。其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主要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关于是人体运动的枢纽,由于创伤或病变,可能变得僵硬、强直、出现疼痛症状,甚至无法活动。因而医生常进行“以旧换新”,将“废旧”关节切除,安上人造新关节。
给机器更换零部件,通过螺钉或焊接就可以做到。而人体关节是具有活力的器官,换上的人工关节,无论材料是金属、陶瓷或塑料,均为无活力的假体。如何以死代生,“弄假成真”,将两者牢固连接,并保持日久天长也不松动,就要动一番脑筋了。就像瓦工砌墙须用水泥粘结、勾缝,木工家具要用榫头和乳胶一样,医生想到发明一种特殊材料,专门用来固定人工关节。
经过多年研究,骨水泥在20年纪60年代初问世。骨水泥由白色粉末和无色带刺激气味的液体两部分制剂组成。使用时,只要按一定比例,将它们倒在一起调和,即可在室温下发生聚合反应。开始像砂浆,进而如同稀粥,接着变成面团一样,可以揉捏、挤压成任意形状,最后逐步固化,整个过程只有十几分钟。医生在其硬化前,将它置于准备更换关节的部位,随即安上人工关节。等到反应结束,局部温度稍微升高,摸上去有些发烫。此时,与优质建筑水泥同样坚固的骨水泥便成功地将人工关节与人体骨骼镶嵌,并牢牢地固定了。手术后经过短期康复,换上的关节即可发挥作用。这种固定相当牢靠,可保持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
骨水泥作为人工关节手术的配套材料,它的出现被看作是人工关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大大促进了人工关节手术的广泛开展,提高了治疗效果,帮助数以百万计的病人解除痛苦。
骨水泥除了用于固定人工关节外,在其他骨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与卓尔不群。如良性骨肿瘤此起的骨质缺损,可用骨水泥填充。骨骼恶性肿瘤,发生病理骨折,可去除肿痛组织后,用骨水泥加钢针进行内部固定,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些伴有皮肤损饬的严重骨折,复位困难,又不好固定,可经皮肤打入多根粗钢针,进行复位,然后将皮肤粗钢针尾部相互连接,此时用骨水泥固定,既快又牢,十分方便。当然,骨水泥也有一些缺点,如填充时偶尔可引起骨髓腔内高压,致使脂肪滴进入血管,引起栓塞。另外,它毕竟与人体骨骼不同,时间过久,人工关节仍可能发生松动。
为了克服骨水泥的缺点,医生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正从多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如采用专门的骨水泥枪进行填充,放置减压管,可以减少并发症,且更为安全。再如在骨水泥加入适当比例的骨粒,日后骨粒吸收,人体骨骼组织即慢慢长入骨水泥内部,可达到自身固定的目的,不易松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长泥更将受到医学界的青睐。
1、下列对“骨水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骨水泥不是骨骼粉碎加工制成的水泥,也不是制成骨骼的水泥材料,而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配套材料。
B.骨水泥的物理性质以及凝固后外观和形状颇像建筑、装修用的白水泥,所以便有了如此通俗的名称。
C.骨水泥的正名是骨粘固剂或骨固着剂,主要用来固定人工关节,并保持长久不松动。
D.骨水泥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主要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2、下列对骨水泥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使用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用时,将组成骨水泥的白色粉末和无色带刺激气味的液体两部分制剂倒在一起调和,使它们在室温下发生聚合反应。
B.在聚合反应中,骨水泥开始像稀粥,进而如同砂浆,接着变成面团一样,可以揉捏、挤压成任意形状,最后逐步固化。
C.骨水泥固体后,医生净将它置于准备更换关节的部位,随即安上工人关节。
D.等到聚合反应结束,局部温度微升高,摸上去有些发烫。这时坚固的骨水泥便成功地将人工关节与人体骨骼镶嵌,并牢牢地固定了。
3、下列有关“骨水泥治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骨水泥大大促进了人工关节手术的广泛开展,提高了治疗效果,帮助数以百万计的病人解除了痛苦。因此,骨水泥的出现被看作是人工关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B.骨水泥除了用于固定人工关节外,在其他骨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很出色。如良性骨肿瘤引起的骨质缺损,可用骨水泥填充。
C.有些伴有皮肤损伤的严重骨折,复位困难,又不好固定,可经皮肤打入多根粗钢针,进行复位,然后将皮肤粗钢针尾部相互连接,此时用骨水泥固定,既快又牢,十分方便。
D.骨水泥也有一些缺点,如填充时就会引起骨髓腔内高压,致使脂肪滴进入血管,引起栓塞。
4、根据原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骨水泥的发展,从某种程度说,是医生受了“瓦工砌墙须用水泥粘结、勾缝,木工做家具要用榫头和乳胶”等事实的启发的结果。
B.置换上的人工关节,无论材料是金属、陶瓷,还是塑料,骨水泥都能将它与人体骨骼牢固连接。
C.骨水泥毕竟与人体骨骼不同,时间过久,人工关节仍可能发生松动。但是如果在骨水泥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骨粒,日后骨粒吸收,人体骨骼组织即慢慢长入骨水泥内部,可达到自身固定的目的,就不会再松动。
D.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水泥带来的并发症会越来越少,骨水泥的使用会越来越安全,从而达到更好地造福病人的目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提起红树林,可能许多人会感到陌生,但它的作用却丝毫不因受关注程度低而减弱。红树林并不是红颜色的树林,它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生长于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唯一的木本植物,红树林起到了海岸森林的脊梁作用,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因此它能吸引大量鱼、虾、蟹等生物来此觅食栖息,繁衍后代。此外红树林区还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生产繁殖的场所。 
世界上的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共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在东亚,一个在中南美洲,而其中又以东亚的较为繁茂。我国的红树林与东亚的红树林是同一类型,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海岸。其中广西的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1/3强。在太平洋西,无论是种类还是分布范围,我国的红树林都具有代表性。 
美丽的红树林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更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的体现。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还有159种变种的藻类。红树林对人类也具有巨大生态效益。由于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牢固扎根于海滩淤泥中,形成一道与海岸线平行的天然屏障,故可有效抵御和降低自然灾害对堤围的危害。据专家们保守估计,中国红树林总的生态功能价值为每年23.7亿元,这其中还有大量的直接和间接价值没被计算的在内,如景观生态价值、湿地系统营造价值、风险及污水去除价值、降低赤潮发生频率、自身药用价值、经济用材价值等等,如果这些项目均被科学地计算在内,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将大大提高。因此,红树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可就是这样一个海岸守护神,仍然没有摆脱被人类破坏的命运。 
东南亚可谓热带红树林的重灾区,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状况也令人担忧。最近10多年来,由于围海造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不少地区的红树林面积锐减,甚至已经消失。据统计,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目前的1.46万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总面积的1%。如今仍有人无视国家法规,依然在大片地砍伐红树林。 1998年深圳、珠海等地海域先后暴发的大面积赤潮,造成先后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生态专家一致认为赤潮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红树林的大面积减少。面对惨痛教训,人们开始醒悟。我国目前保护红树林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项目──中荷合作雷州半岛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已正式开工。相信不久的将来,红树林将会重现于碧水蓝天之间。
(摘自《中国环境生态网》)
1、下列对“红树林”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红树林是一种不为世人所了解的非红色稀有胎生植物。
B.红树林是一种生长于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C.红树林是一种非红颜色稀有木本胎生植物,是生长于陆地向海洋过渡地带的特殊生态系。
D.红树林是一种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木本植物。
2、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红树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原因的一项是                                                                 
A.红树林在景观生态、湿地系统营造、自身药用和经济用材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B.美丽的红树林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生态效益。
C.红树林是抵御和降低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是海岸的守护神。
D.红树林是稀有木本胎生植物,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分布很广。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们对红树林的不甚了解和关注不够极大的影响了其作用和生态价值的充分体现。
B.在太平洋西,我国的红树林无论是种类还是分布范围,都具有代表性。
C.调查研究表明,世界上物种多样化的生态系是红树林。
D.世界上的红树林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东亚和美洲是其两个主要分布中心。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由于人为因素,世界其他地区的红树林面积也在不断减少,甚至消失。
B.我们只要不围海造田、围海养殖和非法砍伐红树林,我国沿海就绝不会出现赤潮泛滥。
C.如果将红树林的直接和间接价值都科学地计算在内,那么我国红树林每年总的生态价值将会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增加。
D.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相关法制的不断健全,红树林重现于碧水蓝天之间将会成为现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②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①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1972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②达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③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更有协同发展,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为植物完成了授粉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
④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经历了萌发、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其最后归宿则是消亡,达尔文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④达尔文之后的古生物发现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然界不单存在着达尔文所主张的渐灭,还存在着达尔文所坚决否认的突然绝灭.⑤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的突然灭绝,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以来,这种明显的生物突然大灭绝就发生过4次。
⑤需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求他,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其历史功绩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小题1: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没能合理解释地球上某些物种突然爆发式的出现的现象。
B.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是生物进化的推动力之一。
C.达尔文认为,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内,从未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突然灭绝的现象。
D.在昆虫采集花粉的过程中,昆虫遇到食物,花得以授粉,这一事例证明了“间断平衡论”的正确。
小题2:以下文字是从原文中截取的,应还原至文中①②③④⑤哪一处?(只答序号)(2分)
小题3:本文介绍的新的生物进化理论和研究,主要质疑的是达尔文的哪三个观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小题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深人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
对粱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既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戮。
这是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
这是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
小题3: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