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怀 鲁 迅郁达夫  ①真是睛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②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怀 鲁 迅郁达夫  ①真是睛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②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怀 鲁 迅
郁达夫
  ①真是睛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②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③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④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⑤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⑥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⑦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1.找出对第①节中“晴天霹雳”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喻鲁迅死讯突如其来,毫无精神准备。
B.喻闻鲁迅死讯时内心的极度惊惧和紧张。
C.喻闻鲁迅死讯时内心的极度震惊和悲痛。
D.喻闻鲁迅死讯时受震动之大,可见敬爱鲁迅之深。
2.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回忆鲁迅》中,有下面一段话,可以说是对本文的补充说明:“鲁迅的葬事,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一座纪念碑。他的葬仪,也可以说是民众对日人的一种示威运动。工人,学生,妇女团体,以及鲁迅生前的知友亲戚,和读他的著作、受他的感化的不相识的男男女女,参加行列的,总有一万人以上。”这段话对本文最能补充说明的观点是( )
A.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B.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
C.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D.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3.本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 )
A.通过写景,渲染人们痛悼鲁迅的气氛。
B.以微红的新月比喻鲁迅,表达哀悼之情。
C.用象征手法,表明鲁迅精神永垂不朽。
D.响应开头,深化主题,使文章耐人寻味。
答案
1.B
2.B
3.D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司仪副官走到别素号娃伯爵夫人面前,邀请她。她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副官的肩上。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兹舞的不是她。
  ②“我已经荣幸地认识了,假使伯爵小姐记得我,”安德来公爵恭敬地低低地鞠着躬说,和撇隆斯卡雅说他粗鲁恰恰完全相反,他走到娜塔莎面前,还未说完邀请跳舞的话,就伸出手去搂抱她的腰。他提议跳华兹舞。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③“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他们是走进圈子里面去的第二对。
  ④安德来公爵是当时舞会中跳得最好的人之一。娜塔莎也跳得好极了。她那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她的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⑤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和爱仑的肩膀比起来,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但在爱仑身上,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⑥安德来公爵欢喜跳舞,他希望尽快避免别人同他进行政治性的、理智的谈话,希望尽快突破那种因为皇帝的驾临而形成的令他厌烦的拘束,所以他去跳舞,并且选择了娜塔莎,因为彼埃尔向他指出了她,因为她是他眼中所看到的第一个美女;但他刚刚揽住那个纤细灵活的腰身,她便和他那么靠近地扭起身子,对他那么亲密地微笑了一下,她的魅力之酒使他陶醉了。当他换一口气,放下她,停下步子,开始望别的跳舞的人时,他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
1.舞会上,娜塔莎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予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别素号娃伯爵夫人和司仪副官的舞姿。请简要分析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③④段文字在描写娜塔莎这个人物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达到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举例说说对“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技术热后的冷思考
  当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在人们生活中一一实现,电影中那些暴力画面会不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当人脑像一个实验品一样被科学家们逐一分析,甚至植入电脑芯片,与电脑合二为一的时候,人类,还能被称为是生物意义上的人类吗?在这些新兴科学技术不断挑战、提高人类极限能力的同时,也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道德伦理的问题。它们,也就必然会挑战人们对于自我身份的认识。在我们张开双臂,拥抱这些新兴科技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暂时停下脚步,思考一下,这些新兴科技到底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副作用”?
  “人机合体”技术的直接后果会使我们越来越依赖科技。一旦这些设备装置被夺走,用户们就会处于劣势,就如同大脑缺少了一个部分。而德国图宾根大学医学伦理学家Jens Clausen进一步指出:培训人们运用正确的神经信号来控制机器也许会对他们的情绪、行为、记忆和言论产生影响。这还涉及到我们对现有归责制度的认识。在未来,罪犯们会不会将他们的犯罪行为归罪于他们大脑中的“植入物”?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机合体技术可以应用得多广。健康的人们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会用这项技术来增强他们大脑的力量?一旦这项技术应用于辅助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我们又如何保证这项社会资源公平地为更多人服务,而不是成为富人们的专属品?
  如果说人机合体技术是一个极端例子,那么其他新兴科技也或多或少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些麻烦。“分身机器人”也许能让你缓一缓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但如果这项远程机器人控制技术得以普及,又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出新的社会规则。比如,你不能像忽略一通手机电话或一封电子邮件一样随意忽视一位机器人朋友的到访,因为机器人操控者的眼睛正通过屏幕瞪着你。这样一来,你就得正面与机器人进行交谈。但是,我们习惯于冷漠地对待冷冰冰的机器人。如果你关掉这些机器人身上某人的声音或不耐烦地将机器人推开,是否违反了已有的社会规范,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伦敦AP设计师Keiichi Matsuda说,增强现实技术让人们更加精确地获取到有效信息,但同时也用这些无生命的物质打破了我们的生活平衡,更让人们的隐私无所遁形。你一不小心在网络上透露的任何私人信息,也许在你编辑的同时,就已经被公之于众。到时候,“匿名”这个词,也许将在人类的词典中消失。(2011年8月6日《文汇报》)
1.下列有关“人机合体”技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新兴科技,“人机合体”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副作用”, 其直接后果会使我们越来越依赖科技。
B.“人机合体” 的设备装置一旦被夺走,就会如大脑缺少了某部分一样,它的用户们马上就会处于劣势状态。
C.“人机合体”技术需要人们运用正确的神经信号来控制机器,这也许会对人们的情绪、行为、记忆和言论产生影响。
D.虽然“人机合体”技术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些麻烦,但其中的“分身机器人”也许能让你舒缓一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人脑被植入电脑芯片,与电脑合二为一的时候,人类就不能再被称为是生物意义上的人了。
B.在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新兴科技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停下脚步,冷静地反思一下人类社会未来将面临的问题。
C.“人机合体”技术应用得很广,健康的人可以利用它来增强大脑的力量,残疾人也可以利用它来改善日常生活。
D.像远程机器人控制技术这样的新兴科技如果得以普及,人类社会中原有的一些社会规则就将被打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人机合体技术还是其他新兴科技,都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B.随着新兴科学技术对人类极限能力的挑战和提高,我们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那些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将一一实现,那些暴力画面也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
C.在未来社会,如果我们随意忽视一位机器人朋友的到访,或者关掉这些机器人身上某人的声音,或不耐烦地将机器人推开,就会违反已有的社会规范。
D.作者认为,随着现实技术的增强,人们的隐私也将无所遁形;到时候,“匿名”这个词就会在人类的词典中消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问题。一片苍茫
戴涛
  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
  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
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流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吗?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如此。
  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单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白生说,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男童说,我饿。
  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
  家里没饭。
  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炕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时,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一筐好梨。
  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么?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由幽谷迁乔木,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白生沉默无语。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 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注:①幽谷:深谷。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作品开篇以白生的恩师多举荐梨入笔,自此“晶梨”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白生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B.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有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C.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和读者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该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D.这篇作品语言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心沉得如同铅坠”的比喻,用语贴切;“雪白”与“殷红”的对比,色彩鲜明;“你别看”、“你问我”等人物语言,均可体现。
E.“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深重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2.分别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天……”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把“神舟”七号飞船送上太空的是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为了发射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而研制的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是目前中国起飞质量最大、长度最长、系统最复杂的火箭。为了“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1992年开始研制的长二F火箭,在历时8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火箭上多个元器件和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假如一套系统出了问题,可以立即切转到另一个系统;同时,火箭提高了元器件等级和筛选标准,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其可靠性指标从长二捆火箭的0.91提高到了目前的0.97,其安全性系数更是达到0.997,使它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型火箭中有两个系统是独有的。一个是故障检测系统,其中包括火箭上自动诊断和地面诊断两个方面。这套系统可以在飞船待发射阶段和上升阶段自动进行故障检测,一旦有问题它会自动报警。假如航天员正在发射塔的塔架上尚未进舱,他可以就近跳进塔架上的逃逸布袋。布袋是用一种弹力很强的特殊帆布做的,航天员跳进去后可以用四肢的阻力来控制下降的速度,像乘软滑梯一样从上面一直滑到地下室的安全地区。出现故障时,我们还可以将一些故障数据传输到地面,采用地面诊断。俄罗斯的火箭只有自动诊断功能,而没有地面诊断技术。
  另一个就是逃逸系统。逃逸系统也叫逃逸塔,在飞船的顶部,从远处看像是火箭上的避雷针。一旦出现意外,它可以随时启动。它的任务是在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一段时间,万一火箭发生故障,它可以拽着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帮助火箭上的宇航员脱离险境。火箭上的逃逸救生系统,美国是在发射30多次,前苏联是在发射100多次以后,经故障诊断才研制成功的。
  我国在长征二号F型火箭研发中,质量控制的标准之严格达到了近乎严酷的程度。除了进行正常的专项考核外,还对一些结构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火箭强度有影响的零配件,只要有一点不足就直接报废,然后重新设计生产,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火箭的飞行全过程不过600秒左右,我们却要求产品达到600小时的水平,以确保万无一失。
  据报道,送“神七”上天,将是传统状态下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谢幕之战”。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说,从下一发开始,承担载人航天任务的长二F火箭将迎来大规模改进。
1.根据文意,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故障检测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系统可以让正在塔架上尚未进舱的航天员安然脱险。
B.此系统由火箭上的自动诊断和地面诊断两个系统构成。
C.此系统和逃逸系统一样,并不能自始至终发挥功能,其作用时间是有限的。
D.此系统中的地面诊断技术是俄罗斯火箭所没有的。
2.下列不属于提高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措施的一项是(  )
A.火箭提高了元器件等级和筛选标准。
B.火箭上多个元器件和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
C.在发射塔上设计安装了逃逸布袋。
D.对一些零配件,只要有一点不足就直接报废。
3.根据原文信息,以下论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目前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
B.质量越大,长度越长,系统越复杂,火箭的功能就越强。
C.长征二号F型火箭已经圆满完成它的使命,从下一发开始,它将被另一种新型运载火箭所替代。
D.比较美国和前苏联的研制过程而言,长征二号F型火箭逃逸系统的研制还算是顺利的。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我心如秤
  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
  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
  “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
  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行德,满口答应下来。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柜有四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一塾师的女儿为妻。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俺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不过,千万不能让俺爹知道。”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老掌柜曾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
  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来 “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
  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把米店让给了“丰裕”,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老掌柜心里高兴,出了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盼奥秘,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掌柜嘿嘿一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靠啥发的财?是靠咱的秤!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说了一遍。
  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显山不露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老掌柜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她说:“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兴旺。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
  大家更是一阵惊讶,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儿,从腰里解下账房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如此?
1.小说写了两家米店,详写“丰裕”,略写“永昌”,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掌柜为了多赚钱请人星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星秤师傅为了多得钱而星不合标准的秤,这些现象表明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观全文,分析新媳妇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结合小说内容探究:你觉得文章最后一段结尾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