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题。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舒  婷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白天刚下过阵雨。风特别湿潮,犹如海的呼吸,轻悄地穿过荒芜的花园,抚摸了我一下,脸上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题。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舒  婷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白天刚下过阵雨。风特别湿潮,犹如海的呼吸,轻悄地穿过荒芜的花园,抚摸了我一下,脸上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题。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
舒  婷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白天刚下过阵雨。风特别湿潮,犹如海的呼吸,轻悄地穿过荒芜的花园,抚摸了我一下,脸上一阵凉意。
  是什么使眼睛发潮?为什么会想起你?窗外黑黝黝的屋脊,像几条卧鲸。深深浅浅的灯光,似乎要从万千人生故事中,泄露一点什么消息。好比一本书的封面,引诱你去翻阅。不料记忆能及的那一页,竟是老朋友你。
  学生时代你的外号叫蚂蚱。你长得尤其高又非常瘦。凸额头,又粗又硬的头发编成结结实实两条辫子,撅在耳后。
  老师提问你,你茫茫然站起来。你那对视得很厉害的眼睛在老师看来是一种有辱师道的挑畔,同学们则看作凶狠的搜索。你咕咕噜噜的回答虽然是正确的,但不耐烦的老师己从你的课桌里掏出一批罪证:精致的小鹿、花篮和水袖宫娥,全是用包糖纸编的。大家哄然大笑。我以为你会哭,会甩起书包回家。但一经允许坐下,你仍将凸额抵住桌沿,检视你的宝贝。它们像虫子一样在你课桌里衍生不息。至今我还似乎能看到你如何灵巧而且温柔地翻弄那些五光十色的玻璃纸。
  你父亲死时,我去看你。你家低矮潮湿的房间竟然用铁丝拦了一半,养着十几只珍贵的乌骨鸡。你家八九口人,原靠父亲做木匠活,现在要靠妈妈养的这些鸡了。房间的另一半是弟弟妹妹,高高矮矮,最小的妹妹在你母亲怀里吃奶,你母亲的发上,簪了一朵小白花。弟妹们在做游戏,他们的玩具我是太熟悉了。那些玻璃纸在昏黑中,发出华丽的光彩。只是你的眼睛很忧郁。
  我们的友谊究竟怎么开始?谁能说清草坪上的第一粒种子是鸟衔来还是风吹来的呢?
  早读时,我们班的女孩子总到后山找一棵最茂盛的相思树,分坐在各个枝丫上,远远看去,就像栖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相思鸟。直垃壁益盏旦圭迁丛立丝—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同学们中有人一改温良恭俭让的好孩子样,宽皮带把腰束得细细的,一只手拎着老师的领子去批斗。你是根正苗红的“红五类”,屡经动员和阶级教育,始终和我站在台下,不肯“造反有理”。于是你又得了“铁杆’(保皇)的绰号,它与你又瘦又黑又结实的样子这样相称。
  插队时我们没能在一起。
  第一次我步行九十里路去你的知青点,远远看见你张着大手飞奔而来,使出那么大的劲勒我,我们一起摔在地上,你的一只鞋甩到水田里去了。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满天清明,飞舞的坟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为什么有关我们共同的记忆总伴有澄澈明净的天空呢?我们真的把那些阴霾的日子躲过去了吗?你的铺板上只有一条返潮的草席,“救济性质”的再生布被单,临时垫了几本书为枕头。我很难入眠,但真的满心快活。你兴奋地说个不停,没头没脑,我努力猜透是什么隐藏在你的一大堆废话里。睡不着,你拉着我起来到村外走走。月色明媚,山村恬静,连狗也叫得有韵味。我们漫步的斜坡上长满柔软的草,你指着村边一个亮着的窗,,说:就是他!  哟,铁杆,你在恋爱呢[怪不得你用沙子搓白塑料鞋,煞费苦心排列你的刘海,它们不肯蓬松,一会儿又一揪一撮地粘在一起了。
  这个梦只是一厢情愿。你搬出了知青点,一个人住在旧庙的厢房边。第二次我去看你,在回城之前和你告别。你上工去了,门没锁。被子没有叠,一摸,原来温着一大牙缸的稀饭,中间大约浇了一匙酱油。这就是你的午饭和晚饭。
  大约在这段时间,你迷上了文学,抄了一厚本又一厚本的笔记。你写的信也“文采”起来。恋爱中个个都是诗人。虽然初恋的梦是破灭了,你望着那盏灯一直又过了多少年?
  你是最后一批回城的,安排在市政局修整马路。你显得更黑了,连你们的工友都叫你“铁杆”。等我出了一趟远门回来,听说你谁也不通知就结婚了,又听说最近你有了一个女儿。屡次托***转口信去,你始终不回答。
  命运使我成了“文人”,而你默默戴着草帽跟着压路机劳动,这似乎是我们的差别。但现在我有了儿子,我们同是母亲。我不知道我的儿子和你的女儿会不会相识在蔚蓝清澈的天空下?会不会手拉着手在我们寻找草莓的地方采摘鲜花?
  今夜天空深远沉静,铁杆,我们望的是同一颗星星吗?(本文有删节)
1.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运用了多重对比刻画“铁杆”的性恪特点,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文章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及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为题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营造回忆情境,自然引出下文,为全文奠定惆怅叹惋的抒情基调。
2.外表难看,内心美好;同学造反批斗老师,“铁杆”始终不参加,可见她的正直善良;回城前同“我”亲密无间,回城后主动疏远“我”,表现出她的自尊又自卑。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的清新美好,表现了女孩子的活泼可爱,烘托了两人亲密无间的友谊。
4.(1)讴歌纯真的友谊。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有我们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
  (2)礼赞美好的感情.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铁杆做起了恋爱和文学的梦。
  (3)批判丑陋的时代。文革中阴霾伴随着成长,澄澈明净的天空只是梦想。
  (4)寄托真切的期盼。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我们的孩子会有更美好的未来。(答出任三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不被消化掉的人
张曼菱
  (1)现在似乎更崇尚“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了。但我想说:“不被消化掉的人”亦是真俊杰!
  (2)八月,李政道来北京三天,相约给我半天接受采访。千里外带了一盒云南的中草药,想送给他。有人好心劝我道:“人家这些人已经是洋人了,拿了也会扔掉。”一席话说得我乡情大伤。但我仍是拿去了,固执地想要和他认这个“同”。
  (3)与李政道相对一早上,感觉首先是“老师”——他先接过我的采访提纲,用笔在上面划划,说:“这样你的重要内容时间才够。”然后是“学长”——他亲切融洽得像长你几班的大同学。最后是“朋友”——我说,想拍一拍这个“国际科技中心”的房间,不知您是否愿意带我们看看?他说:“我非常愿意。”
  (4)他喜形于色地向我们做介绍。书架上,他的每一本书都是以中国画为封面,以中国文化的古意为书名。在那些具有世界性成就的科学论著封面上,画着老庄故事和垂鬏的牧童等。
  (5)李政道特别喜爱那首“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的画意。他先和我推敲“光阴”一词,他说:“光和阴,是两个意思。”我说:“昼与夜乎?”他说:“有一点接近,还不完全。”他认为,在“光阴”这个中国词的含意中,就已经包含了现代世界科学对“时间”“光速”的“相对论”等很多内容的领悟。
  (6)李政道的这种悟性,这种中国文化与现代科学融会贯通的精英式思维,这种丰美的人格,令人倾倒。一盒云南的中草药,顺理成章地拿出来和被接受了。我感觉到的是,他和我们没有“断”。他没有像那些从另一个世界上来的人,像外星人一样地看待他的故土故人与草木。
  (7)我看见的李政道是一个亲手做一切事情的人。包括如何布置那些办公室。当他妻子活着的时候,曾亲自为她设计写字台,他就在这张台上为我们题词。
  (8)为给中国办事,李常常亲自向国外名大学名学者写几十封信,并到邮局亲手发走。在李的身边,助手们也是科学家,没有什么“女秘书”型的人。李政道的排场还不如今天国内的一个县长。
  (9)我不管他的护照是什么,我只知道李政道是一个没有被强大的西方物质文明与文化消化掉的中国人。我想到:西南联大对我们民族的最大功勋,就是培养了一大批“不被消化掉的人”。消化,有各种各样的。例如:被完全地同化,忘却“来处”。例如:被腐化,忘却初衷和使命。例如:汉刘阿斗就是一个“此间乐,不思蜀”的,可随他人肠道消化做渣滓的东西。
  (10)中华民族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东方文化所以成为人类的一大板块或一大救援,就是因为不被任何力量消化。只愿意自身去消化其它,从而强大起来,屹立天地之间。
  (11)“起来,不愿意作奴隶的人们”,是否就是:“不愿意被消化掉的人们”?(《散文》海外版2001第1期,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二小节交待好心人的劝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政道被称之为是一个没有被消化掉的人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节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的题。“生态炸弹”——电脑
  “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一些环保专家这样大声疾呼。
  生产一台电脑大约要消耗1.8吨燃料、水和化学物质等资源。即使是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也需消耗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各种化学物质。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如芯片则必须在高度清洁无尘的车间内进行,连使用到的水也要经过特别处理。可见,生产电脑消耗的资源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大。统计数字显示,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是电脑本身重量的10倍,而生产汽车和电冰箱所需的燃料只有自身重量的2倍。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电脑显示器、芯片、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有毒物质如石棉、砷、汞、铅、含溴防火材料。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电脑配置还包括一些看不见的隐形“配置”,如石棉、砷、水银、铅、放射性物质等等。它们就隐藏在显像管、电子电路、机壳和主板中。电脑报废后,这些有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它们随时可能变成我们身边的“生态炸弹”。
  正因为电脑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所以,电脑垃圾更难处理。如果采用焚烧的方 法,必将直接污染大气、水源,甚至引起人员中毒;如果采用深埋的方法,有毒物质还将慢慢渗透出来,污染地下水层、庄稼和人,仍可能惹出大祸;如果回收处理,由于代价不菲,此项工作进展缓慢。美国IBM公司为处理报废电脑支付的费用是30美元每台,回收公司却觉得无利可图。所以,大部分国家的电脑垃圾不是废物利用,而是直接被送到垃圾站,甚至非法走私到第三世界国家,电脑就成为“生态炸弹”。
  测试表明,打印机、显示器、遥控器、摄录像机等所有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电子设备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都有大量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释放出来,形成一种电子雾。这种电子雾充斥在空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它容易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头痛、失眠、健忘等各种不良症状。电脑中的“隐形***手”到底有多少,现在仍说不准。(摘自《百科知识》)
1.下列选项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论据,错误的一项是:(     )
A.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即使是使用的水也有特殊标准。
B.生产与电脑所需的燃料质量要求高,而且消耗的燃料非常多。
C.生产电脑显示器、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石棉、砷、汞、铅放射性物质和含溴防火材料等有毒物质。
D.打印机、显示器等电脑配件在工作时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电脑的生产流程、电脑生产工艺所需的材料、电脑工作和报废后的情况看,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
B.焚烧、深埋、回收是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而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处理电脑垃圾。
C.只要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材料中的有毒物质就会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D.所有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均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电子雾充斥空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所消耗的资源,要比平均生产一台普通电脑所消耗的资源少。
B.生产一台电脑所需的燃料,比生产一台汽车所需的燃料还要多。
C.处理电脑垃圾,关键是防止其中的有毒物质渗透出来危害环境,其难度比处理普通生产垃圾大得多,危险得多。
D.如果政府部门制定新标准,新法规来规范电脑生产厂家主动回收报废电脑,将大大减少电脑产品的危害。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回答下面的题。洞庭一角
余秋雨
  ⑴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中便想:又是它了。一零四六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腾子京重修岳阳楼罢,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⑵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既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⑶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吧。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⑷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 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⑸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⑹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⑺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⑻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逼仄得多了。
  ⑼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⑽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虑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借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直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着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先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只是一种音符!
1.第四段中加粗的“两层浪涛”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中的“有趣的奇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五、六段,结合上下文分析。
(1)作者为什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先说“洞庭湖小了”,然后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这样说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范仲淹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具体有哪些评价?请分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做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做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
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2.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
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屠  夫
于心亮
  现在老百姓买点什么,做点什么,总有点提心吊胆的,为啥?怕被人“宰”。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刀”,老百姓哪里躲得了?所以,现在真的要好好的讲讲职业道德、行业信誉了。
  我有个朋友是当医生的,姓汪。这天,汪医生在门诊室里值班,来了一个病人,病人说是鼻子塞了,老是流鼻涕,还有点头疼,咳嗽,可能是感冒了。汪医生问了病人的姓名、年龄,又问他的职业,病人稍稍迟疑了一下,说:“我是***羊的。” 汪医生问:“***羊?那一定很赚钱吧?”
  病人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汪医生又问,***羊有什么诀窍,病人说:“那当然,不说别的,给羊放不放血就有学问呢,放了血,分量就轻了;不放血,分量就重了。”汪医生听了,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问:“听说***羊的时候,有的羊会哭?”
  病人说:“是呀,有的羊的确会哭。”说着,他的表情突然兴奋起来,滔滔不绝地讲起一件往事:有一次***羊,***的是自己家的一只母羊,很肥。他手里抓着一个绳扣,慢慢地靠近那羊,那羊朝他流泪了,但他不能不***呀,他狠了狠心,把绳扣套在了羊的脖子上,这个时候,那羊前腿一屈,下跪了……他心软了,想放了它,可家里等着***了这羊,卖了买米买煤呢,他又一次狠了狠心,最终还是把那 羊***了。可一剖开它的肚子,俺的娘呀,肚子里竟然有三只小羊,他那个后悔哟……
  汪医生说:“你不应该***它……”
  病人说:“是呀,我当时真恨自己,干嘛要***它呀,等它生下三只小羊后再***,我就可以多赚钱了!”
  汪医生想不到那病人竟是因为少赚钱才后悔!接下来,汪医生就给病人试脉搏,观舌苔,量体温,测血压,慢慢的他的脸色就变得凝重起来,他让那病人先去查个血,然后再去拍几张片子。
  医生这么一说,病人哪敢怠慢?他查了血,验了尿,拍了X光,做了心电图,还有B超和CT,然后他捧了一大摞单子坐到了江医生面前。汪医生把单子一一看过,眉头一会儿紧,一会儿松,把那病人紧张得心头“怦怦”跳,眉头也是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然后汪医生就开始摇头,吓得那病人的脸色也是一会儿青一会儿紫。接着,汪医生叹了一口气,说:“慢慢调养吧,先给你开点儿药。”
  病人吓得战战兢兢的,捧着一叠处方去划价、交款、取药。汪医生暗自好笑:他回去大概可以开药铺了!汪医生洗了洗手,悠然自得的坐在躺椅上,心想:这个月的任务又超额完成了,等着发奖金吧!
  下班的时候,汪医生在走廊上,有同事走过,问:“今天***了几只羊?”
  汪医生说:“就***一只,羊毛却挣了不少钱。”
  同事问:“那人是大款吗?”
  “不,他是个***羊的。”
  同事又问:“啥病?”
  “感冒。”
1.如何理解:“汪医生想不到那病人竟是因为少赚钱才后悔!”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羊的诀窍和汪医生***“羊”的诀窍是一样吗?试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汪医生的回答“感冒”,发人深思,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为“屠夫”,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