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从孔子起,“乐学”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从孔子起,“乐学”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安徽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从孔子起,“乐学”便是教育家所倡导的治学精神。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有所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地接受。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又都在寻求一种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宏观上,愉快教育要求有丰富的教育时空资源,要求有催人向上的管理体制,要求有和谐的交往关系;在微观上,愉快教育则要求教师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健康的心理等等。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愉快教育具有复合功能。愉快教育,可以做到趣中养德,乐中启智;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情趣高雅。同’时,它又是劳动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和收到预期效果的,可靠保障。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归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纠正“智育中心”等不正常现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愉快教育的实施,反映出“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关于“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学生认识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自身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师生间的交往。两个中心说在愉快教育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
  愉快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愉快教育必将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作为新生事物,愉快教育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从而日趋完善。
1.下列对“愉快教育”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对传统教育方法全部更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它具有时代的特征。
B.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乐学”的治学精神。
D.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时期。
2.下列对愉快教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利于纠正“智育中心”“教师中心”等不正常的教育现象。
B.可以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使学生身心健康。
C.能够使劳动技术教育顺利实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符合愉快教育的观点。
B.愉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的辩证统一。
C.愉快教育就是趣中养德,乐中启智,这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D.愉快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已经在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答案
1.B
2.D
3.A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史字,完成1-4题。半份儿礼物
罗伯特·巴里
  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在我们俩想来,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日子——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
  这是我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这样一份儿礼物,可就非同寻常了。好在我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
  我和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感到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
  “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
  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在他们一起生活的这些年中,父亲能够给予母亲的东西真是太少了。母亲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既要做饭,又要照料我们,还要在浴缸里洗我们全家人的衣服。而且对干这一切活儿都毫无怨言。她很少笑。不过,她要笑起来,那可就是不负我们盼望的赏心乐事。
  “你们打算给她送什么礼物?”父亲问。
  “我们俩将各送各的礼物。”我答道。
  “请您把这事告诉给母亲。”尼克对父亲说,“这样她就可以乐呵呵地想着它了。”
  父亲说:“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想法,竟出自你这么个小脑袋瓜儿里,你可真聪明!”尼克高兴得面泛红光。随着,他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肩头,说:“鲍勃也是这么想的。”
  “不,”我说,“我没有这么想过。不过,我的礼物会弥补这个不足的。”
  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和母亲都在满心高兴地玩着这个神秘的游戏。母亲干活儿时满面春风——她假装着什么也不知道,但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我们家里充满着爱的气氛。
  尼克找我商量该买些什么礼物。
  “我们谁也别对谁说自己要买什么。”尼克说。他是见我总也拿不定主意,等得实在不耐烦了。
  我经过再三考虑,最后买了一把上面镶有许多光闪闪小石子儿的梳子。这些小石子儿看上去就如同钻石一般。尼克很赞赏我的礼物,但却不愿说出他买的是什么。
  “等我选定个时间,我们再把礼物拿出来送给母亲。”他说。
  “什么时间?”我迷惑不解地问。
  “说不准,因为这跟我的礼物有关。你就别再问什么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准备要擦洗地板。尼克对我点头示意,然后我们就跑去拿我们的礼物。我折转回来的时候,母亲正跪在地上,显得疲累不堪地擦洗着地板。她用我们穿烂了的破衣片,一点一点地把地板上的脏水擦去。这是她最讨厌***活儿。
  紧跟着,尼克也拿着他的礼物返回来了。母亲一看到他的礼物,顿时脸色煞白。尼克的礼物是一只带有绞干器的新清洗桶和一个新拖把!“一只清洗桶!”她说着,伤心得几乎语不成句。“母亲节的礼物,竟然是一只……一只清洗桶……”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他默然无语地拿上清洗桶和拖把便向着楼下走去。
  我把梳子装进我的衣袋,也跟着他跑了去。他在哭着。我也哭了。
  我们在楼梯上碰到了父亲。因为尼克哭得说不出话来,我便向父亲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我要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尼克抽抽噎噎地说。
  “不。”父亲说着,接过了他手里的清洗桶和拖把。“这是一份儿很了不起的礼物。我自己应该想到它才对哩。”
  我们又上到楼上。母亲还在厨房里擦洗着地板。
  父亲二话没说,用拖把吸干了地上的一摊水;然后又用清洗桶上附带的脚踏绞干器,轻快地把拖把绞干。
  “你没让尼克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他对母亲说,“尼克这份儿礼物的另一半儿,是从今天起由他来擦洗地板。是这样吗,尼克?”尼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羞愧得满面通红。“是的,啊,是的。”他声调不高但却热切地说。
  母亲体恤地说:“让孩子干这么重的活儿是会累坏他的。”
  ①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看出了父亲有多么聪明。“啊,”他说,“用这种巧妙的绞干器和清洗桶,活儿便不会怎么重,肯定干起来要比原先轻松得多。这样你的手就可以保持干净,你的膝盖也不会被磨破了。”父亲说着,又敏捷地示范了一下那绞干器的用法。
  母亲伤感地望着尼克说:“唉,女人可真蠢啊!”她吻着尼克。尼克这才感到好受了一些。接着,父亲问我:“你的礼物是什么呢?”尼克望着我,脸色全白了。我摸着衣袋里的梳子,心里想,若把它拿出来,它会像尼克的清洗桶一样——仅仅只是一只清洗桶。就是说得再好,我的梳子也只不过是镶了几块像钻石一样闪亮的石子儿罢了。
  ②“一半儿清洗桶。”我悲苦地说。尼克以同情的目光望着我。
1.小说以“半份礼物”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小说中划线①处说:“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看出了父亲有多么聪明。”请问父亲的聪明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阐释小说中划线②处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母亲曾经说;“唉,女人可真蠢啊!”你认为母亲蠢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以朴实的语言、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精妙的构思而令人称道。你的看法呢?请从这四颂中任选一项,结合文本和个人体验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采光,《红楼梦》中的窗首先以其通透实用功能而存在。此外,作为小说中众多景象之一的窗,不仅与亭台轩院、花草树木完美融合,而且通透的特点又使其成为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从而体现了其审美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一个诗化的环境。
  首先,具有作为采光和通风功能的窗,它形成了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大观园外看,“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大观园内,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幽窗,蘅芜院的绿窗清雅而不失富丽,怡红院更有五色纱糊就的小窗。侵窗的月光不仅使大观园的女儿凭窗读书成为可能,也赋予了她们诗人般的气质。
  小说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家丫鬟隔窗一见钟情,第二十四回中贾芸与小红之间的恋情,与窗户有着不解之缘。窗户采光和通风的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眉目传情的重要渠道。作为传情的通道,窗在宝黛爱情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黛玉生气时,窗户为宝玉提供了传达心声的通道;宝玉挨打时,黛玉通过怡红院的纱窗去观看宝宝,窗户又为黛玉表达关切之情提供场所。
  其次,窗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为它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的功能。这一点古人早已发现。《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动对心中所爱的怀想的情景。古人对窗户借景、对景的注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主动的审美眼光。《红楼梦》中的窗同样体现了其取景、对景之功用。小说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对紫娟说:“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此处,取下纱屉后的窗户,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大燕子盘旋其间,构成了想象中的一幅“燕归图”。
  窗户还有隔景、分景之功能。小说第四十回,“贾母论窗纱”一节对窗纱作了精辟的介绍,无论是软烟罗,还是霞影纱、蝉翼纱,均以薄透为特色。虽然薄透,但窗纱对窗外之景还是起到了隔的作用,窗外之景在窗纱的阻隔之下变得朦胧而隐约,使人在这一边看到另一边,本来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在恍惚迷离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黛玉让丫头将那能吟《葬花吟》的鹦鹉连架子摘下来,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自己则坐在屋中,“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里的月洞窗不仅成为黛玉取景的佳处,更在空间上起到了一种隔的作用。“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美人与鸟儿隔窗对语,既有隔窗取景的韵味,又将原本同一幅画面分隔成了内外两个场景,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
  小说中窗的借景、隔景等功能,既营造了一种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这情形有如现代作家宗白华所说:“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的意境。” (摘自《中的窗意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的窗既有通风采光之功能,也有审美之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诗化的环境。
B.《红楼梦》中的窗和亭台轩院、花草树木构成一个整体,是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
C.《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
D.《红楼梦》中的窗有使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增加画面的立体空间感等作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窗是《红楼梦》中众多景象之一种,能丰富读者的审美感受。
B.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的窗各有特点,作用也各有不同。
C.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审美功能,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运用。
D.黛玉与鹦哥隔窗对语体现了窗户在《红楼梦》中隔景、分景的功能。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红楼梦》中,窗户促进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发展。
B.无论古人和今人,在文学创作中都非常重视窗户的作用。
C.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创作《红楼梦》时充分发挥了窗户隔景、分景等功能。
D.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如果缺少了“窗”这一意象,那它就缺少了很多精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散文,完成1~4题。怀念乡村春节(冰客)
  ①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新家,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
  ②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过瘾则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地位的象征,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声已经弥漫着比拼的气势。听着这些***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这早已失去了传统意义新年的热闹气氛了,我不堪与他们比拼贫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市平凡地生活着,不与人争。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
  ③乡村春节是我永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虽然那时的乡村很穷,童年的我们总是日日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这样好改变我们贫穷的味口,可以狼吞虎咽地饱食大鱼大肉。尽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那个年代并不富有,但春节,大鱼大肉必不可少。就在团年的鞭炮声还没有响起,大人们还在忙年的时候,我们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自然会三五成群地带着一些鞭炮,去寻找我们的欢乐。那时的鞭炮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顶多只是买上一两封小鞭炮,然后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既经济实惠,又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只有那些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稍微有钱的人的子女们才会偶尔放一些冲天炮或是烟花,那才算是当时的“高档产品”,也会令众多的小伙伴艳羡。
  ④而团年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放鞭这一形式也省略了。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的欢乐。除夕夜里,村人们家家必要放鞭,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来年的好景象。
  ⑤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那时,我们一群孩子们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于年夜里,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燃放鞭炮。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各个农家必是一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则每到一家,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
  ⑥如今这乏味的城市年夜,人们除了在鞭炮声中展示自己的富有之外,防盗门一关,各自在家中海吃山喝,既不知道对面的人家姓甚名谁,也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来自何方,更别说串门了。
  ⑦虽然城市这种过年的方式已沿袭已久,谁也无法改变,但我这个过惯了那种朴实的乡村春节的乡下子民,已是极其厌烦了,没过正月初二,我就携妻带子,再回到属于我的乡村,去寻找和体味乡村那种让我永生难忘的春节。(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四期,有删改)
1.谈谈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跟穷人一起上路
鲍尔吉?原野
  那一次,我从油麻地去香港岛看维多利亚湾的夜景,途中步行经过一个隧道。隧道的名字已经忘记了,印象是宽亮如昼。走着,目光被左壁招贴画吸引:
  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迎面而来。他刚毅精悍,左腿是机械假肢,肩膀有些前倾,吃力地、渴盼地向前疾行。画面正文的文字说,此人为病中的穷孩子募捐,正在旅途中。画中心有大字——
  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位汉子一定走过了千山万水,不然不会有如此深邃的目光。他刚毅的表情背后掩饰着隐痛——用这条假肢走,每一步恐怕都要痛。那么,如图所示,他正徒步穿越新疆的独山子、玛纳斯、一碗泉,甘肃的马莲井、黄羊镇、娘娘坎,然后经陕鄂湘粤到香港——他是香港人——一个忍痛的行者用假肢穿越大西北的旷野,信念像火苗一样越烧越旺,让没钱的孩子治病。
  照片用镀铬金属镶框,内置灯光照明,一幅连一幅延伸到前面。画面上的汉子像排队一样,一个接一个向你迎面走来,昂着头,有些吃力地移脚。然后是一行比一行小的字:
  跟穷人一起上路。
  香港街头很少见到通常印象中的穷人,大家似乎衣食丰足。在这幅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招贴画中,“穷人”两个字竟很尊贵,关注他们如同每个人的责任。
  就是说,此刻我感动了,血液从各处奔涌而出,冲撞全身。我心里默念:跟穷人一起上路、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时,耳边歌声趋近,不远的地方有一支乐队。四个淡蓝色牛仔装的年轻人在弹唱,隧道高瓦数的橙光把他们的脸庞勾勒得十分柔和。他们沉静地吟唱美国乡村歌曲,弹电贝司的女孩子很卖力,头发在肩膀上跳。他们脚下一只干草色的牛仔帽里有散钞,纸卡上写着:为脊髓灰质炎病童筹款。
  乡村歌曲在海底隧道回荡,宁静而朴素。曲调如RICHAED MARX的风格,把渴盼压在了心里,舒展、大度而倔犟,如fool’s game,又如myconfession。吉它、蓝色牛仔装和他们头发上金黄的轮廓,与音乐一起构成了奇妙的效果,身后招贴画上的独行者目光炯炯,简直就要破壁而出了。
  我想站下多听一会儿,但听众只有我一个——别人扔下钱匆匆而行。我把仅有的一些港元扔进干草色的礼帽,感到轻松。这几天我被这钱弄得枯燥——买东西剩下的这点钱,大件买不成,小件又不想买;还得动脑筋找打折的商店,比如“SOGO”;又要算计地铁费用等等,哪如此刻省心。
  乡村歌曲对爱情、忧伤和前途均有独特的诠释方式,就像枝头上的花与瓶里的花不一样,像赤脚在五月的玉米地里走过,脚丫缝儿感到土壤的湿润,像衣衫带着松香味,指甲缝儿里有洗不尽的惭愧。但我把所有的钱放送礼帽之后,伫立倾听就有一些惭愧。我想有钱真是不错,隔一会儿,往那里扔点钱,再接着听。但是,把钱分几次给一个募集善款的乐队,似乎也不像话。
  他们并没有用目光驱人,眼神里多少还有一些谢意,感谢我目不转睛地倾听。跟港人比,我有许多时间,但仍然不能长久流连。
  乡村歌曲的声音离我越来越远,我用目光接过一幅又一幅的“跟穷人一起上路”,向出口走去。这时,口袋空空,我把它翻出来,像两只兔子耳朵在腿侧垂着——我童年曾玩过这样的游戏。那时没有钱,口袋里是一些纸团。现在演习一遍,竟很新鲜,好像洗手套一样把自己翻过来洗干净了。(选自鲍尔吉?原野《青草课本》,河北教育出版社)
1.结合文意,请你谈谈“‘穷人’两字竟很尊贵”中“尊贵”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说被招贴画“感动”了,请分析招贴画有哪些感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划线部分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为《跟穷人一起上路》,假如改成“帮穷人踏上坦途”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刘梦溪
  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国人制作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申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摘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们以前说的中国文化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海洋文化的特点。
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
B.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是统治者独尊的核心思想,即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
C.因儒家不是宗教,所以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中国这么长的历史才很少有宗教战争。
D.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家思想则给人以上进的力量。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充满神奇的想象力,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大,腰身细,跟黄河流域的差不多。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追求。
C.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
D.“礼失,求诸野”是说当民间风俗不再淳厚时,作为主流的传统儒家思想就可以发挥它的教化作用,让人们重新遵规守矩。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