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一个画家的作品,大体可以看出他是从心所欲还是胡来,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秋月还是躁动不安。八大山人的用笔其实是并不狂肆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一个画家的作品,大体可以看出他是从心所欲还是胡来,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秋月还是躁动不安。八大山人的用笔其实是并不狂肆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西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一个画家的作品,大体可以看出他是从心所欲还是胡来,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秋月还是躁动不安。八大山人的用笔其实是并不狂肆的,他运用中锋,沉稳而准确地推移毫颖,画面每一笔都没有逃出他理智所控制的范围。那是一种至极的理性与至极的感悟的高度统一,在佛家称“无缘大悲”。这时,八大山人是“从心所欲”的,也是“不逾矩”的。徐渭固为不世之天才,然则其作画、写字恐怕心境不似八大山人宁静空寂,所以偶尔来一两下败笔。这在八大山人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所赖徐渭才气干霄,瑕不掩瑜倒成了徐渭蓬头垢面不掩国色的特征。现代李苦禅的用笔,我以为是在八大山人和徐渭之间的,这与苦禅先生的性格大有关系。他一面喃喃而语,对画坛的丑陋和愚蠢奉上鞭挞、调以谐谑,大笔洋洋洒洒地在纸上跌宕运行;到紧要关头,先生不免语住,紧闭着嘴,这必是神来之笔诞生的瞬间;然后,先生又恢复怡然自得之态,在率意中把握着分寸。苦禅先生的画面是不会有败笔的,现在坊间的赝品,一眼便可识别,但凡首先跳入眼帘的,正如(庄子)书中从炉中跳出的恶金,必不能成为莫邪之剑,画上的败笔非徒不能状物传神,而只能起着破坏的作用。
  对历史上的每一位大师“审问之、明辨之”,是美术史家的本分,同时可以鞭笞画坛的劣迹以昭示后之来者。现在大写意的画家多了起来,大概和“立竿见影”的心态有关,他们作画时神涣气散,横涂纵抹,自以为做到了“我不思则我在”,与笛卡儿的 “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为仇寇。殊不知“胡来”的结果是满纸败笔、惨不忍睹,心中倾慕狂士的潇洒恣肆,而笔下却出不了他们的豪纵任侠,用力过猛,立刻恶浊;泼洒无度,必成墨猪。有自知之明的,团起扔进纸篓;无自知之明者则裱以精工,悬诸华堂,获笑天下士。
  我们不要太相信古人文章所描述的狂士,以为只有在神经失控状态才会有神来之笔,那就上了古人的当了。石涛曾很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每兴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狂叫数声,发十斗墨,纸必待尽”。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显然他心知肚明,那是在捉弄观众。其实,怀素三分醉意是有的,他却偏做酩酊大醉状而已。
  傅抱石先生“往往醉后”一印,曾引发过无数的遗闻轶事,描述傅抱石如何大醉之后画出了神品,我想这大大误解了傅翁的“往往醉后”的文学意味。这“醉”字,正是傅翁忘怀得失、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与天地精神侔合的最佳状态。无道之士是狂不起来的,那仅仅是胡来。庄子自知狷狂,但却放言恣肆,皆入环中,所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刘熙载称:“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
1.下列对几位画家的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大山人理性与感悟统一,用笔并不狂肆,他是从心所欲的。
B.徐渭心境不够宁静空寂,偶尔来一两下败笔,他有些胡来。
C.李苦禅的用笔,跌宕运行,紧要关头往往诞生神来之笔。
D.傅抱石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与天地精神侔合。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在好些大写意的画家,作画神涣气散,横涂纵抹,真是“胡来”。
B.怀素作画酩酊大醉,那是在捉弄观众,是假装的。
C.石涛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是因为举酒狂叫会有神来之笔。
D.庄子狷狂,放言恣肆,但皆人环中,不是胡来。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家如果内心躁动不安,自然会从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B.古代所谓画坛狂士,其作品的神来之笔并非出自神经失控的状态。
C.美术史家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鞭挞画坛上的胡来现象,从而警示后人。
D.绘画大师少有败笔,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仅能打破规矩,而且能达到忘怀得失与天地精神高度统一的境界。
答案
1.B
2.C
3.D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和传统西洋画的主要分别,还不在透视、描绘笔法、构图等等的技巧,而在于对绘画的基本构想。传统西洋画求逼真的形似,绘画本身是目的,画一幅画或者是为王公贵女保存肖像,或者应教堂的需要以引起人们的宗教情绪,又或是描绘战役的详情,以供国王和将军的陶醉。画中或偶有民情风俗,往往也是为了替封建领主显示属下子民的生活。中国画却是手段,目的在抒写画家本人的感情、思想和美学上的意境。中国大画家笔下的山水不必似真山真水,却要抒写画家的胸襟情怀。皇帝内廷供奉的画家应命而作,图画便成为目的,旨在迎合皇帝的癖好,除非皇帝的胸襟甚宽,鉴赏力甚高,而画家的技巧又极高明,否则不可能有佳作产生,正如承旨奉和之诗,希觏名篇。作品格调高低之别,往往即在于此。
  东西文化互相接触之后,西洋画从日本画里间接得到中国画家的基本意念,放弃了“求形似”,转而创造自己的风格。这在艺术创作上本来是正路,但他们大都趋向于形式的研究,只注意构图和色调的创作,极少企图抒发高雅情操、自然天趣。中国画却渐渐走上了西洋画家所早已摒弃了的旧路,不再注重意境感情,而求实际效果。
  这种趋向,主要是社会压力。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时时刻刻在生死存亡中挣扎奋斗,“为国家民族服务”“为军事政治服务”,成为最迫切的需要。社会不同情艺术家表现个人的闲情逸致,要求人人为民族的生存尽力。所以,在文学上,“文以载道” 成为主流;在美术上,“社会效果”成为主流。为政治服务成为艺术的主要目的,艺术就成了宣传工具。当然,就整体的社会效果而言,这种绘画是有重大贡献的,在形式技巧上,宣传画也可以十分精彩。
  就表现方式而论,近代中国画毕竟还保存了固有传统。尽管国画中混入了西洋画法,基本上终究是国画,洋为中用,中国画并没有变成西洋画。中国的新诗、小说、音乐(民歌除外)、话剧,却连形式也完全西洋化了,所以中国老百姓颇难接受,只有洋化的知识分子才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也能保持原状。江青所提倡的钢琴伴奏 “样板戏”和“革命芭蕾舞”不受欢迎。中国戏曲和中国画,目前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两大支柱。但中国戏曲并无多大进步,只不过作了一些枝枝节节的修改。今日中国画的技巧和表现方式,却已非明人、清人之所及,更非唐人、宋人之所及。说我国近百年来主要的传统艺术成就是在绘画,此言当不为过。(摘编自《金庸散文集》)
1.下列关于“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手段,目的在抒写画家本人的感情、思想和美学上的意境;西洋画本身就是目的。
B.中国画里的山水不必似真山真水,却要抒写画家的胸襟情怀;西洋画则要求逼真的形似。
C.中国画渐渐受西洋画影响,不再注重意境感情;西洋画间接接受中国画影响,放弃“求形似”。
D.中国画开始追求实际效果,主要迫于社会压力;西洋画放弃“求形似”,走上了艺术正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画和传统西洋画在透视、描绘笔法、构图等等的技巧上均有差异,但更主要的差异还在于对绘画的基本构想明显不同。
B.中国画里也不乏皇帝内廷供奉画家的应命之作,此类作品与传统西洋画一样,绘画本身成了目的,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
C.彻底放弃画家个人高雅情操、自然天趣的抒发,只注重构图和色调创作等形式研究,使西洋画在学习中国画时难得要义,少有佳作。
D.“文以载道”“社会效果”成为文学与美术的主流,都是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具体表现,这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状况有直接关联。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宫廷绘画虽然旨在迎合皇帝的癖好,但只要皇帝的胸襟够宽,鉴赏力够高,而画家的技巧又极高明,就会有佳作产生。
B.作为宣传工具的绘画,就整体的社会效果而言,有重大的历史贡献,这并不排除它在形式技巧上,也町以有突破和创新。
C.比之于中国的新诗、小说、音乐(民歌除外)、话剧,中国的传统戏曲和中国画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元素,是“最中国”的艺术。
D.与中国戏曲变化较小不同,中国绘画走过了由唐宋而明清,直至当下的一条不断变革的道路,在技巧和表现形式上进步尤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6000年文明史中,大概有5700年左右是发展很缓慢的,是神本位和君本位。直到十五世纪左右,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社会学家有了很多觉醒。又过了一百多年,牛顿的朋友一科学家约翰·洛克提出,要用规律意识、理性精神观察社会发展,人类社会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神,社会发展有规律可循,治理社会的基础是人类的利益。后来,美国人根据洛克的思想写了《独立宣言》,马克思称其为“人类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并说洛克的思想是“英国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观念的基础”,对他评价非常高。
  我们今天进行决策的时候,科学家和科技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心理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赫伯特·西门,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又是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家,是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创建者。他提出了“满意决策论”,其中有个著名的观点,“最好是好的敌人”,就是说,人在决策过程中不可能掌握所有信息,只可能达到满意而不是最佳决策。就是这么几句话,他拿到了诺贝尔奖,这就是从科学的发展所得到的一些对决策的基本认识。
  实际上,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形成了“社会物理学”这一新的学科,以自然科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推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同时,也发展了社会和人文科学的理论。比较早的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谔,他首先把物理学里的“熵”引入到生命系统和社会现象里,这本书后来也影响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生涯。
  非线性科学里的蝴蝶效应对决策科学化的启示作用也非常大。它说,如果在非洲某个地方有一只蝴蝶的翅膀扇动一下,可能会引起纽约上空爆发一场暴风雨。在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里,一个地方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或者大的混乱。这作为现代非线性科学或者复杂系统科学里面非常重要的课题,确实给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很大的启示。另外,现在有许多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中国科学院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像牛文元先生就应用“社会燃烧理论”研究社会稳定的几方面因素。国际上也已经有不少这样的模型了,美国很早就有一个研究全球稳定的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而且确实能起一些作用。牛文元先生的模型对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是有贡献的。(节选自郭传杰《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
1.下列对“蝴蝶效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线性科学里的一种理论。
B.混沌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C.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大的混乱。
D.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课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洛克关于社会发展的思想是美国《独立宣言》的思想基础,马克思盛赞《独立宣言》,并指出洛克的思想也是英国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基础。
B.“最好是好的敌人”一句的意思是,要想达到“好”,就要克服想要追求“最好”的错误认识,否则就难以达到“好”的境地。
C.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与人文的交叉,例如社会物理学就是以自然科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的。
D.中国科学院牛文元的“社会燃烧理论”主要研究社会稳定方面的内容,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为中国的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人类文明史上,神本位和君本位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直到十五、十六世纪,人们才逐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神。
B.由于从科学的发展中得到了一些对决策的基本认识,赫伯特·西门提出了“满意决策论”理论,并凭借这一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
C.国内外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对社会稳定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一些作用。
D.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许多科学家的贡献看,科技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乌鸦喝水
徐成龙
  小朋友,乌鸦口渴了怎么办?老师的话音一落,教室里一双双小手树林一般竖了起来。
  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老师和蔼可亲,眉开眼笑的。
  一双双眼睛如饥似渴地盯着老师,有几个学生急不可待了,从位置上站起来,似乎怕老师看不到。老师笑眯眯地指定一位女生回答。小女生忽地站起来,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声音甜润悦耳,回答得天衣无缝。
  读了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什么道理吗?老师的提问越来越有深度了。课堂里沉默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又慢慢地举了起来。
  这位男同学,你来回答。老师指着坐在前面的一个小男生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小男生大大方方地回答。你真聪明。老师的笑容灿烂了,掏出一朵小红花,亲切地说,奖你一朵小红花。男生喜滋滋地坐下,挺自豪的。
  这是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乌鸦喝水》,执教的是很有名气的张老师。她看着同学对答如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坐着听课的老师也不停地颔首称是。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忽然,一个胖男生说。
  张老师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迈开步子向前走去,脸上还是挂着笑,说说你的问题吧!
  老师,我想……乌鸦不一定能喝到瓶子里的水。胖男生挠着头皮,眼睛看着老师,也许是紧张吧,说话也不伶俐了。胖男生的话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石子,教室里唧唧喳喳的,许多学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窃窃私语。
  张老师愣怔着,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书,这课书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从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这个学生也太幼稚了。张老师的脸微微涨红,咳嗽一声,掩饰住刚才的尴尬,又变得镇定自若了。
  张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满面春风地问,同学们,你们说,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吗?
  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瓶子里有水,乌鸦怎么会喝不到水呢?一个女生轻蔑地看了一眼胖男生说。是啊!张老师接言道,瓶子里有水.放上小石子水就会往上升,这是基本常识。我们应该像那只乌鸦一样,开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信口开河。
  张老师示意胖男生,他无奈地坐下,耷拉着脑袋默然不语,眼眶溢满了泪水。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
  十几年过去,那个胖男生师范毕业了,分配到母校任教,成了一位新教师,大家热情地喊他赵老师。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分配来的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上《乌鸦喝水》这一课。
  课堂气氛活跃极了,水到渠成的。听课的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讲课将要结束的时候,赵老师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们,《乌鸦喝水》这一课已经讲完了,你们都没有什么问题吗?赵老师的眼光充满了期待,亲切地看着小朋友。
  一个女生站起来,清脆地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在瓶子里放上小石子,它真的能喝到水吗?
  课堂里顿时沉寂下来,在座的都看着赵老师。一个男生扑哧一声笑了,课文不是已经说乌鸦喝到水了吗?这有什么怀疑?教室里霎时嗡嗡起来,有些人还在嘻嘻地笑。
  赵老师挥着手,让小朋友安静,说,大家都发表了意见,那么我们看看乌鸦究竟能否喝到水,让事实说话吧!
  赵老师拿出几个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和一盆小石子,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们做个实验,在几个瓶子里放上小石子,看看乌鸦能否喝到水。赵老师的话音一落,小朋友们乐坏了,争先恐后要上台做实验。
  上来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放着小石子,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结果出来了。小朋友看着其中的一个瓶子目瞪口呆了,听课的老师也目瞪口呆了,教室里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声。
  我们的实验结束了,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赵老师按捺不住喜悦地问。
  有一个瓶子,乌鸦是无论如何也喝不到水的。小朋友不约而同地高声道。
  赵老师话题一转,怎样的瓶子乌鸦才能喝到水呢?
  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那个女生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瓶子里有足够的水乌鸦才能喝到,否则就喝不到了。赵老师睿智的目光闪着光彩,热烈的掌声响起,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听课的张老师走出教室,一下子把赵老师的手握住了,激动地说,小赵,你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张老师的课上,小女生回答得“天衣无缝”,大大方方的小男生也因为回答正确获得了一朵小红花,这些都表明,张老师的课起初进行得很顺利。
B.听到胖男生说“有一个问题”的话,张老师“露出一丝惊讶”,说明她有点意外,但“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说明张老师对解答孩子的问题胸有成竹。
C.许多学生对胖男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一个女生还轻蔑地反驳了胖男生,由此可见,班级中的学生普遍对爱逞能、好表现的学生有排斥心理。
D.“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又一年。”这句话强调,作为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师,张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工作热情。
E.赵老师的课上,当孩子们嗡嗡地议论时,赵老师拿出了“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和一盆小石子”,说明他是有准备的,他也希望“让事实说话”。
(2)小说中的张老师是位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主要写了两位老师先后上同题课文《乌鸦喝水》时的课堂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公开课上《乌鸦喝水》,有人认为他是因十几年前自己上张老师课时的一段切身经历,有人认为他是想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有人认为他是想让听课的师生受到启发,请就你认同的一个方面,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有一种爱像海绵
李丹崖

  男人独自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耷拉着脑袋,他不敢目视前方,生怕遇见熟人,问他为什么没去上班。男人失业几天了,在街上转了几天,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工作。
  他是多么需要一份工作啊!老婆三年前就下岗了,一个人在小区门口靠支了一个水果摊贴补家用,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他来供应。儿子的成绩一直在整个年级名列前茅,更令他骄傲的是,儿子写得一手好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回到家里,儿子还亲自朗读第二遍,给他和妻子听。听儿子朗读作文就变成了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
  他心里清楚,儿子的作文成绩这么好,除去儿子自身的天分外,还与他每月都给儿子买一本童话杂志有关,那些童话或多或少地启发了儿子的想象力,让儿子总能语出惊人。如今,连工作也丢了,恐怕
10元一本的童话杂志今后也要给儿子“断奶”了。
  不!绝对不能!这种想法刚一在脑海里打了个转儿,就立马被自己推翻了。自己心里再苦,也不能表现在儿子身上。想到这里,他咬咬牙,从报刊亭买了最新一期的童话杂志。
  他一路想了很久,该怎样对家人说呢?没办法,只有再瞒一天了,明天继续想办法。这样想着,男人掏出了钥匙。
  刚刚推开家门,儿子就冲过来抱住了他,大声说:“爸爸,你回来了,我的作文又被当成范文朗读了,来,我读给你听!”妻子则从厨房里端着一碟菜走了出来,说:“赶紧洗洗手吃饭吧。”于是,一家人像往常一样温馨地吃起了晚饭。
  晚饭后,儿子开始给他朗读自己的作文《水在爸爸的肩头“唱歌”》。在这篇作文中,儿子这样写道:“我非常希望能像张明一样,有一个做送水工的父亲。每一个父亲的肩膀,都曾是儿子的"战场",如今,孩子长大了,爸爸扛起一桶水,像扛起张明一样,咣当咣当的水花声,调皮地在自己的肩头"唱歌",这样的肩膀很健硕,这样的肩膀不寂寞。”
  他灵机一动,儿子的作文正提醒了他,他恰巧可以趁此机会做一个送水工,苦是苦了点,但是,孩子乐意,又能下得了台,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第二天下班,他是满面笑容地扛着一桶水走进家门的,儿子高兴地向他竖起大拇指说,“爸爸真棒!”妻子也笑容可掬地拧了一下儿子的小脸说:“看,爸爸多疼你,为了满足你的愿望,把自己的工作都辞了!”
  儿子的眼泪,直在眼圈打转儿。他赶紧呵斥妻子:“说什么呢?看,都把孩子给弄哭了。”
  “爸爸,我这不是哭,我这是高兴。”儿子擦干眼泪说。尽管男人很累,但是,男人觉得很满足,妻子和儿子没有发现一丝异常的迹象。男人从此就开始当了一名送水工,一干就是一年半。一年半后,他贷款在儿子学校附近开了一家饭馆,由于靠近学区,生意逐渐做得风生水起,日子也逐渐过得殷实起来,一天清晨,饭馆刚刚开门,邮递员就送来了一个厚厚的信封。信封上写着儿子的名字,拆开一看,才知道是儿子的作文发表了。顾不上准备饭菜,他就迫不及待地看起儿子的作文来。儿子的这篇作文题为“有一种爱像海绵”。文章没看完,他的泪就汩汩地挂满了双颊。儿子的作文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一年以来,我和妈妈一直为自己那篇造假的作文感到不安,好在爸爸没有发现什么,只是每次看到爸爸被汗水浸透的背心,我就会禁不住一阵阵心酸。我一直感觉,爸爸就像一块海绵……(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父亲下岗后,刻意对家人隐瞒了他下岗的事,以免家人担心,他想尽快找一个工作,支撑起这个困难的家。
B.妻子和孩子并不知道父亲下岗的事,父亲成功地骗过了家人,一家人像往常一样温馨地吃起了晚饭。 C.父亲心里清楚,他从小给孩子买童话杂志对孩子写作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他决定继续买这本杂志的原因。
D.儿子在作文中写到张明有一个做送水工的父亲,他很羡慕,表明他希望自己的父亲也能够去做送水工。
E.儿子看到自己的父亲做了送水工,心里其实并不高兴,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他很懂事,怕父亲会伤心,所以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2)小说中的父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的“作文”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像海绵一样的爱的内涵。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爱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的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 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护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粱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广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的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决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变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选自《梁启超:趣味人生》,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在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中有小成就。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文章用了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2)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生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