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短信看得见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短信看得见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短信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能力看不见……
这一段话,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核心立意:1.需体现“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两方面,它们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相互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2.文章需围绕这两者的关系展开立意。注意:“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应具体有所指,而不能只是笼统地谈一些哲学概念。
参考立意: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通过看得见的去发现和挖掘看不见的。比如:我们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中去发现生命之美;要善于从纷繁的现象中去探求事物的规律。
看得见的往往不可少,而看不见的可能更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经常用看得见的去替代看不见的。比如:认为嫁妆婚礼就是爱情,金钱和鲜花就是成功,从而产生物质崇拜,变得轻狂浮躁。看不见的必须依托于看得见的才能存在。比如:人民的幸福必须要有基本的物质保障,人才的优劣必须要有标准来衡量。
点评: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①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②多角度原则。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③明限制原则。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④倾向性原则。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地平线”,《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自然界的地平线只存在于极目望去的远处。如果你走过去,就会发现那里也是坎坷不平的,而地平线却仍在远处向你招手。这时,如果你再回望你的出发地,才发现原来坎坷不平的地方现在望去也是平展的。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从前有户人家,主人每天提着水桶到几里外的井里打水。他用的两个水桶,一个完好无损,另一个却有一条裂缝,每次即使把水盛满,回到家里也只有半桶水了。这只有缺陷的水桶为此常常闷闷不乐,有一天,它终于对主人说:“我感到非常过意不去,每天你打水都要从我身上漏掉一半,害得你要多走几趟。你不如换一个新桶,把我扔掉吧。”主人没说什么,只是在下次打水时让水桶留意它们走过的小路:只见沿路开遍了美丽的鲜花!
主人告诉这只水桶,就是因为它会漏水,所以特地在路边撒下花种,这样有裂缝的水桶反而成了最方便也最有效的灌溉工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写一篇不要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说:仁义礼智不是外部给予,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思想、领悟罢了。所以说,向内心追求就会得到它,不向内心追求就会失去它。
这段话对你有哪些启发?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经历、体验、感悟等。
要求:感情真挚;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
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中国谚语)
②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科尔顿)
③我宁可让人侮蔑我的好诗,也不要别人赞美我的坏诗。(雨果)
④讨厌指责的人往往是身有惭德,胆怯情虚的人。(叶圣陶)
⑤非难比赞美安全。(艾默生)
面对以上各种说法,我们该如何对待呢?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最新数据显示,以微博、微信、人人等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工具与广大手机用户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今天你‘微’了吗”已经成为许多人每天见面的问候语。工信部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9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0.8亿,其中3G用户已经达到2.026亿。许多省市手机上网普及率已经超过80%,每户户均流量已达每月150M……
有人认为我们就这样被手机“绑架”了,也有人说用手机进行社交更便捷了,也有人认为凡事要有度……
以上材料,一定引发你很多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