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10月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称,开发“汉语能力测试”,旨在以考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10月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称,开发“汉语能力测试”,旨在以考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该考试将按照难度分为六个等级。但对于这项新考试制度,网上质疑声不断,有网友说:“上了十几年语文课,耳濡目染二十年中文,还需多此一举吗?”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字的内容。(2分)
(2)对上面材料反映的事情你有何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答案】(1)“汉语能力测试”制度引发网友质疑。(2)[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汉语能力测试”十分必要。 首先,学校应试教育中单纯的知识性记忆使得人们缺乏对汉语学习的热情,更感受不到积淀了几千年的汉语文化; 其次,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母语亟待“拯救”; 再次母语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汉语能力测试”确实是场及时雨。
[答案示例二]“汉语能力测试”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 因为它很有可能让学生为考试而考试,为过级而考试,为拿证书而考试,这不但损害了汉语本身的教育与学习,而且可能让语言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分级别的“汉语能力测试”中,在以拿到语言能力文凭和证书为目的的前提下,在拿到能力证书为就业增加筹码的现实前,母语的学习将被披上一层“功利”的纱幕。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问要求概括的是一个转折句群,要以主句为中心,把点概括全。第二问考查的是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回答问题一定要注意完整,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分条陈述理由。要尽量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当然所述理由一定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举一反三
【题文】下列依次填在横线处的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传统笔墨根基”,一般人总是想到皴染、斧劈、刮铁、乱柴、乱麻等等一类的笔墨技法;但是人们却往往忘记了,“中国画”之所谓“中国画”的最根基性的东西:诗书画合一,与诗书画同步。前者,指的是画幅的文本呈现:
,
。也就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
,
,
”。后者,则是要求创作者的“内外兼修”,
,使形式与内容同步俱进,因之,作者笔墨传送的就不仅仅只是山水具象,而且是意幽境远的精神文化内涵。
①即把诗、书、画放在同一个技法层面上去追求、去训练、去经营
②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
③诗境是绘画的内容
④以诗境为灵魂
⑤而书法是绘画的形式表现手段
⑥诗、书、画同在一境层
A.③⑤②④⑥① | B.①④③⑤⑥② |
C.③①②④⑤⑥ | D.①③⑥②④⑤ |
【题文】下面甲、乙两幅漫画都表现了环保的主题,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幅?请作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__________,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
①一旦别人代替自己做出选择 ②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 ③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 ④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 ⑤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 ⑥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
A.⑤①⑥②③④ | B.③⑤①⑥④② | C.①⑥②③④⑤ | D.④①②③⑤⑥ |
【题文】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于是,你慢慢可感觉到,
,
,
,
,
直到你呼吸困难,心跳迟滞,像一辆超重的车,在上坡时渐渐地减慢,渐渐地停下。
① 檐前的蜘蛛怎样结那囚禁自己的网
② 而那寂寞的感觉又是怎样越来越沉重地在你心上压下
③ 午后的日影怎样拖着暗淡的步子西斜
④ 暮色又怎样默默的爬上你的书桌
⑤ 屋角的浮沉怎样毫无目的的游动
A.①③⑤④② | B.③⑤①④② | C.③⑤④②① | D.①④②③⑤ |
【题文】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
雕匠所说的话的深刻寓意。(15字以内)(4分)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缓缓说道:“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深刻寓意: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