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怀古》词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下阕怀周瑜,着重写人,借对周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怀古》词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下阕怀周瑜,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诗人面对早生的华发,自斟自饮,悲伤无法释怀。 |
B.《书愤》运用对比的手法,从立志报国的早年写到白发苍苍的暮年,抒发了当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感慨,充满悲愤和无奈,于是决心归隐山林。 |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辛弃疾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全词语言风格明快晓畅,通俗易懂。 |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词,不仅使诗歌具有音韵美,更增强了环境的凄清气氛,加强了凄惨、忧伤的情感。 |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A诗人最后一尊还酹江月,与天地共饮,用一种豁达的胸怀消化自己人生的遭遇。B诗人并没有决心归隐山林之意;C诗中处处用典,语言风格不属晓畅易懂。
考点: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举一反三
【题文】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祝福》刻画了祥林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悲剧命运的逼迫下,走投无路的一生。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都一样地把她往死地里赶,都是把她推向死亡的一只只手。 |
B.《项链》构思精巧,情节一波三折。结尾马蒂尔德发现项链是赝品,读者感到十分意外。情节发展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从借项链时女友表现得相当大方,还项链时女友甚至没有打开盒子看等伏笔就可以看出来。 |
C.《扬州慢》大量化用李商隐的词句,是因为李在扬州生活多年,写了许多描写当时繁荣景象的诗。姜夔身处的却是满目疮痍的空城,联想到昔日繁盛,抚今思昔,表达了诗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以及收复失地的愿望。 |
D.《说数》的作者沈致远先生是一位科学家,在他的笔下数并非深奥难懂、枯燥乏味。他借用佛家的话说明零的原型;用“雁翅排开”“众星捧月”比喻数轴、复平面;用诗来表现圆周率、零的特点,全文充满乐趣,富于美感。 |
【题文】《新唐书》的编撰者中有两位北宋著名的词人,请写出他们的姓名。(2分)
【题文】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
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茶馆》第三幕中,三位主要人物在暮年相遇,他们一起撒纸钱,为自己,也为旧时代送丧;而茶馆主人王利发的儿子王大栓却已经参加了八路。 |
B.《子夜》中,在吴老太爷的葬礼上,吴荪甫收到了家乡发来的电报,知道家乡正发生农民暴动,他开始为自己的资产担忧,脸上也显露出老太爷过世时都没有的忧愁。 |
C.泰戈尔《飞鸟集》通过对自然、对人生的点点思绪的抒发,写下了他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从而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
D.《哈姆莱特》第三幕中,波洛涅斯察觉到哈姆莱特可能是装疯,而他认为“大人物的疯狂是不能听其自然的”,所以建议克劳狄斯将哈姆莱特送往英国再结果他。 |
E.《红楼梦》中,刘姥姥前两次进荣国府都得了不少银子,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母已死,凤姐在重病中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
【题文】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晚上,袭人哄骗宝玉说其母、其兄要赎她回家,宝玉十分着急地挽留。袭人趁机向宝玉提出了几项要求,如宝玉少发怪论、好好读书等,宝玉满口答应。(《红楼梦》) |
B.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到觉新的事务所,把《前夜》中一些内容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 |
C.琴在《黎明周报》上发表鼓吹女子剪发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但是她自己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加入 到剪发的行列中来。(《家》) |
D.贾探春为贾府三小姐,是贾赦与妾赵姨所生。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红楼梦》) |
【题文】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春省亲时,对宝玉命名亭台轩馆之事大加赞赏,并亲自提笔为自己喜爱的几处楼馆赐名,大观园、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等楼馆都是元妃赐名的。(《红楼梦》) |
B.长坂坡一战中,张飞曾经让二十多个骑兵在树林中敲锣打鼓,以为疑兵,为吓退曹操创造了条件。此计成功之后,张飞再接再厉,让士兵拆断长坂桥,曹操疑有埋伏,不敢追赶。(《三国演义》) |
C.堂吉诃德的朋友理发师和神甫,认为堂吉诃德的疯狂行为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他们在堂吉诃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协助下,搜查了堂吉诃德的藏书室,把其中大部分的骑士书都扔到院子里,放把火烧了。(《堂吉诃德》) |
D.觉慧参加学生联合会组织的请愿、罢课、散发传单、创办刊物等反对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高老太爷的严厉斥责,并被禁闭在家里。此时,他诅咒“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窄的笼!”“这种生活,就跟关在监牢里当囚犯一样!”“简直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家》)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