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代》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储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

《经济时代》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储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经济时代》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
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储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
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在这里“物多必贱”是指(    )
A.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B.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C.商品的价值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商品的价格受劳动生产率制约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供求与价格。“物多必贱”是指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
C、D与题目没有关系。
举一反三
某省统计局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十五”期间,随着民用汽车特别是私家车的
快速发展,全省持有驾照的人员呈快速增长之势,去年全省又有53.2万人拿到汽车驾驶执
照,汽车驾驶员总数接近400万人,目前全省平均两个驾驶员就拥有一辆民用汽车,学车、
买车、开车逐渐成为一种生活和消费新时尚。
“十五”期间,我省民用汽车特别是私家车快速发展,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国2010年生产M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600亿元,201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
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当年该国通货膨胀率为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1年M商品的价
格总额为(   )
A.480亿元 B.720亿元C.600亿元D.900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表示甲乙两种商品的需求变化,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两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都呈正向变动
②两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都呈反向变动
③两种商品相比,甲商品更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④两种商品相比,甲商品更可能是高档耐用品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统计局2010年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
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
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CPI指数上升可能会
①物价上涨,降低居民购买力 
②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急剧降低人们消费水平 
④促使企业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的物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温家宝总理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
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小王认为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就必须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减少社会总需求;小刘认为价
格下降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吴认为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作用,既能促
进经济的较快发展,又能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10分)
(2)运用政府有关知识,谈谈为何既要稳定物价又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10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