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及四川盆地多次出现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的关注。材料一  2013年“两会”期间,大

2013年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及四川盆地多次出现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的关注。材料一  2013年“两会”期间,大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3年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及四川盆地多次出现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的关注。
材料一  2013年“两会”期间,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呼吁国家加快修订大气污染等方面的法律,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但也有代表指出,目前治理环境污染还存在许多困难和压力,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材料二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年少了爆竹声,年味就淡了许多。然而,燃放爆竹对环境的影响也很明显。广州决定从今年起停办已连续举办18年的春节焰火晚会;郑州取消今年元宵节焰火晚会,并倡议市民尽量不燃放烟花爆竹。春节要不要禁放爆竹,在网友中引起了热议,也产生了一些分歧。
正方:燃放爆竹既污染又浪费,要禁。
反方:不燃放爆竹没有年味,不要禁。
材料三 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近年来,海南省H市高擎“生态立市”的旗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为重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生态立市战略被列入“十二五”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目前治理环境污染存在的困难和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2)结合材料二,请你在正方或反方中任选一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论证该观点。(7分)
(3)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知识,谈谈你对海南省H市生态立市战略的理解。(8分)
答案
(1)部分消费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部分企业没有真正确立起科学发展观;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大,执法力度不强;经济发展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存在固有的弊端和局限。(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2)正方:①禁止燃放爆竹有利于保护环境,培育文明风尚。(2分)②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分)③有利于催生新的庆祝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3分)
反方:①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燃放爆竹代表人们辞旧迎新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有利于营造节日氛围。(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燃放爆竹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分)③有利于体现文化多样性,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2分)
(3)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2分)②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2分)H市确立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1分)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分)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节约和绿色意识,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作出贡献。(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设问中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学生可回忆书本相关知识结合“治理环境污染存在的困难和压力”,可分析出以下几个方面:消费者、生产者、国家的监管、市场经济的弊端。如部分消费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部分企业没有真正确立起科学发展观;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大,执法力度不强;经济发展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存在固有的弊端和局限。
(2)设问中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如站在正方的立场,禁止燃放爆竹有利于保护环境,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催生新的庆祝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如站在反方的立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燃放爆竹代表人们辞旧迎新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有利于营造节日氛围;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燃放爆竹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体现文化多样性,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3)设问中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知识已限定了答题的范围,涉及了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H市确立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节约和绿色意识,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作出贡献,体现了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消费观、国家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的弊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多样性、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创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各个问题中的关键词,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举一反三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对个人、企业提出哪些要求?(8分)
材料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2)请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举措中,有助于刺激消费的是(  )
①提高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②降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④缩小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市民老王2010~2011两年家庭收支状况(单位:万元)
年份
家庭收入
食品支出
衣物支出
学费支出
旅游支出
存款
2010
10
2.2
1.8
1.0
2.0
3.0
2011
12
2.5
1.5
1.5
4.0
2.5
和2010年相比,老王一家在2011年(  )
A.恩格尔系数降低了约1%,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B.恩格尔系数降低了约5%,消费结构有所改善
C.恩格尔系数两年持平,消费结构不变
D.存款减少,消费水平整体下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生产根本目的。影响生活质量有许多因素,其中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是指(  )
A.精神消费的状况 B.闲暇时间的多少
C.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多少和好坏D.生活环境的好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②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④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对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