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日趋协调。表 2010-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0分)“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日趋协调。 表 2010-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 文化产业增加值 (亿元)
| 财政安排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支出(亿元)
|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平均支出 (元/人)
|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 2010
| 11052
| —
| 546
| 6.1
| 2011
| 13457
| 129.55
| 633
| 6.2
| 2012
| 16000
| 155.21
| 1239
| 6.4
| 2013
| 21000
| 169.63
| 2830
| 6.6
| 注: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图 2010-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
⑴指出表和图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⑵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财政的作用”相关知识,阐述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对协调三大产业比例的作用。(12分) ⑶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居民文化消费。(10分) |
答案
(1) 表反映了2009-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财政安排公共文化市场服务建设支出逐年增加;(2分)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平均支出、文化消费比重不断增加。(2分) 图反映了2010-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高,(2分)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且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分) (2)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形成新的需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日趋协调。(4分) ②在社会再生产中,分配与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财政安排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支出,通过再分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促进了文化商品流通,为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桥梁和纽带,促进三大产业比例协调。(4分) ③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通过着年增加公共文化市场服务建设支出优化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文化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日趋协调。(4分) (3)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培育有文化的公民。扩大居民文化消费有利于提高整个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分)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财政安排建设公共文化支出,扩大居民文化消费保障了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3分) ③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2分),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环境。(2分) |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属于图表题,图表题应该遵循横向看差距,纵向看变化的原则,通过观察题中表与图,不难看出2009-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财政安排公共文化市场服务建设支出逐年增加;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平均支出、文化消费比重不断增加。2010-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且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生产与消费、财政的作用,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对协调三大产业比例的作用。本题知识限定虽然是生产与消费,但解读设问不难得出,实际强调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具体知识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然后回扣设问分析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形成新的需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日趋协调;关于财政的作用,针对题中国家财政增加公共文化市场服务建设支出,体现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本题的难点在于联结生产与消费和财政作用两个知识点,财政从社会再生产角度,属于分配的环节,基本理论包括在社会再生产中,分配与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财政安排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支出,通过再分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促进了文化商品流通,为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桥梁和纽带,促进三大产业比例协调。 (3)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我国重视居民文化消费。本题知识限定较为狭窄,可以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两大举措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培育有文化的公民。扩大居民文化消费有利于提高整个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财政安排建设公共文化支出,扩大居民文化消费保障了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环境。 |
举一反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 ①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的流动和***,优化资本配置 ②减少对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宏观干预,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改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④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突破了原有规定,指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我国一些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可以依法成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是由于 ①应改变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的局面 ②各种所有制经济在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③金融体系的完善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④发展中小型银行等能促进我国金融业提高服务水平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
| 占全国就业人口的比重
|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 占我国税收总额的比重
| 占我国上市公司的比重
| 2010年
| 10%
| 31%
| 44%
| 80%以上
| 2012年
| 14%
| 33%
| 47%
| ——
|
图1 材料二 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深水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与国家市场化程度息息相关。当前,许多央企母公司股权单一;“国计民生”、“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范围过度延伸,民营资本对入股大型国企缺少积极性;混合产权的监管,时有“越位”与“缺位”问题,制约着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图2 注: 1.图2中虚线为1978年以来我国混合所有制结构占GDP的比重。 2.1978年中国市场化程度为15%,2002年中国市场化程度为66.5%,2012年中国市场化程度为82.5% (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请根据图二注提供的数据用2B铅笔在图2中绘制中国市场化程度曲线,并结合此图就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两条针对性建议。(6分)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我国中央企业运行情况(单位:亿元)
注:2012年我国中央企业(包括中央管理企业和部门所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60558.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045.4亿元。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应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材料三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H省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个月内,省政府认真制定国企改革方案,并组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研讨、论证,认真听取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的提议,并将决策草案向社会公开,认真听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全体社会公民的意见建议。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H省人大上,由省政府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交由人大进行审议并获通过,于3月11日正式出台付诸实施。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意义。(14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H省政府是如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12分) |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2~2013年G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 目
| 1992年
| 2008年
| 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2447
| 36796
| 62163
|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 17.9
| 57
| 69
|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 0.6
| 1.8
| 2.9
| 市场化程度(%)
| 26.0
| 77
| 79.8
|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形成的制度原因。(12分) 材料二 “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G省某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发展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也让游客体味到了农村的古朴风情。这座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 (2)结合材料,谈谈G省某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8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