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9年和2012年我国非公

(40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9年和2012年我国非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40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和2012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2009
2012
对GDP的贡献率
60%左右
70%左右
对就业的贡献率
80%左右
90%左右
对税收的贡献率
50%左右
80%左右
注:我国65%左右的发明专利、7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是由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
材料二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准入限制、融资渠道窄、实际税负重、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应怎样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2分)
材料三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为出台配套方案,某市政府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参照示例,写出下列征求意见要点和理论依据。(12分)

材料三 当前中国改革的已进入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越发展,就越要开放。我们将继续抱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包容并蓄,走同其他国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
(3)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三,对“中国越发展,就越要开放”的观点加以论证。(8分)
材料四 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现实文化生活,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14年3月31日,中宣部授予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时代楷模”称号,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他的先进事迹。朱彦夫同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4)“有生命,就要有所作为,有奋斗就有幸福”是朱彦夫一生的真实写照。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朱彦夫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10分)
答案
(1)从2009年到2012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对GDP、城镇就业人员、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促进创新、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分)①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分)②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3分)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3分)
(2)欢迎市民:发表对工资、福利待遇、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3分)理论依据:公民拥有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可有序参与民主决策(3分)期待委员:充分反映社会各界意见、发挥智力专长,积极建言献策,进行民主监督(3分)理论依据: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3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就需要我们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实现各国和谐共生。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这需要我们坚持开放,包容并蓄。同时,中国发展后也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每点4分,共8分)
(4)第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实践,积极为社会做贡献(3分)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崇高理性信念对人生的重要导向作用,(3分)第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图表型材料题一般由题目、图表、备注(注释)三步分组成。从设问的角度来看,一般是通过比较来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差距等问题,进而阐明一些原理、观点或规律,有些试题还要求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如何做”型简答题是需要解释为什么、怎么办。所以其答题要求先摆出相关的理论依据,然后结合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措施。设问是回答我国应怎样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点来展开。
(2)“为什么”型简答题的答题要求,要分析问题的原因、作用、意义或依据。本题从政治生活的角度,从市民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公民有序参与民主决策,从政协委员的角度我们要从人民政协的职能去说明。
(3)本题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科思想方法领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设问是回答对“中国越发展,就越要开放”的观点加以论证,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发展等知识点来展开。
(4)启示式简答题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一种带有开放性特点的试题。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对题干情景材料的分析,从学科(政治、经济、哲学)角度归纳出一般的理论启示,即给人类的教育意义。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讲,此种题型属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式主观题。思路可结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本题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知识点去说明。
举一反三
(42分)福建是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建设美丽茶乡既是生态福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丽福建的靓丽风景线。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福建”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甲:2012年福建省茶叶总产量达32.1万吨,毛茶产值150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涉茶人数超过300万人。近些年福建省大力建设生态茶园,发展名优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使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福建省如何建设生态强省,推动茶叶发展?(12分)
同学乙: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有人认为: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关键是加强人大对政府监督。请你用《政治生活》相关原理评析观点(12分)
同学丁: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有效地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是促进发展、转变方式的重要引擎。福建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工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求突破,在改进消费模式上促变革,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3)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结合材料三谈谈应怎样促进福建绿色可持续发展?(9分)
同学丙: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4)以“弘扬福建茶文化,增强爱国爱乡正能量”为主题,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施行动方案对中学生意义。(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促使某产品生产企业从状态A 向状态 B(如图)转变,应该
A.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
B.创新企业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C.薄利多销,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相对圈定的价格
D.对外开放.加大境外投资的力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2 分)福建某镇文化遗产丰富,是历史名镇、经济重镇,也是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材料一 该镇现有石材企业近千家,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地区,但也带来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该镇部分企业抓住经济转型契机,大力发展“绿色石材”,推动产品升级换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具体措施有
观念转变
生态理念引入石材板块
结构调整
重视生产专业化、产品精品化
技术运用
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
产品升级
参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循环经济
重视碎石石粉回收利用
……
……
(l)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石材企业应如何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10 分)
(2)2014 年 3 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 公布。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该镇应如何进一步推动“绿色石材”产业的发展。(12 分)
材料二 该镇城镇化建设突出两大特色:是依托山水秀丽、人文荟萃优势,打造乡愁文化,创建生态文化;二是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各方建言献策,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3)结合该镇城镇化建设两个特色,为图 15 “铁三角”文化遗址提出一个保护开发建议并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论证所提方案的合理性。(10 分)
(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10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1月7日,《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上市潜力企业100强。这100家上市企业
①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
②财务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③其监事会负责对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监督
④其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负责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经济密度是指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它代表了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下表为我国各地平均经济密度的等级划分及代表城市名称。
等级
人口密度
代表城市
平均经济密度
1
大于0.1
上海、北京、广州等
1.18875
2
0.05—0.1
济南、西安等
0.36
3
小于0.05
拉萨、呼和浩特等
0.10454
 
注: 人口密度单位(万人/平方千米)  经济密度单位(亿/平方千米)
材料二:2012年上海市的人口密度0.36(万人/平方千米),经济密度则为3.02(亿/平方千米)据全国首位。该年上海常住人口2380万,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26‰,在连续19年户籍人口负增长后,上海户籍人口首次正增长。
(1)据表概述我国经济密度分布的特征,分析其与人口密度的相互关系(9分)
(2)简述2012年上海户籍人口首次呈现微弱正增长的原因。(3分)
材料三:上海致力于“四个国际中心”的建设,即在2020年前将完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3)有经济学家认为上海依靠“数量型人口红利”提升经济发展已行不通了,必须向“质量(技术)型人口红利”转变,根据上海积极建设“四个国际中心”的需求,分析此建议的合理性。(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