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材料一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

(3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材料一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材料一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亿元)
2008---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元)

           年份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00670
340903
401513
473104
519470
568845
财政收入 (亿元)
61330
68518
83101
103874
117253
12914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
2761
3401
4503
4715
5753
6550
 
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到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65%下降到4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5.5%之间。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其中包括: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要建设生态文明。为此,天津市决定实施“一号工程”,即“四清一绿”,主要包括清新空气行动、清水河道行动、清洁村庄行动、清洁社区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9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政府上述的改革措施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3)结合材料三,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如何落实“一号工程”。(9分)
答案

(1)(14分)2008年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1分)城乡收入差距加大,(1分)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降低,(1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低,(1分)收入分配不合理。(1分)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2分)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分)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3分)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分)⑤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1分)
(2)(12分)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所以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体现这一点。(3分)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重点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体现这一点。(3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住房保障机制,要坚持分类指导体现这点。(3分)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述一系列改革的根本目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分)
(3)(9分)
①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2分)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分)③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2分)④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在解读上述图表经济信息时,要注意读图的步骤。首先是读表头,把握主旨。其次是读数据,了解具体内容。读数据时要坚持纵向找规律,横向找差距的原则。最后读小注。作出必要的补充。根据这些原则,我们得出上述两个图表反映了2008年至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这是规律;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降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低,这是差距。说明收入分配不合理。对于解决措施,考生可以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经济、健全分配制度、提高两个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发挥财政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2)“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知识;“重点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知识“完善住房保障机制,要坚持分类指导”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个材料体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考生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生可以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角度提出措施;其次可以从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形成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出措施;再次从财政和税收的作用的角度说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最后可以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提出措施;
举一反三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分配D.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2010年—2012年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新华网等开展了“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公问题一直是大家高度关注的话题。 这从某种程度说明,广大群众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充满期待。
材料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谈谈怎样才能妥善处理分配不公问题?(4分)
(2)和谐社会要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道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 28 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中国梦,创新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揭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健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1)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在鼓励科技创新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 8 分)
【中国梦,环保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等语句成为 2013 年“雾霾”现象频繁出现而且危害加重的调侃,“雾霾”已成为 2013 年度的关键词,也是人们的“心肺之患”。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于 2014 年初再出治理大气污染的三项举措,全国各地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制定、修订相关法规,推动形成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齐心协力防治大气污染的治理格局,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让全体人民拥有“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提出的“让全体人民拥有‘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所体现的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8 分)
【中国梦,民族梦】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持之以礼,睦近交远。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