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某市财政局在2008年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在财政预算支出方面,重点向“三农”以及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倾

为了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某市财政局在2008年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在财政预算支出方面,重点向“三农”以及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为了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某市财政局在2008年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在财政预算支出方面,重点向“三农”以及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倾斜,着力解决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贫困家庭取暖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按照具体的用途指出财政支出的类型。(12分)
答案
①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6分)②材料中用于“三农”的支出属于经济建设支出,用于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属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用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贫困家庭取暖等方面的支出属于社会保障支出。(6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010年9月25日,财政部会同民政部向广东省紧急下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6000万元,用于因台风“凡亚比”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以及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等。财政部紧急下拨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这说明
A.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衡运行的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住房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既涉及到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问题,又涉及到对住房的合理分配问题。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有   
①减少用地供应,抑制商品房供应量
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经济适用房以及廉租房建设
③调整分配政策,大幅提高居民购买力
④提高购买多套住房贷款利率,抑制投机性购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预防通胀的风险,2010年10月18日,中国央行在一年多来首次宣布加息。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小题2:中国人民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以发行和管理人民币为主要目标;后者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B.前者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后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C.前者对后者有监督职能;后者对前者负责
D.前者属于政府机构;后者属于金融机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来控制经济运行。上述材料表明我们在实施(     )
①积极的财政政策 ②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 ④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共32分)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在此次会议上,“包容性增长”成为主旋律之一。会议认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相比,最大不同在于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民强”,“十二五”规划则强调“民富国强”。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概括什么是“包容性增长”?(5分)
(2)根据所学政治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2分)
(3)由“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什么样的发展观?请写出其科学内涵。(6分)
(4)根据所学经济学“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民富”?(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