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材料一、某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材料一、某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材料一、某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融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国企改制,形成大型国有控股公司。
材料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具体实际,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本地工作。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给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指导意见》的哲学依据。(10分)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分)
答案

13(1)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科技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②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支持和壮大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③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外资推动文化产业的作用;④运用财政和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既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又要立足本地实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因此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③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3)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增强以经济科技文化力量为主的综合国力,推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②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创新,建设、弘扬中华文明;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给我们的启示,这一问考生关键是分析材料,然后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回答,可以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新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为经济生活考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关键是分析材料,然后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回答,可以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新引进外资方式、优化引进外资结构等角度分析。(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题目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不是一回事,在哲学生活中,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本题要求分析说明《指导意见》的哲学依据。结合材料,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观点、改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准等知识回答。
(3)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分析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较为开放。考生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培育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回答。
举一反三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粤港澳经济结合作中,广东具有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及制造业发达等有利条件,二港澳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资金、国际市场等方面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改革开发30多年来,粤港澳合作从前店后厂式的产业分工,到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系列协议的签署和贯彻执行,再到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新区的破茧而出,一步步从渐进协作走向多边融合。近期,三地创新合作机制,推动申报设立“粤港澳自贸区”。
材料三: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业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粤港澳三地开展经济合作的理由。(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和对外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推进粤港澳合作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明治陷阱",是指在成本大幅提高和销售价格不断下跌的双向挤压下,实体企业利润(中间层)迅速变薄,为了维系生存和收益,实体企业被迫将大量资本投向房地产和股市,以至整个国家经济迅速泡沫化。要避免陷入“三明治陷阱”,国家应该(  )
①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实体企业的负担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拓宽融资渠道,挽救濒临***企业  ④加强公共服务,拓宽企业产品销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

备注:1.“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区满特定时间(在中国为半年)的人口总数。(含户籍人口和非当地户籍人口)
2.2012年我国城镇化目标为52.6%,而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均在80%以上。 
材料二: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将推动1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动居民消费增长1.2个百分点。推进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推进城镇化将直接影响我国的产业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跨区域***,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也将为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普及带来广阔的空间,为“新型”城镇化奠定基础。
材料三: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53.37%。但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1)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图表所包含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12分)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生态红线”主要分为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造纸厂区、脆弱区三大区域。红线是底线,如果再开发就会危及种群安全,非常紧迫。落实生态红线,要求
①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                       
②企业成为环保的主导力量
③国家将红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          
④消费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消费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是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社会载体,是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为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发展成果显著:从2008年的54家增至2012年的105家,营业总收入从2008年的6.6万亿元增至2012年的16.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上升至13.6%;国家高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工业增加值为7亿元,平均万元GDP能耗为0.5吨标准煤,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2012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1.7105万件,同比增长26.1%; 2011年,国家高新区共有工商注册企业38万家,新注册500万元以下科技型企业2.8万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高新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分)
材料二
2012年,我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0240亿元,从遥远太空到浩瀚海洋,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我国自主创新再谱新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相关的外部环境还不完善:作为知识载体的人的流动还存在许多障碍,人力政策、社保政策、分配政策之间缺乏衔接和配套;国家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更新缓慢,另一方面又存在着重复购置、部门拥有、共用性不强等问题;银行金融机构的借贷政策不是优先考虑项目的创新性,科技型企业融资困难;政府效率不高,在有些方面仍然干预过多,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力不从心”。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改善国家创新体系相关的外部环境方面应该如何作为?(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