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是因为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②只要保障粮食生产,就能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③粮食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④“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及进一步发展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应选;保障粮食生产,不一定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②错误,不选;④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D。 |
举一反三
(60分)阅读相关资料和图幅,回答问题。 材料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1)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8分) 材料三 近年来,N市在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社区)都建立了由社区(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管理和协调的社会融合组织。这一组织立足新老市民共建共促共享,帮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新老市民交流沟通、政治参与、共同服务、组织动员和融合共进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这一组织管理协调,N市外来人员实现了由“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到“新市民”的转变,N市的和谐社会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推进。为此,N市“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 (2)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N市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给我们的唯物史观启示。(12分) |
(32分)材料一:2011年11月1日清晨,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2日夜至3日凌晨,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这使得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第3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从而掀开了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崭新一页。 (1)联系实际说明积极发展航天技术,扩大航天技术应用的经济意义。(10分) 材料二: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爆炸失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哥伦比亚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飞机燃料箱外脱落的一块两公斤重的泡沫材料,撞上了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热保护部件,形成了裂孔,致使飞机爆炸和7名宇航员丧生。但此事并未阻击其他国家的航天飞行计划。在美国航天飞机出事一天后,俄罗斯成功发射“进步M—47”货运飞船。2008年“神七”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2011年9月29日,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这之前,因“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今年8月底发射天宫一号的原计划被取消。)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各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12分) 材料三: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3)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中国政府在和平开发利用太空上的立场的正确性。(10分) |
2012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进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趋紧,外贸形势不容乐观。2012年 9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八大举措促外贸稳定增长,其中提出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准确及时退税。这直接有利于 ①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②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③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25分)某班同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组同学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许多国家经济发展都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见图10),同时获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和居民环境质量需求升级等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说明降低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如何对“拐点”尽快到来起促进作用的。(12分) 乙组同学认为,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应该加强环境法治建设,早日达成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2)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明如何加强环境法治建设。(7分) 丙组同学认为,尽管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环境污染的“拐点”不会自然到来,需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治理污染。倡议同学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关注绿色未来;从自己做起,自觉树立绿色消费观,共建共享低碳新生活。 (3)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中国。(6分) |
(26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经济发展有关图表 材料二 各国重视环保时的经济发展水平
材料三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我国加强了对稀土资源开采和出口的管理。中国政府正当合理的行为,却招致了美日欧三方2012年3月13日的无理行动——将中国政府告上了世界贸易组织。令人费解的是,同样是稀土储量丰富的美国,在稀土资源的开采上,一直处在停滞状态。面对他们的横加指责,动不动以制裁相威胁的无理做法,我国不为所动,坚定不移地贯彻相关政策。 (1)揭示材料一、二蕴含的经济信息。(6分) (2)如果你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员工,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前景做出科学预测。(8分) (3)结合材料三,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坚定不移的贯彻相关政策的依据。(1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