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2010年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正式落下了帷幕。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给我们留下永远的思考。围绕城市化建设,某校高三

(25分)2010年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正式落下了帷幕。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给我们留下永远的思考。围绕城市化建设,某校高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2010年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正式落下了帷幕。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给我们留下永远的思考。围绕城市化建设,某校高三(1)班同学展开探究。
【灾后反思】
街道成河流,地下停车场成游泳池、小汽车成“潜水艇”……城市己成水中泽国,这是2010年5月7日特大暴雨给广州留下的记忆。同期江西省赣州市也出现特大暴雨,兴建于宋代的福寿沟,确保了赣州这座千年古城安然度过汛期。为什么古人建设的排水系统历经近千年而不衰,而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却如此脆弱:专家提醒,重城市形象轻人文关怀、重地上轻地下、重经济功能轻生态效益、重速度规模轻长远发展,几乎成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通病。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材料启示我们,城市建设应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6分)
【灾后重建】
洪水过后,为今后蓄洪需要,A市政府拟对地处洼地的某行政村实行整体搬迁。为了使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市政府打算召开一次民主听证会,并将此事在全市公布,征求市民意见。
(2)假如你是听证会的召集人,会邀请哪些与会代表,并说明邀请的理由。(6分)
【未来城市】
近年来,中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2009年城市化率已达到46.6%。“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率将突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目前中国已有183个城市正在规划“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谋划着“超常规发展”的蓝图。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一直面临着两种方向性的选择----作为市民生活的归属地的城市和作为地方政府经营对象的城市,而大部分城市往往罔顾居民的呼声而让后者占据了主导地位。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你认为在城市建设中我国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从辩证法角度为未来城市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7分)
答案
(1)①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从重速度规模向重长远发展转变。②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重视人文关怀。③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既要重经济功能也要重生态效益。④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重视统一规划。(6分。答到其中任意三点均给满分。其它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政府主管部门。因为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②村民代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做有利于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有利于决策利民。③专家学者。因为他们有专业技术知识,这样做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④媒体记者。因为这样做有利于决策公开透明,有利于政府接受舆论监督。⑤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因为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具有质询权;政协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6分。答到其中任意三点均给满分。其它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3)①应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坚持对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倾听群众呼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分)
②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加强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增强基础设施建设。(2分)
③政府应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审慎用权,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真正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城市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归属地。(2分)
(4)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我国城市建设中,既要重城市形象又要重视人文关怀、既重地上又重地下、既重经济功能又重生态效益、既重速度规模又重长远发展;要立足城市建设的全局,统筹规划,为城市化建设顺利,A市政府拟对地处洼地的某行政村实行整体搬迁;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发展模式;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城市建设中面对两种方向性选择,要把市民生活的归属地的城市放在主导地位。(7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00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努力奋斗。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发展观,它强调(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 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 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
小题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企业(   )
A.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B.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经营目标D.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国家规定对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下列对其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②有利于国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 ③有利于保护环境,引导绿色消费 ④能够从根本上杜绝“白色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③
小题2:请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能体现政府意图的一组关键词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自主创新
B.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
C.持续发展绿色消费自主创新
D.节能减排和谐社会循环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指出,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对增强周边省、市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国新跨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改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8分
(2)结合材料二,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