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发了关注热潮。2013年10月18日晚总决赛在央视一套、十套并机播出,

材料一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发了关注热潮。2013年10月18日晚总决赛在央视一套、十套并机播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发了关注热潮。2013年10月18日晚总决赛在央视一套、十套并机播出,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南师大教授郦波指出: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影响语言文化发展最关键的是民族生存状态。我们现在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使得大家提笔忘字,其实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世界历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随着她们文字的消亡,伴随着对母语情感的淡化,这是文化层面的危机。所以在这个历史当口,我觉得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有意义的。
(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12分)
材料二  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应对?语言学家陆俭明说:“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手写的几率势必就会相对减少,这就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但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数码的使用是一个潮流,而且还要进一步发展,不可逆转。”
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对这进程持开明态度:“以后提笔忘字的现象恐怕会越来越多,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但信息化时代一定会让我们民族的文化焕发青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用传统思维解决汉字书写能力退化问题一定无解,你不应该也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人类科技进步、文明进步的成果,你甚至都不能呼吁大家减少使用新的书写工具。
(2)请选取一个最恰当的哲学原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科技进步和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关系。(14分)
答案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使人民群众接受深刻的文化熏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4分)②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4分)③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4分)
(2)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矛盾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我们应该看到科技进步对民族文化发展的积极的作用是主流,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是支流。不能因为出现汉字书写能力退化问题否定、排斥科技成果对民族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7分)②矛盾主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汉字书写能力退化问题,要加强解决汉字书写能力退化问题的创新研究,促进汉语言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引发全国民众书写汉字的热潮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举办该活动的意义,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角度加以分析阐释。
(2)该题以科技进步与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矛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哲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二者存在矛盾,故需要选取矛盾相关原理分析。它们的关系可以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解释,从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两个角度进行回答。
举一反三
当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吃得精、吃得好,吃得有品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该纪录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让观众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其中的每一种食材、每一种制作工艺,都在展示着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该片不仅刺激了人们的味蕾,还引起了观众感情上的共鸣,勾起了无数华人拳拳游子心和深深故乡情。该片播出后,受到了广泛赞誉。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1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在让人们感动于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激起人们对青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追问。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背景,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并且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评论认为,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公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
根据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这首歌曲爆红的原因是什么?(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自然科学知识
C.社会科学知识D.语言和文字水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1年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半个世纪以来,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习近平同志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值此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之际,国内外媒体热炒“雷锋精神”。
材料二:雷锋精神是美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世界之中还有很多不同的美,值得我们尊重。正如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结合材料一,请你从文化的作用和对人的影响角度,说说雷锋的成长足迹和雷锋精神对我们人生的启示。(11分)
(2)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来回答:怎样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了什么?(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