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不仅是争出生地,连墓地也争。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博士马仪亮认为,这表面上是争名,归根结底还是在争利。短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不仅是争出生地,连墓地也争。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博士马仪亮认为,这表面上是争名,归根结底还是在争利。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不仅是争出生地,连墓地也争。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博士马仪亮认为,这表面上是争名,归根结底还是在争利。短期而言或许对少数地方知名度提高和经济发展有所助益,一旦争到名人故里,将会提高地方知名度,并获得客观的旅游收益。正是这种巨大的经济空间,使得各地乐此不疲,一些地方政府也因此成为这些“文化战”背后的推手。
材料二 从尧王、曹雪芹、李白、墨子的故里之争,到赵云、大乔小乔故里之争,乃至观音、孙悟空,甚至西门庆,从历史名人、神话传说到虚构人物,但凡有些名气,哪怕是臭名昭著的所谓“名人”,都成了被争夺的对象。据日前出版的旅游绿皮书中的不完全统计,有关名人故里的争论,去年短短半年内就达10则之多。
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文化的传承角度简要评析“名人故里”之争。(8分)
答案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一个地方通过名人故里来渲染文化氛围、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是无可厚非的,正确的。(2分)②从文化的传承角度讲,争“名人故里”目的如果真的是在于膜拜祖先,弘扬正气,传承文明,这对于传承文明和传承文化是极有意义的行为,是对精神资源的开发,它对于振奋民众的精神,促进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3分)③如果是单纯拿名人作为噱头经营旅游,把文化传承“功利化”,就会衍生低俗化、庸俗化,是对中华文明的损害,甚至借文化名人、文学人物搞出许多不雅消费,这不仅是对文化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限定了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让学生从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文化的传承角度评析“名人故里”之争。解答本题首先要看到“名人故里”之争的目的是通过名人故里来渲染文化氛围,以达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角度来看,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材料中的所谓“名人”之中竟然有臭名昭著的西门庆。这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就是要对传统文化目的有正确的认识,我们进行文化传承是为了弘扬正气、传承文明,而不能把文化传承“功利化”、低俗化、庸俗化。
举一反三
2013年的第一天,电影《人再冏途之泰冏》总票房正式突破十亿。随着这部电影的热映,泰国也再次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这表明
A.文化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B.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地发展 D.各国文化交流愈加频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月11日——光棍节,是青年人创造并热捧的新节日。2012年“光棍节”,电商们瞅准契机大搞促销,仅淘宝一家当天就销售191亿元。这表明
A.文化产业迅速崛起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D.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韩国歌手朴载相的一首《江南Style》红遍全球。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称,韩国政府打造这一国家品牌的背后得到了许多大型企业的支持,这些企业希望借助这一品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这主要反映了
①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④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近年来,H市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不仅出台了《H市公民道德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而且实施了包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内的公民道德建设八大工程,目的是不断提升全市的公民道德素质。
H市各中小学校为了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采取各种举措狠抓学校德育建设。他们通过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走红色长廊”、“学会感恩,践行孝敬”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思想育人;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读书节”等活动,以文化育人;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节”、“亲子活动城乡行”等活动,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1)材料中学校德育教育的举措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中的哪些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谈谈你对H市公民道德建设重要性的理解。(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强调冒险、进取。农耕文明则强调防守、和平, 这种农耕文明 的思维方式,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表明(   )
A.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