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到非洲,从美洲到大洋洲,还有中国所在的亚洲,中国文艺风景无处不在。中国戏曲、歌舞、杂技、影视、艺术展览……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

从欧洲到非洲,从美洲到大洋洲,还有中国所在的亚洲,中国文艺风景无处不在。中国戏曲、歌舞、杂技、影视、艺术展览……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从欧洲到非洲,从美洲到大洋洲,还有中国所在的亚洲,中国文艺风景无处不在。中国戏曲、歌舞、杂技、影视、艺术展览……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而莫言获得诺奖,则使得中国文化2012年在全球更加令人瞩目。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喜欢中国文化,说汉语,看京戏,穿唐装,过中国春节,用筷子吃饭……截至2012年年底,孔子学院在世界108个国家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注册学汉语学员总数达65.5万人。此外,有76个国家的400多所大学正申办孔院。德国歌德学院主席雷曼评价说,孔院仅用8年就走完英、法、德、西等国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这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堪称奇迹。孔子学院花开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试析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孔子学院花开世界的原因?(10分)
答案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汉语热”也在世界各地持续升温。(2分,只答第一句也可得2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独特的魁力,使其对国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3分,答上第一句就可得3分)
(3)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也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2分,答上第一句就可得2分)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国以孔子学院等为重要平台和载体,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3分,每一句得2分,两句得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是原因类题目,分析中国文化为什么能走向世界,孔子学院能花开世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由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决定的,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使得它能够走向世界,回答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文化以孔子学院为载体走向世界,说明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点评:该题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为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答案范围较为宽泛,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学生迁移运用,概述材料内容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难度较大。
举一反三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回答小题。
小题1:日本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吉田富夫说:莫言作品的乡村环境只是一种外在的入口,通过这个入口,读者可以接触到每个国家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和本性。这一点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其他国家,都是共通的。这表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实现繁荣进步
②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在当今世界得到尊重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色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小题2: 莫言认为:如果要不断的写乡土就要对乡土的变化了如指掌,深入了解乡土的气质,对乡土发生的变化非常的清楚,然后才可能持续不断地写。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阿福、阿禧是江苏最具代表与典型意义的城市独特元素,其亲和朴拙、对称和谐的造型,诠释了江苏文化的时代价值。不少商家及时推出了体现江苏文化特色的青奥会吉祥物产品,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说明( )
A.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道德再次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话题。2岁女童被汽车碾压,18名路人见死不救;老年人倒地,路人不敢搀扶;医院火灾,医生遗弃病人逃生……一时间,道德的缺失成为了中国民众的“不可承受之重”,对道德的呼唤也成为中国民众最迫切的要求。
据此,有人认为:面对国民的道德缺失现象,我们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
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分析上述观点。(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月19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
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古城重建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
文物保护专家提醒,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最没文化”的表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指出“古城重建热”的原因,并说明专家认为“最没文化”的理由。(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9月,“201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曲阜举行。曲阜充分利用“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优势,提出“打造国际文化名城”的口号,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体现《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①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影响政治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国际孔子文化节”提升了曲阜市的文化品位,决定了当地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