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第35、36题:35. 10月18日在北京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

阅读材料,完成第35、36题:35. 10月18日在北京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完成第35、36题:
35. 10月18日在北京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报告,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75%。2008年至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见下图1)
图1:2006年-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

注:美国的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
小题1:(1)图1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4分)
(2)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请选择其中两个特点,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8分)
小题2:请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和党的领导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0分)
答案
小题1:(1)2006年到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总趋势上升,其中08年经历了一次大幅的下降,之后又上升。但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仍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4分)
(2)每个因素4分
从文化产业“优结构”的特点来看,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在各部门广泛应用,我国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引起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历史机遇;工农业产值的不断提升,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文化产业“扩消费”的特点来看,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精神文化类消费、发展消费比重上升,这些都要求我国的加速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从文化产业“增就业”的特点来看,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解决文化产业的发展,顺应了我国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现实趋势,在促进经济发展能的同时,还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
从文化产业“促跨越”的特点来看,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需要走以科技含量高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标志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速我国的科技进步。
从文化产业“可持续”的特点来看,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文化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小题1: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正确的政治领导,坚持执政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分)
“《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说明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推动作用,正确的政治领导集中体现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上。(1+2)
“中国共产党通过《决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通过制订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国家进行政治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3)
《决定》的通过和实施将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分)
(总分不超过10分)
本题采用分析评价法
评分项1:归纳实质 共2分
(1)      评分观察全面归纳材料所涉及的关键词是“正确的政治领导”、“党的领导”。
(2)      至少归纳出一个关键词,给1分。
评分项2:概括材料  共2分
(1)概括的材料应当包括:“《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国共产党通过《决定》”等两个方面。
(2)若概括的材料与说明的内容相一致,则给1分,不一致不给分。
评分项3:运用政治常识解释形成社会现象的原因。 共5分
(1)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角度,分析党确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正确的政治领导的体现。2分
(2)从党的领导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决定》,制订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3分
评分项4:评价  共1分
(1)可以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国家中作用的发挥进行评价,如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2)可以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加以评价,如文化产业在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解析

举一反三
2011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票房突破6亿。其中最大的广告、最大的受益者是唐山市。城市巨变、唐山精神等都得以成功“营销”,还带热了当地的旅游等相关行业发展。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将“文化兴国”作为主要议题。 下列关于“文化兴国”的依据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文化建设是我国的当前的工作重心
③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就能挫败世界范围内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⑤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作出了薪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之所以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它
①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③是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
④能够提高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村料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的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产业规模小、发展不平衡,专业人员匮乏、科技含量低,特色文化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相对较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运用社会再生产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我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经济意义。(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广东“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是增强软实力的战略重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凝聚人心,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一元与多层、主流与多样的和谐统一,使人民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社会道德风尚。
材料二 文化软实力建设从其存在方式上看,除文化产业的物力建设外,还主要包括:一是智力建设,它主要指文化科学教育方面的建设;二是德力建设,它主要指思想道德法纪方面的建设。
(1)增强文化软实力为什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凝聚人心?(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如何增强广东的文化软实力。(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