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正式通知,确定马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时间缩短至4天。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面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正式通知,确定马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时间缩短至4天。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面对近日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许多市民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同时,针对当前可吸入细颗粒物 (PM2.5)为特征污染物危害区域性大气环境,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十条措施,涉及严控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等。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实行严格的监测和预警制度,及时通报空气质量,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传统习俗的认识。(10分) |
答案
①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2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说明春节文化还保留着基本特征;面对近日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许多市民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说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2分)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就能对社会和人起着积极的作用。(2分)④传统习俗应该与时具进,对待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习俗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对其积极向上的内容加以保护发扬,对其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加以改造剔除,以促进春节文化的传承。(4分)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传统习俗的认识。学生解答本题时,要紧紧扣住材料,从对材料的理解中来找寻答题的思路。对于材料中“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学生可从传统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角度去说明;对于材料中“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传承千年一直沿用至今,但面对近日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许多市民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学生可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角度去分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我们庆祝春节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但燃放烟花爆竹这种庆祝方式污染环境,理应自觉减少燃放或不燃放,对此,学生可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加以分析说明。 |
举一反三
针对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的“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假借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等现象。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 “名人故里”之争等现象的原因。 |
随着卷轴徐徐打开,书法名家题写的唐代诗词跃然纸上,丹青流转变成了漫天桃花,男女主人公“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经典场景重现眼前。崔护这首脍炙人口的《题都城南庄》变成了一部时下最“火”的微电影。用微电影演绎和传播唐诗故事( ) ①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②表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④有利于文化的创新促进文化的繁荣 |
孝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古时候有《二十四孝》记载了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而2012年8月13日,由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办等单位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节假日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等成为了新孝道的要求。由此可见传统的孝道 ①是可以与时俱进,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 ②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③能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决定作用 ④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够因时而变 |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这引发了各界对文化魅力、健康饮食习惯和故土情怀广泛热议。《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关注焦点,主要是它( )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②运用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③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情感 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 |
(26分)据某知名机构调查,94.1%的中国人都曾出现过“提笔忘字”现象,其中26.8%的人经常出现,“汉字危机”引发了国人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容易沉浸在方便快捷的新技术所带来的惊讶和欣喜中,往往忽视对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旧事物”进行保护和传承,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悄悄退化;人们从狭隘的实用主义立场去看待汉字,将汉字仅视为一种书写工具,在生活中往往忽视汉字的文化魅力与文化内涵,造成汉字书写的遗忘;还有就是现在的社会文化批评出现了严重问题,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汉字危机”的出现。 材料二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发了关注热潮。就此,某校学生以“汉字听写大会能否拯救汉字文化危机”为辩题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汉字听写大会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 其理由为:①“经由专家的解析,人们对汉字、词语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新的理解和认识。”②“竞赛中的选词、命题、解释、评判,激发了参赛选手、文化名人与电视观众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③“在观看听写大会的过程中实现了全民的自我教育,不少人已将手机输入法改成了手写。” 反方观点:汉字听写大会不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 其理由为: ①“把娱乐与文化混杂,往往只博得哄然一笑,而缺乏文化认识、文化诉求和对自己文化的热爱。” ②“参赛选手只局限于读写记忆,却无心品读其中的文化信息和传统经典,此活动难以承担文化重任。”③“比赛中不少字词偏僻生冷,且反映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字词较少,缺乏时代感,影响狭隘。” (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汉字危机”出现的理由。(10分) (2)阅读材料二,说明你赞同哪种观点?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原因。(12分) (3)从思想方法上为拯救汉字文化危机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