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时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随着城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时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随着城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时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山东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该地做法坚持的方法论原则。(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怎样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6分)
(3)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请你为动员人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拟一条宣传标语,并简要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2分)
答案

(1)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充分借鉴了试点县的成功经验。(2分)
②坚持抓主要矛盾,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2分)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措并举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2分)
(2)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有历史记忆和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3分)
②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美丽乡村。(3分)
(3)标语示例:美丽乡村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美丽乡村大家创,文明成果大家享;美丽乡村你我共创,和谐家园人人共享;我以我心爱乡村,我以我行创文明。(1分)
依据: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或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1分)
(宣传标语要符合“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人人参与”这一主题,文化生活依据要与所拟标语相对应)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运用的原理是矛盾的观点,需要准确概括总结该地做法,主要回答体现的方法论。“借鉴试点县的成功经验”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体现了抓主要矛盾;“保持地域特色”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该题原理大致范围固定,学生需要对该地做法加以总结理解,从其做法中看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设富有历史记忆和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美丽乡村”体现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坚持创新。
(3)设计宣传标语是开放型题目,注意标语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要符合题目要求,体现人人参与。根据设计的标语回答体现的文化生活依据。
举一反三
2012年7月,全国首届微艺术季在武汉落下帷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在“微艺术”这一概念下创作了200余幅作品。“微艺术”也是第一次以正式独立的形态被大家所关注。据此回答:
小题1:下列对“微艺术”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具有发展性,不受时代的影响         
②具有创新性,是作者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
③具有客观性,不受作者主观因素的制约 
④具有继承性,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2:目前,“微艺术”浪潮席卷了整个网络,也延伸到很多人的生活中。微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电影、摄影、绘画这些“高高在上”的艺术门类在“微”世界里,变得那么和蔼可亲。这体现了                                              
①大众传媒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广大人民,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③受群众喜爱的“微艺术”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微艺术”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文艺形式的衰落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月26日***同志 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有一个梦想,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把党和人民90多年的实践及其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材料二 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对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10分)
(2)请分析材料二中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9分)
(3)请写出***思想活的灵魂所包含的方法论原则(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十八大报告要点全文中,有57处出现了“创新”一词,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84处出现了与“创新”紧密相关的“改革”。
材料一 湖北传统的民间文化异彩纷呈,丰富多样,特别是湖北有很多可以代表荆楚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遗产,因没能与现代接轨而缺乏生机。  
被认为是汽车行业“技术狂人”的尹同耀,带领着奇瑞,走出了民族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之路.奇瑞不仅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公司文化的核心是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此,奇瑞一方面注重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专注于顾客的想法和需求。
材料二   2012年11月2 1日,李***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上强调:我国国情复杂,一时看不准、吃不透的改革,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要坚定信念,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深化改革,千头万绪,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东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不同,选择突破口也要因地制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奇瑞公司的成功对发展湖北文化的启示。(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当前应该怎样深化改革?(12分)
(3)改革创新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最终落在以民为本的基础上。请简述求真务实的哲学内涵。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1年教育部取消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及婚姻状况的限制,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一些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在全国掀起“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高潮,教育部的这一改革                                              ①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学习热情      
②能够确保各种年龄段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
③是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④彰显“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的理念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用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