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中国农民艺术节以“展示新农村,描绘新生活”为主题,以原生态的农耕文化为主体,以“服务农民、依靠农民、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2010年6月,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中国农民艺术节以“展示新农村,描绘新生活”为主题,以原生态的农耕文化为主体,以“服务农民、依靠农民、普惠农民、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农民艺术节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市场筹资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开发农民文化艺术资源,创造新的农民收入增长点,促进农民文化产业的形成,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农民艺术节的社会公益性,给农民艺人提供展示平台,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让艺术节成为弘扬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农民文化艺术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宣传国家“三农”新貌的阵地和国内外来宾了解与欣赏农民艺术的窗口。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举办中国农民艺术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坚持文化事业的公益性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举办中国农民艺术节有利于推进文化农产品走向市场和农民文化产业的形成,促进农业、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举办中国农民艺术节对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③举办农民艺术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④举办中国农民艺术节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2)①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②我国坚持文化事业的公益性有利于人们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
举一反三
2011年底,山东省美术馆、全省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如果让你就此写一篇新闻稿,最恰当的标题是 |
[ ] |
A、满足公民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 B、加强文化传播,增强文化渗透力 C、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 D、展示文化魅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
2011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 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一方面是用工难,另一方面却又是就业难,两难并存。这“两难”,既是劳动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政府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
|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上述“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江苏,大多数公共文化场所已陆续实现免费开放。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公众走进文化艺术殿堂,感受文化魅力。某校高三(1)班同学就“免费时代下,公众如何看待和享受文化大餐”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现在请你参与其中。 【享用文化】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这些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在美术馆,欣赏古今中外书画大师的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科技展览馆,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享受精神愉悦,接受文化熏陶。 (1)结合材料,探究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文化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观点】 同学们走访文化主管部门了解到:公共文化场所告别“门票经济”免费开放之后,虽然少了门票收入,但参观人数大幅增加,同时也带动了相关文化产品的消费。从社会效益和城市整体经济考虑,应该说这是一件“双赢”的举措。 (2)同学们认为,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既利民又利国。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素养】 同学们在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观察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大声喧哗,乱吐乱扔,随意触摸展品,损坏公物……为此,同学们呼吁公众提高公德素养。 (3)从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角度,就公民提高自身公德素养各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这一观点强调了 |
[ ] |
A、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中起着决定作用 B、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C、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D、教育是文化传播最主要的手段 |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国家高度重视教育,这是因为 |
[ ] |
A.教育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B.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C.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教育可以推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