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2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2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料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2)看法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看法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
(3)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     ]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飞矢不动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过程中,曾出现误报“轨道舱有着火点”的情况,造成电视机前的观众十分紧张。但当时指挥大厅的工作人员却从容淡定。因为他们清楚,在没有空气,没有氧气的真空环境中,是不能着火的,那一定是一个误报。这说明


[     ]

①人们的认识受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需要条件的
③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在人的掌控之中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物价上涨过快、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由于目前通胀开始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工业企业增加值下跌、消费力不足、出口动力减弱,2008年11月初,中央提出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调整和运用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把“经”理解成经典理论、权威观点,“道”理解为物之固理,那么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可以

[     ]

①离经叛道②离经不叛道③叛道不离经④既不离经也不叛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