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老百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老百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老百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料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2)“赞同”或“不赞同”。不赞同的原因: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赞同的原因:“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
(3)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据专家估算,如今每年大概有20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人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和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由此导致全球出现酸雨、自然灾害等异常气候。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这从哲学上来说[     ]
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B、违背规律的客观性,就会受到规律惩罚
C、人们在实践中,人与自然是对立的
D、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还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5月5日以来,十场暴雨连袭中国江南、华南大部地区,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由于连遭罕见暴雨袭击,江西部分河流正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表明[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泥石流的发生造成了舟曲白龙江段大量河道的阻塞,形成了长1.2千米以上、宽100米以上的堰塞湖,河道沙石的阻塞量达到了120万方。2010年8月9日,解放军兰州军区工兵部队对堰塞湖实施了水下爆破,堰塞湖的水位下降了1米以上,大大地缓解了堰塞湖对两岸建筑物和灾民的威胁。这告诉我们[     ]
A、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
B、要战胜困难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0年11月5日,由新疆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提出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2010年11月16日,中国工程院召集曾参与《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项目组的主要成员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项目的研究成果。10多位院士、专家还就当时广受关注的引渤海水入新疆工程表示质疑,称其“不可行”“不可想象”,是“建立在幻想基础上”的。近日,媒体报道的“海水西调引渤入新”工程在网络上引起热烈讨论,引发公众对新疆水资源问题的关注。对于专家“引渤入新”的提议,网民的意见明显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利国利民应该实施,另一派却质疑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实施。
(1)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请你对“引渤入新”工程进行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渤入新”工程的争论对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企业急功近利安全投入低,经营者违章经营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安全生产刻不容缓。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