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之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C.实践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之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C.实践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之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C.实践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认识和实践密不可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属于教材的基础知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强调的是实践与认识相互依赖的关系。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说法错误,不是唯一是根本。B.认识对实践不一定起推动作用。C.实践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说法没有根据。所以选择D。
举一反三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在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
A.人类无法知道自然的奥秘B.实践比认识重要
C.实践出真知D.普通动物的某些智慧比人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11月12日,根据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拍摄制作的月球影像图发布。“嫦娥一号”能按照地球指令,准确地向地面传回月球的各种信息,这说明  (   )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实践具有社会性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造规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真理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B.真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C.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就是真理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主要在于该真理                (   )
①超出了使用的范围和条件 ②只为少数人所坚持 ③背离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在实践中一时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   )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