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1)

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1)(3)(4) B.(1)(3)C.(3)(4) D.(1)(2)(3)(4)

答案
C
解析

举一反三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哲学含义是()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有了先进的认识工具,人们就能认识事物
(3)生产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工具的发展(4)人们认识世界的***,促进了实践的发展
A(1)(3)              B(1)(4)          C(2)(3)            D(1)(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雨果说:"动物是,而人则是生活。"对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
(1)生存是动物本能的欲求  (2)动物的生存是自然界中被动展开实现的
(3)生活是人的自然属性在客观世界中的表现
(4)人的生活是在社会环境中即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展开并实现的
A.(1)(2)(3)(4) B.(1)(2)(4) C.(1)(2)(3) D.(2)(3)(4)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初等具有丰富个性的典型形象。而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妹妹”、以上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可能有共同的认识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④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在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联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可以说小小春联大写意,到处祖国新气象。据此回答8-10题。
8.以前农村经济条件差,农民生活苦,春联基本反映的就是一个主题——发财。每到除夕,整个村庄的春联无不和“钱”相关。“户对青山摇钱树,门盈绿水聚宝盆”、“四面来财,八方进宝”正是当时这种春联的典型代表。这说明:
A.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C.实践总是有一定的客观对象        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9.农村生活变殷实带动了中国农村春联内容的变迁,以一些“俗气”词汇传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春联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洋溢着对家庭和谐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祝愿的春联。如“惠农政策好处多,家庭和谐幸福长”等,道出了广大农民感谢国家惠农政策的心声。农村春联的变迁充分说明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发展动力  ②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③人的认识要回到实践中进行完善和修正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中国农村春联的变迁是因为近几年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减免农业税、种粮补贴、合作医疗、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等让占中国人口80%的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①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②说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③是对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④能够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