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答案
B
举一反三
下边漫画主要启示我们 [     ]

①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②要在实践中坚持文化创新
③要以批判精神对待周围的世界
④只有实践是获得知识的途径,盲目读书是无用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
A.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B.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C.物质决定意识
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     ]
①不打不相识
②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达到这个水位,意味着三峡工程将可以全面实现其设计能力,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据此回答1—2题。
1.峡大坝最高蓄水位选择175米是充分论证后得出的结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蓄水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勘察、规划、设计和论证,最后用了40多年时间才最终确定。三峡大坝蓄水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峡大坝175米蓄水,不仅促进了长江主航道航运经济的发展,还给整个巫山旅游增加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伴随175米蓄水成功,众多高档豪华游轮出现,在高峡平湖上举行江中婚礼,将变成现实。这体现 了[     ]
① 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③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2011年“两会”召开之前,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积极酝酿建议、提案,为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咨政建言。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