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真实地认识历史,才能客观地把握未来。这
①说明历史是客观的、普遍联系的
②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持辩证唯物史观
③说明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昨天的镜鉴
④说明历史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社会发展的规律,③观点错误,说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昨天的镜鉴说法太绝对,④观点错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总方向是前进的,而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A。
举一反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一届三中全会都聚焦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我国之所以要坚持改革,是因为改革 
①能够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         ②能够使社会存在适应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可以促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④可以消除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对抗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潜力,其中一大关键环节便是土地制度改革。改革酶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解决城镇化融资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体现了
①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④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呼声日趋强烈。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革征地制度旨在
A.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B.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C.推行我国农村土地等生产资料迈向私有化D.表明社会主义的对抗性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梦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都应该有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1)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8分)
材料二 全国多个省市区把“幸福”作为施政目标,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这意味着,社会发展不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而是切实回归到民生层面,关注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关注人民的感受,幸福、尊严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有网友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只要感觉好,就幸福。”他的理由如下:幸福与金钱没有太大关系,有钱不一定就幸福,没钱也不一定不幸福,通向幸福之门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充实。
(2)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评析该网友的理由能否充分支持其观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下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